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建立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的实践_奖学金论文

湖北高校建立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的实践_奖学金论文

湖北高校建立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论文,保障机制论文,高校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86年开始,我国高校改大学生人民助学金为人民奖学金,1989年将免收学费改为适当收取学杂费,1994年又开始在部分高校实行自费公费并轨的招生收费制度。现在学生每年要缴纳1500元左右的学费,加上正常的生活费等,共需开支4000元左右。由此,学生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加大。我们在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20元至150元的占24%,100元至120元的占13%,100元以下的占7%。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是目前49%的学生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有35%的学生迫切需要挣钱维持学业。

如何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尤其是“特困生”问题,这是摆在学生、家长、学校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可凭借学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较高报酬,所以按规定缴费上学是必要的和合理的。另一方面,我们是在办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和培养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要尽力帮助青年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进不了大学,或进大学后影响学业以至辍学。因此,在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诸方面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必须对人才培养办法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大学生激励和保障机制,大学生的就学费用要走依靠“三个一点”(国家和学生家长各拿一点,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自筹一点)的路子加以解决。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湖北省高校领导已较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注意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较早动手解决学生经济问题和资助特困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种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激励与资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这就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学生自身力量,想方设法开拓多种渠道,寻求多种形式,逐步建立起“奖学金、勤工助学、贷学金、特困补助”四位一体、联动助学的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依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诚实劳动,克服经济困难,获得全面发展,完成大学学业。

建立“四位一体,联动助学”激励保障机制的基本做法是:

以奖学金为主渠道。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给学生带来的社会竞争压力,不亚于上学收费给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广大学生认识到,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全面竞争。因此,确立以奖学金为主渠道,改革和完善奖学金制度的做法和经验便很快在我省的一些主要高校推行开来。主要做法包括:扩大各类奖学金的设立范围,扩大奖学金来源,提倡海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在高校设立奖励基金,修订各项奖励政策,大幅度提高奖学金额度等。其直接效果是既激励广大学生(包括特困生)通过努力学习和竞争来获取奖学金,解决经济困难,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积极性,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一些奖学金较高的学校,5%的尖子学生四年可得1.2万元,15%的优秀生可得8千元,25%的优等生可得6千元。经对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7校的不完全统计,1994—1995学年度共颁发各类奖学金823.63万元,获奖学生面一般在30%左右,覆盖率最高的学校达到41.4%。武汉大学的奖学金设立项目则达到22项之多。一些学校陆续设立了奖学金基金,奖励项目和奖励额度继续呈上升趋势。

以勤工助学为基本渠道。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增加收入,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对贫困生予以资助,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自立意识。

我省高校目前已普遍建立起勤工助学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实施条例和细则。一批高校通过国家拨款、社会资助、学校自筹等办法,设立了勤工助学基金。经对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9校的不完全统计,1995年勤工助学基金已达到1038万多元。武大、华工等13所高校共设勤工助学岗位2010个,有25994人次参加了勤工助学。目前,高校勤工助学设岗主要有如下类型:一是科技、智力服务型,组织学生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二是教辅和生活服务型,由学生承包一定的清洁卫生区,帮助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等单位从事辅助性工作;三是经营服务型,组织学生在出版社、科技开发总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校办工厂等经济承包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四是校园管理型,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的文明行为执勤、治安巡逻和电话亭、自行车棚的管理等;五是社区服务型,帮助学生举办中小学生补习班,开展家教、社会调查、家电维修等。

以贷学金为重要辅助手段。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学习认真踏实,但经济压力大的学生的后顾之忧。贷学金是政府等组织机构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业困难而向其提供的借贷资金。在国外,不少大学推行了学生贷学金制度。在我国,贷学金是在1986年由奖学金取代人民助学金时与之配套的一项重要助学制度。近十年来,奖、贷学金已成为我国高校奖助学机制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我省高校在贷学金的发放上,不断提高额度,对少数最困难的学生,其贷款额最高可达到他们当年的学费标准。经对武汉大学等6校的不完全统计,1994—1995学年度共发放贷学金129万元。同时,为了激励这些学生努力学习,争当先进,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贷款免还条件,对品学兼优,学有专长,立志到基层、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建功立业的学生,可以减还和免还贷款。

以困难补助为必要补充。定期向特困学生发放困难补贴。据调查,我省高校在校学生月平均生活费100元以下的共有6000余人,大部分学校建立了特困生档案,从校长基金和学校创收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定期向特困生发放。经对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11校的不完全统计,1994—1995学年度共发放各类困难补助181万元。

另外,我省高校还采取了其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措施。比如对特困生减免学杂费,补助寒衣,杜绝向学生滥收费,抓好伙食,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开支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4年伙食服务中心财务决算统计,学生人均月伙食费仅为94.32元。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特困生,不计奖、贷学金,仅靠伙食补贴、特困定期补助,再参加一点勤工助学,其生活费都会超过100元;如能获得奖学金,或申请贷款,学生个人经济状况就会更宽松一点。

我省高校在建立这一新型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时,从一开始就注意打破过去那种统一由国家包起来的吃“大锅饭”的保障机制,将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内在动力为主,通过学生的努力进取,最终达到积极保障的目的。

注意抓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是使这一新的激励保障机制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起点的另一重要原因。各高校对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都制订有较完备的条例,强调各项措施的量化和有较强的操作性。评比发放工作定期定时进行,注重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每学年调查摸底的各类数据进入微机,建立档案、数据库。

湖北高校在建立大学生激励与保障机制过程中,措施比较配套,办法比较得当,改革的力度也较大,因而明显缓解了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的经济困难。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没有发生因经济问题而导致学生退学、辍学的事件。

目前,这项工作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校与校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还需进一步实践、总结和完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建立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四位一体,联动助学”的做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于保障贫困学生能上大学和完成学业的重要意义。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明确,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上大学全由国家包起来是不符合实际的,当然全由家长包起来也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将会导致不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上不了大学。要动员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热情支持这项工作。高校领导要把这件事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抓紧抓好,逐步完善。

努力扩大经费来源。目前,已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高校设立单项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贷学金和特困补助基金,但数量很少,主要经费来源还是靠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要进一步扩大奖学金来源,提倡和鼓励更多的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有关地方及学校校友、海内外有关人士到高校设立各项奖励基金和勤工助学基金。

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首先,学校内部要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开拓勤工助学的渠道。要把开展这项工作同学校内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适于安排学生劳动的岗位要相应采取措施,如减少临时工,拾遗补缺,完善服务岗位等,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同时,要切实采取措施,为学生逐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学校要主动与厂矿企业和有关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争取支持。要注意发挥大学生特点,开辟知识、智力型的劳动岗位及其他适合岗位,如组织理工科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工作,组织文科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服务工作等。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可通过组织劳务市场,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

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教育。目前,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内部还不普及,不少学生仍存有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要引导他们树立劳动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除奖学金、贷学金可使部分学生保证基本费用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课余外出打工挣钱交学费、交房租,养活自己。要结合大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也具有充沛的体力等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在勤工助学中既完成岗位任务,又实现知识的加深和活化。对劳动技能、社会交往、公关礼仪等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签订经济合同、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权益等必要内容,适当进行传授和指导。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勤工与助学的关系,以保证勤工助学活动健康开展。

要进一步深化奖学金、贷学金制度改革。学校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措施。要拓宽奖学金设立项目,并努力提高额度,研究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贷学金法规条例,真正发挥其助学作用。

标签:;  ;  ;  ;  ;  

湖北高校建立大学生激励保障机制的实践_奖学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