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临床经验论文_庄毅,姚志华

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临床经验论文_庄毅,姚志华

(常州武进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161)

【摘要】 腹泻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妨碍化疗的进行。中医药在治疗化疗性腹泻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的特点,主要包括健脾益肾法、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法、辛开苦降法、清肠止泻法和疏肝解郁法。本文对中医药在肿瘤化疗性腹泻中应用作出概述。

【关键词】 肿瘤化疗性腹泻;中医药;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9-02

【Abstract】Diarrhea is a common digestive reaction in cancer chemotherapy,affecting quality of life and even compomising the themotherap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side and quick effect.It mainly includes strengthing the spleen and kidney ,replenishing spleen QI and stomach wet,XinkaiKujiangmethod,method of cleaning bowel and anti-diarrhea and sesolving depression method.In this paper,we overvie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ancer chemotherapy diarrhea.

【Key words】Tumor chemotherapy diarrhea;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experience

恶性肿瘤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难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命。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清除残余的瘤体,但是化疗亦引起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其中腹泻是肿瘤化疗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之一。肿瘤化疗性腹泻的发生常见于阿霉素、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妨碍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药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减少消化道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中医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的常用治法及临床研究作出概述。

1.健脾益肾法

恶性肿瘤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肾气随年高而衰,化疗药物多属寒凉,易伤脾胃之气。肿瘤患者易被生冷所伤,若寒邪直中,伤及肾阳,肾阳虚推动无力,水液运行障碍,水聚体内导致腹泻的发生;若生冷伤及脾阳,则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腹泻由此而发。此类化疗性腹泻患者临床表现常为面色晄白,饮冷则泻,形寒怕冷,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的特点,证属脾肾虚寒证,治疗法则为健脾温肾,笔者常据证选用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理中汤主温脾阳,金匮肾气丸主肾阳虚,两方合用共奏健脾温肾之功。

2.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法

脾胃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化疗药物性属寒凉,易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运化失职,水湿内聚,泄泻由此而发。此类腹泻常可见纳湿不香,倦怠乏力,渴不欲饮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胖大,脉细无力的特点,治疗当遵益气健脾、和胃化湿之原则,笔者临床常选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加减治疗。

3.清肠止泻法

《医学心悟》曰:“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肿瘤化疗性腹泻的发生与湿泻密切相关。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且其性粘滞,致病多缠绵难愈,且肿瘤患者体质多偏弱,因此肿瘤化疗性腹泻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湿邪存内久不去则易蕴而化热,以腹胀、腹痛、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临床表现的湿热证。治疗当以清肠止泻为治则,选用清热祛湿、理气消胀之剂。笔者临床喜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4.辛开苦降法

肿瘤患者多属正气亏虚之体,脾胃气虚,化疗药物多属寒凉,更易伤脾胃之阳。脾胃之阳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内生,久蕴化热,湿热流注大肠,分泌清浊失常则泄泻发作。寒热错杂之型腹泻亦常见于肿瘤患者化疗之后,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常见肛门灼热疼痛,小便短涩,伴食欲欠佳,渴不欲饮水,舌淡,苔白黄,脉濡数。遵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之原则,笔者常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5.疏肝解郁法

肿瘤患者常有情志不遂,心情低落等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气机郁结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2]。肝郁日久,则克脾土,中焦脾土虚弱,水湿运化失常,趋下则腹泻由此而发,因此肝气郁结亦是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发生的主要因素。此类化疗性腹泻常伴有心情低落,善叹息,胸胁苦满,胁肋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临床特点。治疗应该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笔者喜用柴胡疏肝散汤等疏肝解郁之剂,全方共奏理气解郁、健脾和胃之效。

6.讨论

化疗性腹泻是化疗中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肠道黏膜急性损伤,小肠吸收减少,肠液分泌增加而导致的肠管蠕动增加相关。由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机会性感染亦可加重化疗相关性腹泻[3]。中医药在预防化疗性腹泻复发及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有效率高、副作用小、见效快的特点,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健脾益肾法、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法、辛开苦降法、清肠止泻法和疏肝解郁法。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和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仍待深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成云,黄新恩.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防治[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04):364-366.

[2]姚志华,程海波.理气解郁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4,(17):1465-1468.

[3]王文成,郭勇.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述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10:79-81.

论文作者:庄毅,姚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肿瘤化疗性腹泻临床经验论文_庄毅,姚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