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方健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方健

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手术室 湖北省安陆市 432600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的相应护理方法以及感染因素展开回顾性的探讨和总结。将患者任意的分成对照组100例,宣教组100例,两组全部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常规换药等基本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宣教组针对手术患者展开健康教育。结果 宣教组感染率为5.0%,对照组感染率为81%,200例患者中共出现伤口感染88例(其中宣教组7例,对照组81例);对照组于宣教组进行对比感染的几率要高。结论 根据术前、术后健康宣传教育的方法促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术后显著的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协助患者改变临床症状,节省医疗资源,大大减小住院时间,在临床应用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护理对策

普外科接收的通常都是病情比较危急患者,一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都非常重要,一不注意,都有可能造成伤口感染。普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而且还让患者承受了更多的疼痛感和心理压力。根据临床证明,发生伤口感染和许多因素相关。本研究在此对本院普外科两年来实施手术的4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引起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432例,其中男278例,女154例,他们的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为(45.6±3.8)岁,432例患者有19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为4.4%。其中有179例患者是Ⅰ类清洁切口,有236例患者是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17例患者是Ⅲ类污染切口,手术类型为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LC、四肢骨折手术、痔切除术、肠梗阻绞窄手术以及疝修补术等。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有1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16例,合并慢支有13例,有15例患者术前肥胖,有85例患者具有吸烟史。这些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min~4.5h,平均手术时间为(1.8±0.9)h,患者在术前均没有接受抗生素治疗。诊断标准为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 对4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体温单、病例记录、麻醉记录、医嘱单、手术记录、辅助检查措施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视为感染组,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视为非感染组,探讨引起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1.3调查指标 容易引发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是否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否放置引流管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432例患者有19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率为4.4%。通过单因素分析,普外科手术发生伤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肥胖、侵入性操作、放置引流管等因素相关。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互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3护理措施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老龄患者,由于他们身体免疫力低下,术后身体恢复缓慢,因此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普外科对老年人实施手术时,更要提高警惕,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抗感染防范措施;在三类的切口类型中,Ⅲ类的切口类型发生感染率是最高的,因此,在手术时要严格规范手术程序,医务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手术区出现污染;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手术时间越长,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肥胖患者在手术后切口部位由于液体聚集、脂肪液化或者坏死等原因引起伤口感染。因此,对肥胖患者实施手术时,要用手术刀直切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努力做到一次性完成切割,降低肥胖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3]。

为了预防或者减少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缓解术后疼痛的措施、术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和一些预防感染相关措施,这对避免或者减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术后让患者保持一个合适的体位也很重要。患者术后麻醉还未清醒时,要让其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预防胃内容物吸入气管而引发窒息。待患者清醒后,可取半卧位,这样能帮助腹腔内残留的血液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普外科是医院发生伤口感染的高危科室,导致伤口发生感染的因素很多,通过本研究对4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有19例发生伤口感染,和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肥胖等因素相关[4]。

4讨论

普外科患者由于手术的切入性操作打破了其正常的免疫屏障,因创伤或手术造成失血、失液、伤口开放,同时又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极易引起内源性与外源性病原菌入侵感染[3]。伤口感染引发原因复杂,其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医院环境及护理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尤其是妇女、儿童这一特殊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更是复杂、多变。为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保证恢复健康,本研究系统性分析了56例伤口感染患者的感染口愈合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护理质量与普外科控制伤口感染质量密切相关,而且控制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措施,能够分析患者病因及病情,确定导致患者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将感染防患于未然: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或消毒医疗器械及用具,保证患者伤口及环境的清洁,避免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②合理实用抗生素,选择有效、广谱、高效、对组织渗透力强的抗菌药物,避免造成微生态失衡而引发感染;③积极给予患者营养膳食指导和心理疏导,通过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龙文凤.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103例.中外健康文摘,2012,8(28):87-89.

[2] 张华.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9(1):107-108.

[3] 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270.

[4] Saviteer SM.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elderly:increased riskper hospital day[J].Am J Med,1998,84(4):661.

[5] 杨静波.普外科中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关处理[J].中外医疗杂志,2011,30(6):28.

论文作者:方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方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