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砖空鼓问题探讨论文_张安

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墙砖出现严重的空鼓,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其发生的原因仍未达成一致意见,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简单雷同,效果普遍较差。笔者认为应该从基层的可粘贴性能、基层强度、瓷砖的可粘贴性三个主要角度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找到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作者认为,在当前镶贴方案下,规范规定的零空鼓不可能实现。

1.形形色色的墙砖空鼓

笔者所在公司专职为多家房地产企业提供批量精装修服务,每年交付的精装房在25000套以上。在形形色色的质量通病当中,墙砖空鼓当属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达到规定的零空鼓目标,公司每年投入的额外成本数以千万计,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空鼓,损失很大,其他公司情况也基本类似。以下是发生在我公司及其他公司的若干案例:

案例一:某知名地产公司连续两个项目出现严重空鼓,从第三个项目开始,决定使用专用瓷砖粘接剂。为检验方案到底是否可行,于是安排了专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墙砖尚未出现空鼓的情形下,无论用普通水泥粘贴还是用指定粘接剂粘贴,都可以轻易地用铁棍将瓷砖从墙上毫无损伤地撬下。显然,这样的瓷砖今后发生空鼓几乎不可避免。

案例二:某知名地产公司多个楼盘的公共部位墙砖陆续出现严重空鼓,最开始界定为施工质量问题,所有施工单位都不能同意,后召集瓷砖供应商、粘接剂厂家、施工单位组织讨论,由施工单位按照粘接剂厂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施工,几个月之后仍旧出现严重的空鼓,最后只好使用AB胶固定瓷砖。

案例三:某知名地产公司的室内抹灰强度严重不足,本人认为完全不能保证镶贴质量,但由于无人对抹灰质量负责,最终被迫开始镶贴施工,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所有墙砖全部空鼓甚至脱落。

案例四:某大型房地产公司在全国数百个项目上推行墙砖零空鼓质量目标,主要技术手段是采用专用粘接剂,投入成本非常巨大,但效果一般,有些项目的墙面甚至出现大面积空鼓。

案例五:某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大量卫生间墙面广泛采用水泥基防水涂料,无论墙面镶贴玻化砖还是吸水率较高的瓷片,空鼓总是时有出现。

2.墙砖空鼓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墙砖空鼓引起的损失很大,但是各家房地产公司采取的方案几乎无一例外是采用瓷砖粘接剂,效果都比较差。那么,墙砖空鼓的原因到底什么?应该采取什么防范措施?笔者认为,应该从墙砖粘贴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出发,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目前墙砖粘贴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基层:一般为粗糙的基层(如抹灰),或者比较光滑的基层(例如水泥基防水,或直接在混凝土表面贴砖)。聚氨酯防水的外表面无法粘贴瓷砖,这一点已经得到业界认可,必须予以杜绝,这里不予考虑。

粘接剂:普通水泥或专用瓷砖粘接剂。

瓷砖:一般为吸水率很低的玻化砖,或者吸水率较高的瓷片。

由于我公司可供研究的案例数以百计,涉及到的房间则数以万计,因此有机会就各种空鼓的情形进行汇总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比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基层强度必须足够。抹灰基层强度不足时,无论采用何种粘贴方案,无论墙面瓷砖吸水率高低,都会产生严重的空鼓问题。抹灰强度不够是很严重的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大面积出现,此时很多项目的管理人员难以下定决心进行彻底的整改,从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墙砖空鼓问题。

抹灰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建筑工程的管理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影响因素太多,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项目并不多见。各种文献中的控制抹灰强度的措施很多,笔者特别强调要加强抹灰施工完毕之后的养护,否则很容易出现表面起砂现象。实践表明,抹灰面只要起砂,空鼓肯定无法避免。强度不足的抹灰要彻底整改,这是非常痛苦的决策。

2)基层表面必须有一定的粗糙度,否则不利于粘贴,从而带来比较严重的空鼓问题。例如:在混凝土表面或者水泥基防水涂料表面粘贴瓷砖时,会有较大的空鼓风险。其中:

● 混凝土表面本身就比较光滑,或者有未清理干净的脱模剂是造成粘贴能力下降的主因。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涂刷界面剂。当然,混凝土表面的浮沉必须清理,这属于常识,不再强调。

● 防水层外表面过于光滑而不利于粘贴,以及防水层与其基层的附着力不足,这一点经常被忽略。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水泥基防水涂料,那么和专用粘接剂作用应该没有问题,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其实早在2004年,笔者出于在外墙防水层上粘贴瓷砖或者石材有可能发生脱落的担心而专门安排了专项检测,结果表明,在使用专用粘接剂的情形下,无论基层是否强度足够,在水泥基防水外侧粘贴瓷砖或者石材都不能满足粘接强度要求,检验值仅0.2MPa,根据基层抹灰强度情况,检验时破坏面可能发生在防水层的内侧,也可能发生在防水层的外侧。

