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文明沐春风——成都: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都论文,城市建设论文,扎实论文,春风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成都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大力实施“全域成都、全面创建”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日趋和谐。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1100多万成都儿女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展现了一幅幅共克时艰的动人画卷,特大地震不仅锤炼了成都“坚韧从容、仁爱感恩”的城市品质,更检验了成都创建文明城市的实际成效。
一、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文明创建。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大农村”的实际,明确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高起点规划,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文明创建等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文明一体推进。深入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计划,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四大新城”、“三轨九路”、中心城区“两轴四片”和县城、区域中心镇建设,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0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农民人均收入6300元,呈现出“既要经济发展速度,又要社会和谐程度”的良好态势。
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固本强基的基础工程,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群众,全市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深入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主题活动,锻造“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组织评选道德模范、“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开展成都“文明之窗”系列宣传,推出“慈善阳光温暖蓉城”慈善救助品牌,营造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目前,成都已建成400多个文明社区,上百万户“文明家庭”,数十万人成为注册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队3926支,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竞赛覆盖面达100%,“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涌现了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等一批震不垮、压不倒的基层党组织,蒋敏等一批“紧急时刻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优秀党员干部和雷楚年等一批勇敢坚强、舍己救人的英雄少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我市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三、全力推进惠民工程,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始终把实现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建立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确保6类就业困难人员在两个工作日内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下降为2.7%。建立健全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做到应进全进、应保尽保、应助全助,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实施星火科技培训、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条件。加强廉租房、限价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初步满足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
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我们把城市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础,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改造危旧房,改建棚户区,建成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畅通工程,拓宽改造城区主要干道,实行交通智能化管理,开展文明交通秩序、交通示范路口竞赛活动。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城乡清洁大行动”,重点治理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着力改变乱扔垃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治水、治尘、治脏工作,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关停并转超标排污企业500多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9天。实施植绿护绿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6.8%。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深入开展“平安成都”创建活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街面犯罪案发数、刑事案件案发数和安全生产事故死亡数均大幅下降。全面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精简84.7%的行政审批事项,普遍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自上而下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有力提高了行政效能。目前,市民对城市环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城市未来发展的满意率均超过95%。
五、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创建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高效有力的指挥协调机制,每周召集2次工作调度会。各部门、区(市)县、乡镇(街道)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实行问题管理责任制,形成统筹协调、全面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切实有效的督查考评制度,将重点难点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由督查组逐一督办。设置市民热线,定期组织记者暗访调查,曝光批评存在问题。依托专业统计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文明指数测评,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整改力度,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创建,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文明,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理想。我们将以这次表彰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灾后重建,坚持不懈抓创建,永不松劲促发展,用统筹的理念、创新的办法、刚性的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社会文明进步,努力创造成都科学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