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文杰

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文杰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9)

【摘要】目的:探讨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对患者实施苦参汤坐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的64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分别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苦参汤坐浴,对比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水肿、疼痛等症状的缓解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给予患者苦参汤坐浴,可促进患者术后相关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进患者术后得到更快恢复。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苦参汤;坐浴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34-02

混合痔为肛肠科临床治疗在中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主要运用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术后患者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切口疼痛、肿胀等症状,排便时疼痛感更为剧烈,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给予患者苦参汤坐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64例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对象。入选患者均自愿签署伦理学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肠道感染性疾病者;患有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者;痔合并肛周脓肿、肛瘘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性别:男18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47.5±2.1)岁;病程:1~14年,平均(5.2±1.4)年。观察组32例,性别:男19例,女13例;年龄:25~75岁,平均(48.2±1.8)岁;病程:1~15年,平均(5.3±1.7)年。组间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苦参汤坐浴。汤药配方为连翘、苦参、马齿苋、地榆、蒲公英、当归、枯矾各30g,黄柏20g,大黄10g,黄芩15g。将药物装入纱布包中系紧,将药包放入容器中,加入3000ml的水,煮沸30min。取适量药液放入智能坐浴器中,将温度设置为48℃,并保持恒温,时间设置为20min,将10g的冰片加入。嘱咐患者大便后使用温水将肛门清洗干净,先接受局部熏蒸,药液温度降为设定温度后坐浴。嘱咐患者在坐浴过程中做提肛运动。术后第2d患者开始接受坐浴,次数为2次/d,1周为1个治疗疗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500ml的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取500ml温度约为40℃的开水,将0.1g的高锰酸钾粉加入其中,坐浴次数也为2次/d,1周为1个治疗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肛门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等。

1.4 效果评价

①疼痛评价:根据患者主诉对其术后肛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无疼痛感,存在轻微下坠不适感;轻度疼痛:存在轻微疼痛感,可忍受,睡眠未受影响;中度疼痛:存在明显疼痛感,睡眠受一定影响;重度疼痛:疼痛感剧烈,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无法忍受,需使用镇痛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创面愈合评估:记录手术完成至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实施统计学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比较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创面渗血为3.23%(1/31),切口水肿为6.45%(2/31),尿潴留为3.23%(1/31);对照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创面渗血为12.90%(4/31),切口水肿为12.90%(4/31),尿潴留为9.68%(3/3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显著性(P<0.05)。

术后1d,两组患者肛门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d,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无痛分别为7例、12例、9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17例、3例、0例;术后第5d,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无痛分别为1例、3例、19例、7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11例、15例、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d、5d肛门疼痛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

2.3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术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7.51±1.12)d,对照组时间为(9.43±1.21)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外剥内扎术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术式[1]。但是应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时,手术切口通常为开放性,同时受切口深度、数量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感染、疼痛、水肿、渗血等并发症。因此,在混合痔治疗中,外剥内扎术术后处理及护理为一个重要环节,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2]。

坐浴为一种临床护理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温热物理疗法,其可促进伤口局部血管得到有效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得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吞噬能力得到有效增强[3]。张波[4]等报道指出,联合应用外剥内扎术和中医坐浴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术后患者得到更快恢复。苦参汤坐浴充分利用了药液温热作用,促进肛门局部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淤血得到有效缓解,组织缺氧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对痛觉神经兴奋产生抑制作用,进而降低患者术后肛门疼痛程度,同时还可使得括约肌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加快创面愈合速度[5]。在本次研究所用苦参汤中,黄柏、苦参、黄芩等均具有良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地榆、当归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淤的功效;马齿苋具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功效;蒲公英、连翘主要发挥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功效。诸药联合使用可显著发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祛淤、止血等功效。因此,将该药方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护理,能够起到良好抑菌、抗炎、镇痛、促进创面愈合多重作用。同时,该种护理措施操作较为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对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苦参汤坐浴后,该种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d、5d的肛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实施苦参汤坐浴,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月宁,冯大勇,王春晖,等.安氏肛肠熏洗剂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出血、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09(03):101-102.

[2]梁丽,张恩红,岳俊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中药洗痔液熏洗配合微波治疗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15(04):87-88.

[3]陈蓓,吴君怡,徐世芬.中医外治法对痔疮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613,(14):300-301.

[4]张波,陈战斌,雷海英,等.自拟苦参汤熏洗疗法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13(03):354-355.

[5]王跃振,刘异,马恒军,等.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19(07):565-566.

论文作者:张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