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恒径动脉综合症内镜下治疗1例临床体会论文_徐晓燕

胃恒径动脉综合症内镜下治疗1例临床体会论文_徐晓燕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300)

【摘要】目的:胃恒径动脉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胃恒径动脉综合征一例患者资料,总结其内镜下治疗方法。结果: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患者后再无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恒径动脉综合征内镜下止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止血成功率80%~100%,已成为胃恒径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胃恒径动脉综合征;病例报告;内镜下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72-0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2015年12月25日清晨在家中突然口吐鲜血并晕厥,被家人送至我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以呕血待查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患者神志清楚,皮肤粘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110g/L,经静脉点滴止血敏,奥美拉唑,再无继续呕血,病情平稳。第二天中午,患者突然开始头晕,恶心,随即大口呕血,吐血量近2000ml,心率120bpm,血压80/50mmHg并伴全身湿冷,神智模糊,急诊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5g/L,疑为胃恒径动脉综合症,补充血容量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胃腔内见大量鲜红色液体,胃体上段大弯侧偏前壁见约5*3mm表浅溃疡,表面糜烂,其中央见搏动性出血,诊断为胃恒径动脉综合征,首先清除胃内积血,用冰盐水冲洗胃腔,充分暴露出血部位,经内镜活检孔送入内镜注射针,距出血血管1~2mm处,分三点分别注射无水乙醇,每点0.2ml,深度为2~3mm,观察新鲜血液变黑,然后用冰盐水冲洗血凝块,观察到病变处还有活动性渗血,随即连接高频电源,并在病人背部放电极板,在内镜直视下将电凝头按压在出血部位,接通凝固电流,反复数次,直至组织出血停止。观察数分钟后,确无继续出血,退出电凝头及内镜。胃镜下止血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6g/L。术后第三天复查胃镜,未见再出血。一周后再次复查胃镜,确认已经止血,治疗两周后症状控制,痊愈出院。嘱咐患者一月后复查胃镜和血常规,两个月后患者随诊复查胃镜示溃疡已愈合,复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10g/L

2.讨论

胃恒径动脉综合征,又称Dieulafoy病,Dieuoafoy溃疡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Dieuoafoy首次报道而得名[1]是一种少见但并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病灶隐匿出血量大且容易反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该病病因尚未阐明,多数认为是由于先天性黏膜下血管发育异常引起。正常情况下,胃供血动脉进入胃壁后分支逐渐变细,最终在黏膜下形成毛细血管系统。若此供血动脉的分支到达黏膜下层或肌层后仍不变细,而呈恒径状态称为黏膜下恒径动脉。恒径小动脉博动产生的机械压力使覆盖于其表面的黏膜变薄受损,小动脉常穿过孤立的黏膜小缺损而突起于黏膜表面。黏膜易损区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发生黏膜损伤并引起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随着年龄增大,动脉管径扩张,黏膜萎缩,这种薄弱的环境更易受到损害。多种因素可促使胃黏膜糜烂和恒径动脉破裂,其发病率在0.3%~6.7%。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和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临床治疗显示病灶也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发病部位[2],可遍及全消化道,但以胃部多见。胃内病灶多位于位于贲门下6cm以内小弯侧内,亦有个别病例发现病灶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升结肠等胃远端[3]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性呕血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起病突然无明显征兆,饮酒、刺激性药物或食物、高血压及应激可能为其诱因。内窥镜下特征表现为:胃黏膜局部病灶性缺损伴喷射状出血,或黏摸浅凹陷、浅表溃疡中有血管行走;或小动脉孤立突起于黏膜表面;有博动性出血,或更少见的黏膜表面出血样渗血[4]。出血停止间期检查极易漏诊,因此最好选择在出血期间行胃镜检查,此时观察到病灶活动性渗血或喷射状出血,或有血凝块附着,可确诊该病。胃恒径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常规的内科止血药物收效甚微,故一旦确诊,须立即行内镜下治疗,如无其他基础疾病,一般均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即使内镜下治疗失败,也可转外科行急诊手术。内镜治疗的方法有电灼、激光、微波、注射硬化剂、喷洒止血药止血、血管栓塞[5]。高频电凝主要用于动脉显露的血管性出血,对活动性渗血有效率达86%。无水乙醇或高张肾上腺素盐水局部注射有效止血率达85%。氩激光治疗小动脉喷洒出血有效率达74%。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数天脱落时有血凝块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有效率达96%。对于直径10mm内的病变可以套扎治疗,有效率达89%。内镜下止血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清楚地观察到出血病灶,应快速清除胃内积血并用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水冲洗,然后重新观察胃底胃体,如发现胃粘膜局限性缺损、浅溃疡或糜烂,见小动脉破裂出血或其表面血块附着以及破裂血管残端等特征可确诊。内镜下止血易于操作,止血可靠,可重复治疗,且对患者损伤小,成为本病的首选方法,特别对于年老体弱、病重者更为适宜。对于镜下止血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以往外科常采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及血管缝扎.近年来更趋向于局部楔形切除,也有通过腹腔镜手术的.这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所述可见胃恒径动脉综合征内镜下成功治疗减少了外科急诊手术率及病死率,内镜治疗已经成对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胃恒径动脉综合征病的病死率已降到很低。

【参考文献】

[1] Gambhire,PA,Jain SS,Rathi PM,et al.Dieulafoy disease of stomach-an Uncommon cause of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bleedingg[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4,62(6):526-528.

[2]胡远彪,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少见病因-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破.中华消化杂志,2011,1.

[3]哈黛文译,上消化道喷射样动脉出血止血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9,11.

[4]费贵军,陆星华.恒径动脉综合症在中国的诊治现状[J] .胃肠病学,2004,9(4):230-232.

[5]韩清锡.Dieulafoy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实用内科杂志,2009,11.

论文作者:徐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胃恒径动脉综合症内镜下治疗1例临床体会论文_徐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