防水涂料与基层的粘接力不足事实上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不仅如此,更加常见的是,市场上流行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施工完毕之后,外表面几乎都是光滑的,非常不利于墙砖粘贴,但是很少有厂家愿意配合开发出新型的防水涂料,使得内外表面都能够提供足够的粘接力。

如果施工现场的防水涂料已经施工完毕、外表面较为光滑时,本公司经常采取的办法是在其外表面涂刷界面剂,增强粘接力,对防范空鼓有一定作用,有时甚至不亚于使用专用粘接剂。

3)墙面瓷砖必须有一定的吸水率。众所周知,玻化砖主要用于楼地面,其主要特征是强度高,吸水率很低,有的甚至低于千分之三,而专用于墙面的瓷片吸水率则经常超过8%。目前将玻化砖用于墙面的情况非常常见,实际上这是大量项目严重空鼓的最常见原因。如果恰好基层抹灰强度不足,则空鼓将变得异常严重。

实践中,对于已经选用玻化砖的项目,本公司的标准工艺做法是在玻化砖背后涂刷界面剂,对防止空鼓有一定的作用。

4)专用粘接剂对减少空鼓有何贡献?这个问题在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回答。我们只能说如果基层强度足够,以及瓷砖有合适的吸水率,则粘接剂能够较大地提高粘接强度,对减少空鼓有明显帮助。否则,粘接剂对减少空鼓的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作用。例如:有大量实例表明,如果基层强度严重不足,则使用专用粘接剂带来的空鼓反而更加严重。目前大部分房地产项目试图解决空鼓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专用粘接剂,其他要素没有一并考虑,因此效果较差,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浪费。

必须指出的是,瓷砖粘接剂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大部分施工现场都没有严格遵守,以至于瓷砖粘接剂的作用进一步被降低,例如:

● 镶贴厚度严重超标。很多粘接剂标称的理论镶贴厚度只有3mm,但由于墙体垂直度误差较大,实际厚度经常大于10mm,这样一来,在粘接剂凝结固化之前难免会带来较大幅度的滑移,以及固化之后的收缩显然会加重空鼓。

● 没有按照要求双向刮涂。大部分厂商建议在敷设粘接剂时,先在墙面沿一个方向刮一层薄浆,再在瓷砖背后沿另外一个方向刮涂薄浆,由于工效较低,大部分工地并没有遵照执行。

● 胡乱改变粘接剂的成分。例如,有些粘接剂过于黏稠或者过于稀薄,工人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私自添加其他材料改变了粘接剂成分。

● 粘接剂本身鱼龙混杂,质量很难监控。

1)造成空鼓的其他因素

以上分析表明,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过于光滑、玻化砖吸水率过低是造成墙面空鼓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其他次要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 施工班组流动性大,镶贴工艺不稳定,这是建筑行业的顽疾。

● 砖背后有浮灰。这些浮灰与瓷砖的生产过程有关,需要在镶贴前提前浸泡,用钢丝刷予以去除。

● 砖背后有蜡状物质。这些蜡状物质本来用于保护瓷砖正面,但是在高温作用下,部分会挥发到相邻瓷砖的背面。此类蜡状物质也需要用钢丝刷去除,只是效果如何有待检验,建议厂家改变工艺,避免此类问题。

● 瓷砖密缝镶贴的影响。大量项目在镶贴墙面瓷砖时,砖缝明显小于规范建议的2mm,有的甚至几乎密缝镶贴,这对于防止空鼓显然不利。密缝镶贴对于空鼓的影响理论上可以计算得出,现实环境中也的确观察到墙地砖整体起拱脱落的情况。

● 瓷砖背后纹理的影响。显然,纹理的深浅、形状等对于改善空鼓肯定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年以来供应商、施工单位与采购单位之间沟通不畅,这种最简单的改进措施也很少采取,实在令人遗憾。

● 振动的影响。例如:门套基层安装滞后,打钉时加剧了瓷砖空鼓;安装五金洁具、橱柜等也比较容易引起空鼓。

● 受工艺流程的影响,一些部位无法正常进行镶贴施工。例如:吊顶如果先行施工,墙面与之相交部位的瓷砖就很难做到满浆铺贴。

由于导致墙砖空鼓的因素实在太多,为突出重点,笔者简要总结如下:

● 基层强度必须足够(否则必须返工);

● 基层表面必须粗糙(否则建议刷界面剂);

● 禁止玻化砖上墙(否则涂刷界面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余因素也比较重要,实践时也必须予以注意。

3.墙砖能否做到零空鼓?

规范明确规定墙砖不允许空鼓,笔者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迄今为止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项目做到这一点。根据以上的分析,由于影响空鼓的因素太多,在当前的镶贴系统下,要做到零空鼓几乎没有可能。有鉴于此,在基本的工艺标准得到本质改善之前,在墙体高度较高的情况下,笔者建议直接禁止镶贴墙砖;在高度较低时(例如家庭装修常见高度不足3m),可以适当放松标准,允许一块瓷砖中出现较小面积的空鼓。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房地产商采取的通行标准。

论文作者:张安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墙砖空鼓问题探讨论文_张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