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矿水土保持防治情况论文_赵瑜,陈朗

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 四川 615041

摘要:介绍了太矿废石抛尾工程基本情况,阐述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情况。

关键词:太矿;水土流失;原因;危害;防治工作

我国的天然矿藏资源很丰富,各地区都有矿山的开发项目,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现状。水土资源是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是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由于过分消耗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严重的制约着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会严重影响矿山周边地质与生态环境。本文以太矿废石抛尾工程为例,介绍了太矿废石抛尾工程基本情况,阐述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情况。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基本概况

太矿规划建设表外矿、废石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拟建规模700万吨/a,其中废石抛尾工程处理能力400万吨/a,处理废石能力按300万吨/a。400万t/a废石抛尾工程分两条200万t/a生产线分布实施,一条200万t/a废石抛尾工程(一期200万t/a)即本文为例的工程。该工程已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并在2013年末建设完工,经安装调试后2014年6月26日已成功进入试运行阶段。

1.2 地理位置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本项目位于西昌市太和镇境内,项目区东距西昌市12.0km,距成昆铁路西昌火车站约10.0km,南距攀枝花市276.0km,东北距重钢1062.0km。西昌至木里、西昌至大桥两公路从矿区经过,交通方便。

1.3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由生产线、办公生活区、场内公路三部分组成。

1)生产线

生产线占地8.95hm2,主要由破碎料仓、粗破碎厂房、中碎厂房、细碎厂房、干式抛尾厂房、高压辊磨超细碎厂房、磁选主厂房、制砂厂房、建筑材料成品堆场与浓缩池组成。该区分设1604m、1601.5m、1597.5m三个平台。根据本项目工艺流程需要,破碎料仓作为最高标高层布置,然后按工艺流程各建筑物依次从高到低布置。建筑材料成品堆场紧临“西大公路”便于成品转运外销。

2)办公生活区

办公生活区布置在场地西南处空地上,占地1.65hm2 。根据主体设计,该区主要由办公楼、停车场、职工食堂、澡堂等公用设施组成。

3)场内公路

为满足本项目场内交通需要,主体工程在厂区内设布置有场内公路,场内公路主要由主干道和联络辅道组成。主干道道路长300.0m,宽20.0m, 联络辅道宽度分6.0m和9.0m,其中9.0m宽辅道长1000m,6.0m宽辅道长1500.0m,总长2800m,占地2.40hm2。

二、项目自然状况

2.1地形地貌

太矿200万t/a废石抛尾工程(一期工程)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太和地区地处川西南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处于牦牛山及东麓边缘地带,属横断山系侵蚀构造地貌类型。山势起伏较大,受南北向构造影响,主要山脉与河谷相间排列,走向主要为南北向。就地貌而言,有河谷地貌、山地地貌。安宁河是最主要的近南北向河谷,安宁河在近场区范围内的阶地和山前洪积裙构成安宁河河谷平原,安宁河河谷阶地非常发育,本项目坐落在安宁河西岸的II级阶地上,场地原始高程在1604.4m-1634m之间,场地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属中山地貌。

2.2气象

西昌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日照充分,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极端最低气温为-3.8℃,极端最高气温为36.6℃。同时,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呈垂直分布,形成多样性,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境内雨量充沛,降雨相对集中,主要集中5~10月,年平均降雨量为973.7mm,占全年降雨总量90%以上。另外,还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年平均日照数为2431.4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36千卡/cm2。

本工程涉及的西昌市多年气象特征值统计见表2-2。

2.3 植被

西昌市属亚热带西部干性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组成主要有松杉科、山毛榉科,山茶花科、杜鹃花科、樟科等植物。项目区水土保持功能比较好的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侧柏、栎类、刺槐、辛荑、香椿、、白榆、山茱萸、云南松、小叶榕、油桉、黄栎、锗栎、高山栎等,灌木主要有紫穗槐、莲翘、马桑、胡枝子、黄荆、黄桤、山蚂磺、黄树梅等,草本主要有扭黄茅、芸香草、铁线草、龙须草、黄花莱、波斯菊、黄背草、草木樨、苜蓿等。

2.4 土壤

西昌市境内分布7个土类,以红壤和黄棕壤居多,约190多万亩,占总面积54%。市区周边山溪河两侧浅山区,为冲积扇地质发育土壤,其结构以岩浆岩风化沙粒,石块含量高,土层浅薄,漏水漏肥严重,农作物种植以旱地作物为主。安宁河东岸及邛海湖盆以紫红色和黄红色冲积物组成,土层较厚,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土壤肥沃。

根据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结合对工程区土壤类型的调查,工程涉及区域海拔高程为1604.4m-1634m之间,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土。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主要源于西昌市独特的气候、降雨,复杂地质地貌类型,在一定的水力、重力和风力条件下,得以形成,尤以水力侵蚀为主要方式。

3.1雨季多暴雨,径流集中

西昌市径流主要特征年分配不匀,雨旱季径流相差大,相对集中于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8.4%。因而在降雨相对集中的月份,往往产生突发性暴雨,强度大、历时短,形成山洪、泥石流,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据统计,1964~1991年的27年间,西昌市发生暴雨40次,平均每年1.4次,其中1971年达4次,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25.5mm,出现在1987年8月28日。

