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共同就业政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_失业率论文

欧盟共同就业政策的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就业政策论文,因素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欧盟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转变

欧盟实施共同就业政策(New Co-ordinated European Employment Strategy)[1]以来,其主要特点为:

1.欧盟各成员国总体就业率有一定水平的增长,但是各成员国发展水平不均衡(表1)。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欧盟的就业率一直表现为下降的态势。经过欧盟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就业率终于走出了低谷,在总体上表现为有所提高,但幅度很小。从1985年到1997年的12年时间,欧盟就业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而从1997至2001的5年时间,就业率增加了3.4个百分点,其中女性就业率增加明显超过男性。欧盟成员国之间就业率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发展水平不均衡,但在共同就业政策的影响下,整体就业率表现为增加的态势。

表1 共同就业政策实施以来欧盟就业状况的变化(1997-2002)(%)

2002 19971998199920002001

就业率(15-64岁) 60.761.462.463.464.1

男性就业率70.671.272.072.873.1

女性就业率50.851.652.954.155.0

老年就业率(55-64岁) 36.436.637.137.838.8

男性老年就业率47.347.347.548.048.8

女性老年就业率26.126.327.128.029.1

就业增长率 0.9 1.7 1.7 1.9 1.3

男性就业增长率 0.7 1.4 1.1 1.5 0.8

女性就业增长率 1.3 2.1 2.5 2.4 1.9

失业率(15-64岁) 10.0 9.4 8.7 8.0 7.47.7

男性失业率 8.9 8.2 7.5 6.7 6.56.9

女性失业率11.611.110.2 9.2 8.68.7

长期失业率(15-64岁,失业12个月以上) 4.9 4.5 4.0 3.5 3.1

男性长期失业率 4.2 3.8 3.4 3.0 2.7

女性长期失业率 5.8 5.4 4.8 4.2 3.7

经济增长率(以1995年价格指数为100)2.5 2.9 2.8 3.5 1.61.0

数据来源:Eurostat-Demographic Statistics(欧盟统计资料)。

2.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有所推迟,15-24岁青年人就业率相对较低。[1]由于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加长,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不断推迟。就欧盟整体而言,22岁以下的青年人中有50%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但是欧盟各成员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就业程度也不同。1985年15-24岁劳动力就业率为44.3%,1999年为35.9%,下降了8.4个百分点。在各成员国内部,除少数国家如荷兰、丹麦、西班牙青年就业率有少量增加外,其他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是瑞典(26.5%)和卢森堡(23.8%)。[2]

3.女性就业率有显著提高,男女就业率差距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仍处于不利的地位(表1)。从1997年到2001年,欧盟女性劳动力(15-64岁)的就业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女性与男性劳动力就业率的差距由1997年的19.8%下降到2001年的18.1%。但是对于组成劳动力市场43%的女性劳动力人口,只有55%的就业率即意味着有接近一半(47%)的人口处于失业状态,因此尽管女性与男性劳动力的就业差距在不断减小,但依然存在。

在欧盟成员国内部,由于各国传统的男女就业率差异不同,减小幅度小的国家大部分是男女就业率差距原本就很小的国家,因此,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率对增加欧盟整体就业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4.在弹性退休制等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欧盟55-64岁老年劳动力就业率有所提高,但是各成员国的表现也存在很大差异。人口老龄化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欧盟整体来看,2010年后的工作年龄人口(15-64岁)将不再增长,各成员国对于这一人口现象的强度和速度各有所不同,对老年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也不相同。2001年,欧盟15国55-64岁老年劳动力的就业率为38.8%,其中男性老年劳动力的就业率比1997年上升1.5个百分点;而女性老年劳动力的就业率增加幅度是男性劳动力就业率的2倍,为3个百分点。

5.随着就业率的增加,欧盟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长期失业状况有所好转。1997至2001年,欧盟15-64岁劳动力的失业率下降了2.6个百分点,其中女性劳动力失业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男性劳动力失业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同时,欧盟长期失业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长期失业率下降了1.8个百分点,其中女性长期失业率下降幅度高于男性。[2]

二、欧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对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的影响

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经济快速增长期,当GDP的实际值超过它的潜在趋势时,失业率的下降比GDP值低于它的潜在趋势时要低。

