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探讨论文_郑学锋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探讨论文_郑学锋

摘要:错题的出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有弄清楚错题出现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错题的正确方法,有效避免错题的出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错题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引言: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学生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才能开启通向成功的大门,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原因分析

(一)计算方面

关于计算方面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五十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还没完全熟悉掌握),算理不够明确(忘记进位或者退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些学生在计算12*3时,看成2*3),学习兴趣和欲望不够强烈,注意力不够集中,书写潦草,缺乏丰富的计算经验,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很难在计算过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

(二)解决问题方面

(1)思维定律

部分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在信息获取的初步阶段,在分析和综合过程中,通常会用自身的主观臆想去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之后,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养成固定思维习惯,在知识的运用中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题目中只要含有“一共”,学生就会采用加法进行计算,题目中只要含有“剩余”,学生就会采用减法进行计算。如学生遇到“小明去超市买笔记本,一个笔记本需要花费五元,那么他买了五本花费了多少元?”这类习题时,还没有仔细审阅,就用加法进行计算,导致计算错误。

(2)题目混淆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比较类似的题目,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导致计算错误。例如甲班一共有18名学生,乙班一共有16名学生,那么甲班比乙班多多少名学生?甲班有18名学生,乙班比甲班少两名学生,那么乙班有多少名学生呢?由于这两道习题比较相近,很多学生就会混淆。

(3)遗漏信息

针对一些应用习题中存在的隐匿条件,就需要学生反复进行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才能将其中的隐匿条件挖掘出来。例如小明有五颗水果糖,小红和小莉各有四颗水果糖,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颗水果糖?这道习题的关键词语和隐匿条件就是“各”,需要学生充分挖掘和准确理解,才会明白题目的意图,找到正确答案。

(4)不明确题目用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很多数学习题都是根据实际生活改编而来,就需要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从文字或者图片中挖掘其中的含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学生在解决这道习题时,教师和学生一共有32人,他们需要乘坐小船才能达到对岸,每一只小船只能乘坐五人,那么需要租多少只船?这时学生就会错误的进行计算:32/5=6(只)……2(人)。因此需要租六只船,完全没有结合实际生活。

二、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懂理、熟练、灵活进行计算。因此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比赛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自然数”时,就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情境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谜语,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挂银灯,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接下来教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像这样1,2,3,4,5……这样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是自然数。

(二)规范学生的书写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由于书写杂乱无章,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在计算11+9=()时,就会将11错看成77,因此导致计算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严格规范学生对符号和数字的书写标准,才能够提高学生做题准确率。

(三)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计算习题都比较简单,而口算是笔算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于五十以内加减乘除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去仔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在亲自体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生在解决这道习题时,教师和学生一共有32人,他们需要乘坐小船才能达到对岸,每一只小船只能乘坐五人,那么需要租多少只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班级中挑选32名学生来扮演过河的师生,然后将这32名学生划分为五人一组,让学生进行规划,通过学生的亲身操作体验,就会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不够深入了解,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各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错题改正过程中提高自身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林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赤子(下旬),2017,(3).

[2]赵松.小学生数学应用题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以三年级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8.

[3]吴晓凤,王淑娟.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其解决对策[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12):11-12.

论文作者:郑学锋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探讨论文_郑学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