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改造中乡土景观的营造论文_陈诺

新农村建设改造中乡土景观的营造论文_陈诺

——以南宁市武鸣区那宫屯乡土景观设计为案例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530011

摘要:乡土景观资源在中国广大农村中,是宝贵的资源,它们承载着广大人民的乡愁和记忆,能否保护和发展好这些乡土景观资源,直接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本文以南宁市武鸣区那宫屯乡土景观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如何有效的以我国乡村旅游为契机,使乡土文化、环境生态通过景观修复手法进行有效的发扬和保护。望对推进新农村建筑提供新的路径和经验。

关键词:乡土景观;保护;生态

2005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处于摸索阶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认识上的偏差、管理层面的空白、设计水平的滞后等,造成新农村建设速度缓慢、水平低下。通过对乡土景观分类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再结合新农村建设面临问题,得出乡土景观的再生是新农村景可行也必然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乡土景观再生的五个原则:尊重自然,传承文化、保留特色、符合美学;从居民建筑、公共空间、绿化方式、铺装方法等多个角度具体阐述新农村中乡土景观再生的展开方式。

根据以上结论,以南宁市武鸣区那宫屯乡土景观改造项的景观环境建设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提出了与那宫村相对应的景观改造目标和核心;并且从铺装、小品、绿化、水景改造、外立面改造等方面,得出本村乡土景观再生的展开方式。这为我国的新农村景观建设、营造美好的乡村环境、促进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乡土“物”的运用及表现

“活”的材料运用与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乡村乡土景观经改造中,当地的传统材料,如植物、石材、木、砖等是赋予土大地的衷情、历史的沧桑、时间的轨迹、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关怀,是许多现代技术材料无法企及的。在那宫村乡土景观改造中,我们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当地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对当地文化的诠释,有助于保护当地特色,同时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于武鸣区那宫屯乡土景观改造中,我们主要改造了四个生产队的集中活动中心。主要对几个方面进行改造:1、对于那宫屯现存在的乡土景观物件给予保留,可作为景观小品点缀场地,如体现农耕文化的石磨、石撵等。2、对道路两侧现有的破旧的砖墙进行改造,利用村内的竹竿做成竹篱笆,并种植攀爬类植物,富有乡野情趣。3、活动中心现状为水泥地,改造中我们采用青石板碎拼,彰显乡村特色。

2.乡土建筑的改造

作为乡村聚落的灵魂,乡土建筑涵盖了具有当地特色、岁月悠久的构筑物,建筑外观形态把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修复建筑上,以文化脉络为主线,尽可能的保留建筑的整体风貌,在原有的建筑体量环境之上进行休整,有选择、有步聚地协调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做到尺度适宜,围合良好的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建筑改造用的材料方面,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节省成本,突出生态、环保、科技的理念。在新建建筑布局上,呼应老式建筑风格特色,结合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需求,倡导小体量、分散化的原则;建筑内部空间可采用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丰富和增强农家庭院的可视性和互动性,同时设计要满足农户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粮食囤积晾晒等功能。

3.乡村水塘保护与更新

自然景观资源保护遵守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严格设置水体保护区,保护水域周边的生态完整性。禁止在主要河流滨水域沿岸新建建筑,临近水域周边的建筑严格划定规划红线,以及按照法定要求确定数量和层高;严格执行废水达标排放制度,禁止河流两岸村民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禁止河流两岸村民将生活垃圾堆置在河流两岸甚至附近。基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开展村落田园景观的修复。一方面需保护好村庄子的乡土原貌,一方面需对耕地进行保护,防止乡村城镇化,形成特色乡村田园景致。

根据那宫屯村庄现状,村民本居住的水塘非常多,村庄内水源充足,应该十分喜爱和珍视自然的水景风光,为了让村民增加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对于保健庄村接近荒废的水塘要进行重点的改造和更新。保健村的东西两侧的池塘,需要针对性的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形态,但是也要进行对应的开发和利用。将池塘进行开发利用,注水放鱼,改造池塘环境,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让游客有鱼可钓,有景可观。池塘的岸边采用生态型的护岸,禁止使用硬质石材、水泥、铁栏杆等护岸形式,提升岸边的亲水性和自然线条美感。为了安全性考虑,可在河岸和道路交接处种植一些绿篱,或者设置一些低矮的石墙遮挡。岸边自由散落的石块,和亲水植物、花卉交相呼应;还要多加入一些亲水观景设施,比如亲水廊道、岸边凉亭、木架小桥等,让人们可以充分的享受、感知自然美景。

4.人文景观资源保护

以保护人文景观为前提对村庄现存老式建筑进行翻修和修复,保留传统民居、庙宇、祠堂等建筑形式。保留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新颖的交流互动模式,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承,增强村庄人文精神的渗入。乡村的文化与功能,造就了它独有的肌理和布局方式,这种方式是鲜活的且富有生命力的。作为设计者在乡土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前瞻性的眼光,保护而非建设的原则应当成为乡土景观改造的前提。

小结:

对于乡土景观一系列的深入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乡土景观具有优厚的待开发和

利用空间;通过对保健庄村的乡土景观再生设计,证实了新农村建设中对于乡土景观的再不仅仅是生活环境上的提升,同时也是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并且会给乡村带来诸多的经济利益。明确了乡土景观的再生原则,总结归纳出乡土景观再生方式方法并付诸于实践,相信会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机遇。

论文作者:陈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建设改造中乡土景观的营造论文_陈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