比较1970-1989和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的失业、就业及劳动力参与率的不同变化,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欧盟不同时期失业、就业和劳动力参与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两个时间段,经济扩张或经济减缓时的GDP差值为正数时对失业的影响相同。但是,当GDP差为负值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时,1990-2000年失业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失业的变化更多取决于实际GDP是否低于它的潜在趋势。当然,当实际GDP增长缓慢但是仍然高于其潜在趋势,失业的变化相对有限。图1显示了实际GDP与潜在GDP差值为正数的条件下,GDP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就业和劳动力的变动趋势。图2显示了实际GDP与潜在GDP差值为负数的条件下,GDP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就业和劳动力的变动趋势。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90年代的高就业发生在实际GDP与潜在GDP差值为负数的时期内,而劳动参与率的增长则发生在实际GDP高于潜在GDP时期。经济繁荣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对就业和劳动力的强烈需求。与1970-1989期间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失业率较低。图1显示,在GDP低于它的潜在趋势时,劳动力在两段负产出差期间的弹性变化状况。劳动力参与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经济衰退后的6年内,没有出现复苏的迹象。而在90年代初,随着衰退之后的短暂下降之后,劳动力增长迅速上升,劳动力参与人数也显著增加。同时,90年代劳动力对于GDP负产出差时期的反应要比80年代低。经济前景暗淡,很少有人愿意离开劳动力市场。这一现象说明90年代失业者不像过去人们因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也许他们认为尽管经济前景无法确定,但仍能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维持雇佣工人数量,以达到减少长期失业的比例。此外,图1和2还表明在经济情况恶化而GDP低于长期趋势时高就业的反应,由于就业的弹性加大,失业者比过去更不愿意离开劳动力市场,经济下滑将导致失业的上升。通过对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促进了欧盟就业的增长。当实际GDP低于其潜在趋势而经济好转时,会带来更多的就业,从而降低失业率。当经济复苏持续而GDP超出它的趋势时,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分享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

附图

资料来源: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European Labor Market,Extract from an early draft of employmentin Europe 2002.

附图

资料来源: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European Labor Market,Extract from an early draft of employment in Europe 2002.

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人口学因素主要通过年龄构成变化作用于劳动力和工作年龄人口。由于出生率的下降,欧盟年轻人口(15-24岁)的比例从1987年的20%下降到2000年的13%,而25-54岁人口比例则从1987年略低于70%上升到2000年的高于77%,年龄在55-64岁老年人口的比例则维持在10%左右。这些人口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工作年龄人口的变动很相似。1986-2000年,25-64岁年龄组劳动力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在年轻人口组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口组表现为基本不变。在25-64岁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上升幅度低于就业率的上升幅度,这导致了失业率的下降。相比之下,失业率的下降使得25岁以下组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大于就业率的下降。1986-2000年老年劳动力组失业率轻微上升的原因是由于这一年龄的人口雇佣比例有所下降。总之,从1994年以来,25-64岁年龄组人口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基本是呈上升趋势,失业率有所下降。1998年欧盟推行共同就业政策以来,15-24岁年轻组的劳动力市场条件情况也得到逐步改善。为了检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整体就业的作用,本论文选用欧盟委员会劳动力统计数据标准化的计算结果,通过对工作年龄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组成的标准化计算,可以反映出人口学变动对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图3直观显示了欧盟就业率的真实值和两种假设值的变化。第一种假设是假定工作人口年龄结构保持1983年水平不变;第二种假设是工作人口年龄结构保持1983-2000年的平均水平。从1986年到1991年,欧盟就业率实际上升了3.4个百分点,根据第一种假设,就业率上升0.8个百分点,这说明26%的有效上升是由于工作人口年龄变动引起的。在1991-1994年间,实际就业率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在第一种假设条件下,就业率下降3个百分点,这说明人口年龄变动限制了就业率的下降。1994年后就业率开始上升,到1997年开始加速上升。在此期间,就业率实际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只有11%的上升是由于工作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1986-1991年,劳动参与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图4显示,劳动参与率的实际值比第一种假设条件下多增加0.8个百分点。在此后4年中,实际劳动参与率下降0.6个百分点,而根据第一种假设劳动参与率下降1.2个百分点。1994年至1997年,实际劳动参与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第一种假设值上升1.6个百分点。因此,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劳动参与率增加速度高于90年代后期。

图3 欧盟1986-2000年就业率变化(%)

附图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s Services calculation on Eurostat LFS.

