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人工栽培_鸵鸟论文

鸵鸟人工栽培_鸵鸟论文

鸵鸟的人工养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鸵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鸵鸟:你是否是只好鸟?

答案是肯定的,鸵鸟不屑作答。

鸵鸟的人工养殖,八十年代初兴起于世界各地。它具有饲草型、生长快、适应性强,且皮革珍贵、肉质营养丰富的特点。鸵鸟肉具有“二低一高”的特点,即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味鲜无异味,嫩滑可口,特别是人体最需要的元素含量高,如钙、铁、锌的含量分别是牛肉的三四倍。还因为鸵鸟是草食性动物,其肉中不含农药、激素的残留,被国外营养专家誉为21世纪的人类新食品。

鸵鸟皮革以其柔韧、美观、弹性及透气性能好而被广泛采用,在欧美和日本市场上供不应求。近年珍贵的鸵鸟皮消费又跳出了传统制革领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开先河,将鸵鸟皮引入汽车内饰,提高了汽车的档次;法国等欧洲国家将鸵鸟皮引入家具生产和家庭装饰上,美化了居室环境。

鸵鸟浑身是宝。在我国,鸵鸟油已开始用于生产化妆品,鸵鸟羽毛、蛋壳早已加工成工艺品,鸵鸟血已生产出上好疗效的生物药品。

正因为是个好鸟,鸵鸟养殖在我国自发性地迅速扩展开来,目前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区,都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养殖点。鸵鸟养殖容易推广,繁殖能力强,一只成年母鸵鸟自2岁开始产蛋,有效繁育能力可达20年,每年产蛋达60枚至70枚;一只小鸟达到100公斤的屠宰重量仅需11至12个月。

如果从做活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来说,鸵鸟作为畜禽养殖新品种具有突出优势:一是不与农业争耕地,1300平方米沙荒地一个围栏,可集中圈养30只至40只。二是不与人口争粮食,75%的饲草、秸秆,辅以少量的麦麸、豆渣就行。三是有助于调整畜牧品种结构和改善国人的食物结构。四是经济效益较高,每只商品鸵鸟的收益可达数百元至千元以上。

在广大西部地区,鸵鸟养殖还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陕西、内蒙、宁夏等省区的各级政府正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养鸵鸟,国务院扶贫办也早已参与进来了。

二问鸵鸟:你能否带动一个产业?

几年前,一位狂热的养殖业主说:到2000年,中国的鸵鸟养殖将达到百万只,中国将成为继南非之后的第二个鸵鸟王国。可惜他的预言失败,所幸他的预言失败。那几年,一只种鸟的价格达20万元以上,养鸟的人卖鸟,是卖给人家作种鸟;然后又养又卖,还是用来作种鸟,整个是在鸵鸟业内部搞循环,像是在搞传销。干的人心里发毛,干的人觉得没谱。

1996年中国鸵鸟协会成立,在协会的协调和引导下,鸵鸟业平息了炒种风,平抑了过高的种鸟价格,使鸵鸟养殖的发展步伐稳下来。一项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需要时间去完善。协会成立几年来,每年开一次会,每次一个中心议题,以此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引导养殖企业每年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逐步走上产业化的正常途径。记者参加过中国鸵鸟协会的几次年会,感觉出这个协会存在的分量和价值。

中国鸵鸟协会会长刘中一对鸵鸟产业的评价是:我们从引种、养殖到加工,到进入市场,初步地趟出一条路子搞了八年,总算是搞出一个眉目来了。

刘中一所指的“眉目”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加工,去年以来国内先后建立了三家不同规模的鸵鸟屠宰加工企业,分别是中垦昌平鸵鸟食品加工厂、广东江门鸵鸟加工厂、中鸵美公司北京鸵鸟加工厂,三家企业的年加工屠宰能力达6万只。鸵鸟养殖、加工、出口的链条已形成对接,能按国际标准拿出合格的鸵鸟产品,开始成批量向国外出口产品。再比如养殖,过去仅仅是从国外引种,现在已着手在国内搞良种繁育场,已制定出《家养种鸟标准》,养殖模式上形成“公司+农户”、股份制等多种类型。三问鸵鸟:你在市场上能跑多远?

鸵鸟不会飞,跑得却很快,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它能以这样的速度竞走市场吗?

正当国内养殖企业为鸵鸟产品的销路发愁之时,国际市场订单飘然而至。上文所述3家屠宰加工厂今年6月份之前共实现鸵鸟肉出口45吨,出口皮张4000张。根据几家鸵鸟加工企业的出口订单测算,现在每月出口供货需屠宰商品鸵鸟1700只,全年最少需屠宰2万只才能满足亚洲部分市场需求。入世后我国的鸵鸟制品进入欧美市场将成为可能,而鸵鸟皮的市场需求更大,仅日本市场每年就要消费4万至5万张。

我国作为亚洲最大鸵鸟养殖国的兴起,已经引起国际鸵鸟界的关注和重视,已有一批外国企业开始在这里投资,世界第二大鸵鸟企业、南非的巨鸟集团和香港的上佳公司等,已和国内企业达成鸵鸟养殖、产品加工和市场开发的全面合作协议。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发展商品鸟、对鸵鸟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花香蝶自来,鸵鸟皮不声不响就香了起来。然而,杀鸟卖皮或许只能实现鸵鸟一半的价值,鸵鸟肉在国际市场上虽然价格不菲,但走出去还须在质量、包装、运输等环节多下功夫;国内市场上,鸵鸟肉销售仍是一筹莫展,业内人士认为,几年来直至今天鸵鸟养殖的焦点问题就是“卖肉”,人们喜欢吃鸵鸟肉之日,就是鸵鸟业大发展之时。肉卖不出去,原因有三:一是鸵鸟肉价格近期内不能与猪肉、牛羊肉等同,老百姓消费水平达不到;二是国内目前对鸵鸟肉这种健康食品的认识有限;三是鸵鸟肉的烹调方法基本不为人知,所以国内大批量消化鸵鸟肉还需一个适应过程。

市场上的机会和潜力,预示着鸵鸟可能跑得更远,鸵鸟产业可以做得更大。

联系电话:0371-5723559

标签:;  ;  ;  ;  

鸵鸟人工栽培_鸵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