3.2岩石松散破碎

西昌市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物理地质作用强, 岩石松散破碎,大多数山溪河流两侧岩石风化强烈,坡体极易失去平衡, 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常形成体积大小不一滑坡、崩塌体,产生泥石流的固体物源,从而造成河床淤积,直接危害中下游地带。

3.3地表起伏,坡地面积大

西昌市为典型的山区县,以中山为主,最高海拔达4135m,大部分地面介于海拔1500~3000m之间, 地表起伏,坡地面积大,为水土流失发生提供了基础。境内山溪河流域多分布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山坡陡峻,河床比降大。加之,流域范围基本是风化岩石层,稳定性极差,很容易造成沟蚀,形成较强的水土流失。项目区所在的破石头沟流域属地势起伏较大的中山区,水土流失强烈。

3.4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加速了土壤侵蚀

人类活动既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也可以加速水土流失。就西昌市总体情况看,前些年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掠夺性开发,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造成并加速了水土流失。特别是山区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加剧了各区的水土流失的发展、发生。另一方面,在平坝区域,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工矿建设日新月异,房建、交通设施、电汛设施等建设如火如荼,破坏了原有地貌,水土保持滞后,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集中表现在原地表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工程的建设,植被附着的土层被直接剥离、压埋,使得土地肥力和生产力下降。同时,各建筑场地的基础等处开挖、填筑形成的裸露边坡,造成局部的崩塌、滑坡等水土流失形式发生,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对项目区土地资源的破坏

本工程的建设扰动、破坏大量地表,使原表层土剥离形成裸露地表和高陡边坡,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据统计,整个工程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13.0hm2,若不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对其加以防护,表层耕植土或腐殖土将被剥离、冲刷殆尽,使土壤有机质流失、结构破坏,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同时土壤中生物、微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数量也大大降低,从而使土地条件恶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给以后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增加了难度。

4.2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统计,本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功能总面积为13.0hm2,由于工程建设破坏了区域内原有的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加剧了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将造成影响;此外,随着项目区植被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条件产生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形成的广泛而裸露的沙物质直接暴露于地表,为风蚀的发生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源,同时也将促进沙尘暴、扬尘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从而对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五、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5.1生产线占地区

a)排水措施

生产线占地区排水措施包括浆砌石排水沟、砖砌排水沟、跌落井等,该区域共完成排水工程1682m3。

b)边坡挡护措施

生产线占地区内挡护措施主要以重力式挡墙为主,挡墙墙身为C25砼,垫层为100厚C15砼,基础埋深不小于0.5m,地基承载力大于130KPa。挡墙泄水孔径100mm,间距2-3m,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向外坡度5%,最低一排泄水孔高出地平面不小于400mm,该区域完成挡墙16650m3。

c)植物措施

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区内部分空地已采取撒播草籽、种植乔木的方式进行绿化,乔木以当地适生的小叶榕为主,草籽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波斯菊,乔木种植采用穴状整地,株距3.0×3.0m。该区域种植乔木410株、撒播草籽300kg,穴状整地3375个,种植灌木3375株,复合肥675kg、撒播草种1.35hm2。

5.2办公生活区

a)排水措施

办公楼附近已布置有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为矩形断面,尺寸为宽×高=0.4m×0.5m,砌筑厚度0.3m,排水沟长约75m。该区域共完成排水工程120m3。

b)边坡挡护措施

办公生活区挡护措施为重力式挡墙,挡墙墙身为C25砼,基础埋深不小于0.5m,挡墙泄水孔径100mm,泄水孔高出地平面不小于400mm。间距2-3m,泄水孔向外坡度5%,该区域完成挡墙1865m3。

c)植物措施

办公楼四周以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绿化,同时对拟建预留地采取种植乔木的方式进行绿化,乔木以当地适生的小叶榕为主,草籽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波斯菊,乔木种植采用穴状整地,株距3.0×3.0m,该区域种植乔木20株、撒播草籽25kg,穴状整地2150个,种植灌木2150株,复合肥430kg、撒播草种0.86hm2。

5.3场内公路防治区

a)排水措施

场内公路沿线排水措施包括浆砌石排水沟和盖板沟,排水工程充分考虑了区域内地形地貌、降雨等特性等因素,采用了不同的断面形式和坡比,场内公路沿线的排水系统较为完善,该区域完成排水工程1500m3。

b)植物措施

场内公路沿线基本采取了种植乔、灌的方式进行绿化,乔木以当地适生的小叶榕为主,灌木选用黄树梅。乔木种植采用穴状整地,株距3.0×3.0m。该区域完成种植乔木830株、种植灌木1250株,覆土1300m3,穴状整地3500个,种植乔木1320株,撒播草种0.16hm2。

六、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深入贯彻《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制定治理规划,建立管理机构,健全可行的制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研究,加强水土保持的监测和预报。

参考文献

[1]李娜.露天开采矿山水土保持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7,(05):118+121.

[2]张婷婷,钟康惠,刘堂.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钒钛磁铁矿矿区水工环地质特征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17):42-43.

[3]曹向彬.矿山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研究与案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陈祖根.矿山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8):96.

[5]王可可,白晓敏.露天石矿开采工程水土保持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4,(05):32-34.

[6]王玉婷.矿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4,(05):328-330.

[7]曹楠,申太丽,罗水莲,李俊,鲜镇糠.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01):127-132.

论文作者:赵瑜,陈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浅析太矿水土保持防治情况论文_赵瑜,陈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