图4 欧盟1986-2000年劳动参与率变化(%)

附图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s Services calculation on Eurostat LFS.

3.工作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各成员国就业和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工作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推动欧盟就业率上升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是对各成员国的具体影响不同。在就业率上升最快的成员国当中,西班牙的就业增长受到工作年龄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大。1986年-1991年期间,西班牙就业率增长了5.3个百分点,其中工作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6%[3],1994年后,西班牙就业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20%[4],葡萄牙、希腊和意大利的工作人口老龄化也促使就业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德国、奥地利则是受到主力劳动力(25-54岁)人口比例增加的负面影响。

在劳动参与率方面,只有少数成员国的劳动参与率受到劳动力组成结构变化的正面影响:比利时在1988-2000年期间,人口年龄变动带来了50%的劳动参与率的增长;西班牙在最近15年也有50%的劳动参与率的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给法国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991至2000年,由于55-64岁和15-24岁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急剧下降,整体劳动参与率增长了80%。

以上数据表明,如果工作人口年龄构成保持1983年水平或保持1983-2000年的平均水平,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会相应的降低或升高,但是年龄构成对20世纪90年代的影响小于20世纪80年代。在1986至1991年,工作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率上升3.4个百分点有26%[1]的贡献率,相比之下,1994至2000年,就业率上升的4个百分点中,人口结构变动的贡献率只有11%,[2]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劳动参与率也有类似结论。因此,对欧盟整体而言,工作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并不是就业状况改善的根本原因,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并不是提高就业的决定因素。

伴随工作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如果55-64岁年龄组的就业率不能稳定上升,将会减少未来劳动力供给,造成整体就业水平的下降。欧盟在制定就业政策时十分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在欧盟斯德哥尔摩会议上为55-64岁年龄组劳动力确立了就业目标,即2010年达到50%的就业率。2002年3月举行的巴塞罗那欧盟会议上决定,“应当努力增加老龄劳动力留在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如采取弹性和逐渐退休制度并为老年劳动力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在未来5年之内,欧盟逐步改革并努力寻求退休的最佳年龄阶段。”[2]

4.职业技能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高存在着显著的影响,教育和培训已经成为获得和维持就业的重要条件。劳动力职业技能结构的提高成为欧盟上世纪90年代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1)工作年龄人口的职业技能结构发生变化。1997年以来,教育程度的提高改变了欧盟国家工作年龄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技能结构。从1996年以后,欧盟工作年龄人口中的低技能人口的比例从46.5%下降到37.9%;中等技能人口比例由41.4%上升为46.3%;高等技能人口比例由20.2%上升为23.1%。同时,低技能人口在劳动力人口中比例从38.4%下降到30.6%,中等技能人口和高等技能人口分别从41.4%上升到46.3%和20%上升到23.1%。[2]

(2)工作年龄人口完成职业培训的比例不断上升。1997年以来,各个年龄组和不同工作状况的职业培训参加者获得资格证书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25-64岁人口达到高中及以上程度的由1997年的56.3%上升为2000年的60.3%,其中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幅度更加显著。成年组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幅度为4%左右。

(3)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妇女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对于最佳工作年龄的妇女来说,欧盟的平均水平为33%,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的就业率为81.1%,而对于只受过低等教育的妇女来说,就业率仅为48%,[2]在各年龄组内部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妇女的就业率也很高。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实施共同就业政策以来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是属于结构性的,它为进一步改善就业状况和达到欧盟首脑会议所制定的就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力市场持续的结构性转变主要表现在:

1.1997年以来,欧盟就业率、劳动参与率有明显增加,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有所下降,同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得到改善,尤其是结构性失业的下降使得就业机会急剧增加。

2.经济增长因素加速了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比此前的20年更为显著。对比20世纪70年代的GDP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80年代和90年代工作中所包含的经济增长因素在增加,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工作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的相应上升。因而经济增长对就业状况的改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未能显著影响就业,虽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使得就业有一定比例的增长,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不是就业状况改善的根本原因。为了防止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欧盟正采取弹性退休制和职业培训等措施,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

4.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女性参与就业的增长对就业的影响较为显著。职业技能结构的变化促使就业具有实质性的改变,教育程度和劳动力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因此,提高人口技能水平成为提高就业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标签:;  ;  ;  ;  ;  ;  ;  ;  

欧盟共同就业政策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