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市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成为施工现场降低工人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重要途径,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机械设备安拆、使用、保养、存放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重要管理环节。针对以上现状,本文将对浅谈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案例中全部均存在安全管理问题,而且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多为造成群死群伤,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和不可忽视的社会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事故,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工程质量及企业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设备管理机构建设
明确企业内部大型机械设备各级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评定标准,自主创建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专门负责大型机械的检查、协调、监督和管理指导等工作。并将设备租赁单位纳入总承包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机关、地区分支机构、项目部、设备租赁单位四级管理体系,以“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协作分工,以“精、细、严、实”为标准,从工艺流程、现场管理、岗位操作、设备运行和人的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科学、严谨、细致、精准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 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构建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责任制就是根据生产和工艺流程的特点,联系实际,明确企业中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安全职责范围及权利和相互关系;而生产一线的岗位,应该有与自己作业过程的相关程序,作业各阶段要求,应急防范,及时发现和报告隐患等安全责任和相互关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遵照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基本方针,结合单位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3.2 培养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3.2.1 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
企业应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的总体安排,做好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安全法规、岗位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培训期间应组织新员工到现场进行安全生产观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安全生产的环境和劳动强度。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方可上岗工作。
3.2.2 强化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提升员工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动手操作是实践,培训不能采取“一锅端”,要结合员工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业务知识培训。分层次培训需要结合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将员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程度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对不合格的应多讲操作知识,且要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分工种培训指对各工种进行分别培训,培训要有专业特色,即使一个工种也要分为初训和复训,做到培训就能用得上。分级别培训指根据员工的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如: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对这些人的培训也不能混合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 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规定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对全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安全生产法律规范,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标准,具备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高危行业企业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等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应当利用班前例会、安全生产例会、月度安全总结会等会议宣传安全知识,讲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利害关系,让员工感到“安全光荣、违章可耻”,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员工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
3.3 搞好机械自身安全
加强机械现场管理,各负其责,严格审批,依据“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专人进行专门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施工现场的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并建立定期现场检查与现场跟班作业制度,确保对大型机械设备的检查真正做到全面覆盖。严格执行大型机械设备验收制度,健全完善大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及检查监督体系。定期、不定期对机械进行检查审验,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械过程中按要求严格执行了“三检”制度:工作前检查、工作中检查和工作后检查,做好日常检查、维修、保养记录,保证了机械各部件正常运转;机械周围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的设备。设备使用按要求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报检,并取得检验合格证。大型机械设备未经检测、验收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所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4.1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企业最基层组织,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组来完成。班组安全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发展和经济效益。班组任务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难点。基于班组队伍的特殊性,如何坚持不懈地开展班组安全工作建设,将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常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是建筑专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努力的一个目标。要建立起一种“群体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对班组长这个集体核心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管理技能。结合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告别传统的只有处罚,没有奖励的模式。建立安全量化考核积分制度,并对发生的违章行为实行扣分,通过安全积分衡量相应管理人员和班组的安全生产业绩,实现对管理人员和班组安全生产业绩客观、公正的评估和考核。鼓励员工开展反违章自查自纠,在作业现场指正他人违章的,可进行相应的安全积分奖励。把安全积分作为管理人员和班组安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根据管理人员和班组月、季、年累计安全积分,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发放相应的奖励或给予相应的处罚。
4.2 强化管理人员生产责任制
应当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结合生产岗位日检查和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突出抓好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和巡查。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在员工绩效、晋级、评先评优等考核中的比重,实行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
5 结语
随着工程施工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机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型机械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些都更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是工程施工的灵魂和前提,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工程效益,这就要求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准确掌握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措施,按照大型机械安全生产制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大型机械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的使用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国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初探.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07.
[2]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5-77.
论文作者:杨青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班组论文; 机械设备论文; 机械论文; 岗位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