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电站辐射防护安全管理的思考论文_高敬

基于核电站辐射防护安全管理的思考论文_高敬

中核凯利核能石岛湾分公司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核电产业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核电运行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必须做好辐射防护工作。安全稳定是维持电厂运行的核心任务,如何做好维修期间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促使各专业互相配合,加强与电厂维修部室、防护科室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这不仅是对电厂运营管理及维修方面的核安全要求,也是环保部门、行业协会对服务与技术管理提出的要求与方向。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安全管理

引言:

核武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想必有很多人曾经听过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故,当时遭受核辐射的人或动物发生了各种“变异”。可见核辐射的“威力之大”,至今让人觉得恐怖。核辐射防护是近些年科学研究学者关注的一个话题,如果可以有效的防护辐射,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威胁,“畸形动物”、“辐射癌患者”也会大大减少。

一、核辐射危害

当正常人暴露在核辐射的环境下,就会患有辐射病,一旦患有这种疾病,就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并且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会有发病症状。恶心、头疼。腹泻、发烧等,这些都是初期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初期症状会逐渐消退,这时候有些人误认为身体状况已经好转,实际上经过数周之后,这种状况依旧会反复出现,并且更加严重。

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感染人体,如呼吸、皮肤伤口及消化道等,如果不加以防范,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如果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核辐射,必定会对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也称急性放射病,该种疾病容易发生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遇难者。遭受核辐射的人会出现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病变等。核辐射事件虽然不常发生,但是从曾经发生的核辐射致病事件中可以发现,感染疾病的患者大多都表现为疲劳、头晕、失眠、皮肤发红、溃疡、白血病等。

二、核电站辐射防护原则及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原则包括:辐射防护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ALARA原则)、个人剂量限制,当前中国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基本都是遵循这三条进行安全管理。总的辐射防护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措施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就是通过减少工作人员受照时间来降低个人剂量,工作前应进行良好的工作组织和准备,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作业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操作时间应严谨认真,避免返工。距离防护就是通过增加工作人员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距离来降低受照剂量,在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要无故贴近含有放射性设备、货包或燃料组件表面,以减少个人受照剂量。屏蔽防护就是放射源或者放射性废物在转运过程中采取包装或者双包装的方式很好的对放射源起到屏蔽作用,达到安全转运的条件,或者在维修过程中利用铅板、钢板、墙壁等抵挡辐射源,降低辐射强度。

内照射防护就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形成内照射,常用的方法有去除工作场所的放射性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物理阻隔,防止其沾染皮肤,防止其进入呼吸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偏安全角度出发,为防止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体内,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皮肤伤尤其是外伤,应立即退出作业区,妥善包扎后再继续作业。

三、核电站辐射防护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核电站的辐射防护工作因承接不同的理念、技术沿革的原因,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一种是倡导辐射安全人人相关,如:工作人员对自身辐射安全负责,不得对他人的辐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工作负责人对班组成员辐射安全负责;管理人员对本部门辐射防护的组织和管理负责;辐射防护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和技术支持。另一种理念倡导的是辐射防护部门和人员对核电厂的辐射防护负全部责任,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负全责,是一种全面的、统一化的管理。

因此,首要解决的是理念的一致化问题,规范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其次是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控制区是需要专门辐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工作场所,监督区为控制区外需定期监测的区域,非限制区不需要进行监测。控制区内,根据辐射和污染水平不同分为几个子区,环境剂量率的不同标识为绿区、黄区、橙区和红区,但分区的剂量率水平和区域管理办法各不相同,造成了现场工作、宣传管理方面的差异,增加了维修单位人力和技术资源的花费、工作管理及培训教育更新。

四、对于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对策

良好的安全绩效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做好运行期间对于维修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是重要的管理方向,针对现有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1)促进一致的分区标准建立

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要根据核电机组的堆型统一推动分区标准的建立,比如以山东核电的第三代压水堆AP1000为例:

非限制区--场所剂量率≦0.5μSv/h

监督区--0.5μSv/h?场所剂量率≦2.5μSv/h

控制区--2.5μSv/h?场所剂量率,其中控制按照剂量率可分为:

绿区:2.5μSv/h?场所剂量率≦0.01mSv/h

黄区:0.01mSv/h?场所剂量率≦1mSv/h

橙区:0.01mSv/h?场所剂量率≦1mSv/h

红区:10mSv/h?场所剂量率

只有在统一标准分区实行后,进入辐射控制区的工作人员,才能清楚需要注意什么,需要穿戴什么样的防护用品,而且统一堆型的各个核电站才能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管理,从而减少人因事件的发生。

(2)规范剂量管理,适当实施标准化,推进整体工作

目前,各电厂对个人剂量的全范围跟踪记录并没有建立,除开发相同剂量管理软件,建立人员剂量手账,大范围推广后可向核安局提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剂量登记制度,从而促进剂量登记工作。很多系统与设备包容有放射性物质,为降低辐射剂量水平并避免放射性污染,实行一设备一措施策略;进入控制区要穿戴好基本防护用品,比如连体服、纸帽、安全鞋、安全帽等等,佩戴个人剂量计,携带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表等,如进入放射性污染区域还需穿戴附加防护用品,并严格进行穿戴训练。对于放射性物品运输要符合运输规范,比如放射性运输车辆表面接触率≦2mSv/h、距车外表面2m处剂量率≦100μSv/h等等。

(3)加强建设安全文化

加强建设辐射防护安全文化,一方面提升核安全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健康的辐射安全文化。建立和强调安全文化是确保个人、公众及环境的安全,维持和改进电厂绩效的必要条件,辐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与安全有关的规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方法和态度,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文化素养。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得到授权,并且遵守所有发布的安全程序,在所有辐射工作中,应正确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装备,工作负责人检查和监督作业组成员正确、安全的开展工作,工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尽可能确认并消除潜在的危害,工作中应保持与RP人员良好的沟通,对现场的辐射水平异常、辐射仪表报警做出正确响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运行核电站的增加,核电站的维修过程的规范性也要提到一定高度上来,如何做好维修,保证辐射防护的有效实施是运行电厂、维修单位的共同要求,也是监管单位的重点工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核技术已经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医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对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也越发受到重视,任务艰巨。

参考文献:

[1]曹璐璐.浅谈辐射工作人员辐射监测防护及废弃物处理[J].科技风,2015(11).

[2]何叶娜.试论辐射监测技术人员辐射监测防护与安全[J].低碳世界,2016(18).

论文作者:高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基于核电站辐射防护安全管理的思考论文_高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