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_林梦

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_林梦

新疆库尔勒巴州卫生学校 林梦 841000

摘要:将人文护理融入到《护理学基础》这门中职护生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对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距离,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临床教学,护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更加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进行浅谈。

关键词:护理教学、人文护理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门课程,是研究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人文护理主要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即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1] 《护理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生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人文护理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活动,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甚少或举例缺乏生动,学生枯燥的听,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学生缺少参与式学习。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与广度,不能体现相关专业的理论体系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存在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状。[2]人文教学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由过去单一的认知过程,开始向主动的活学活用、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转化;由过去教师枯燥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始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文教学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消化方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中职生的特点

目前尽管中职教育的生源中也不乏优秀的初中生或部分高中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或者成绩相对落后,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家境贫困,再加上处于青春叛逆期,因而这些受教育者除了有同龄人共同的特征外,更在行为、心理、目标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有研究指出:“现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属于学习上、品德上、行为上的‘后进生 ’,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基础较差对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以至于有些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甚至厌学、逃学”,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与思考

3.1 应用

3.1.1 教师角色认识与定位。理教育不仅要符合护士专业培养的需要,更要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育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其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优秀的授课技能,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专业上做到专(精专),在做人上做到仁(仁爱)。

3.1.2 转变护理理念。护士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善于从患者 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痛苦、渴望和需要,并能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从“需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 从“完成我 的工作”到“我的病人感受是否舒适”、从“病人告诉我”到“我感受我的病人”、从“我只能做这些”到“我还能为病人做哪些”、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呵护,护理理念转变的思路很多,护理人员应以人为本,转变护理理念。

3.1.3护理学基础多环节应用人文护理。将人文精神融入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方法、技巧培养.以人为本,运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肢体性语言、行为性语言规范沟通用语和禁忌用语,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都体现护士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我们护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疾病痛苦,感情脆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而且要有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的良好品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来体现人文关怀,从仪容、仪表 语言,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提升个人魅力,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而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不以个人的好恶对待患者,—切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用良好的语言、友善的行为展示对病人的关爱。人文关怀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培训很重要,而亲身体验可能会带来更直接的强化效果。把培训人员分两组,一组当作病人,一组当作护士,全过程体验人文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感受、理解关怀照顾的本质,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是非关怀性,才能学会关心人、理解人,才能将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3.2 思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护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性、探索性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将人文护理融入到《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护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教学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认同,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病人的人性关怀,其也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护理中体现人文精神,而且更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态。毫不疑问热情的关怀,精湛的技术,耐心的解释,无疑会给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祥和与安康。

参考文献

[1] 张岚.人文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护理工作研究,2012.4(20):748.

[2] 杨爽.人文教学之我见.教师教育,2011.12:12

论文作者:林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_林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