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方法探析论文_王伟,杨丽,刘跃峰

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方法探析论文_王伟,杨丽,刘跃峰

(山东绿因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17)

【摘要】 目前,肿瘤内科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随着我国医学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开始研发,并应用于临床,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就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肿瘤患者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抗肿瘤药物本身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增加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复杂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对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展开了分析,最后对其药学监护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

【关键词】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监护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82-02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属于细胞毒性药物,所以长期服用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必要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从抗肿瘤药物的内涵、不良反应及防治、药学监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1.抗肿瘤药物概述

能够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进行抑制,并与恶性肿瘤进行对抗和治疗的药物即为抗肿瘤药物。根据药物的药理学性质和主要来源,抗代谢药物、抗生素、激素、植物药、烷化剂以及其他杂类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的6种主要类型[1]。随着我国医药学、生物分子学和基因工程学的迅速发展,抗肿瘤药物开始发生变化,集中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

(1)对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改造和修饰,主要从它们的药剂学和药动学性质出发,侧重于定向制剂,旨在增强细胞骨架制剂的导向性和选择性;(2)靶向治疗兴起,即对肿瘤细胞的受体、调控的分子和基因等开展药物攻击,利用其抑制作用的特异性,实现对异常病理过程的阻断和调整,能够有效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作用显著。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是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2]。(3)信号转导治疗,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等信号加以调节,也就是对各种受体、磷酸酶、蛋白激酶和其他调节蛋白的基因等任何一个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环节进行干预,都能够研发出新的抗肿瘤药物[3]。

目前,新型的肿瘤分子靶位治疗药物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的药物有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等。

2.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局部和全身反应是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局部反应包括组织反应、组织坏死和栓塞性静脉炎,预防是主要方法,可以从控制药物的滴速,调节药物浓度,实施深静脉置管,服用血管扩张药物,例如硝酸甘油、硫酸镁、肝素凝胶等。全身反应则可以从血液系统、心、肺、消化系统、神经、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方面的毒性体现出来,其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最高,主要判定标准为白细胞计数降低,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如果特别严重,还会影响红细胞[4]。除了骨髓抑制之外,胃肠道反应、便秘、心衰、肝肾损伤、脱发掉发等,也是比较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下面,我们对其中主要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骨髓抑制的防治措施

根据患者白细胞的计数,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若白细胞计数<3×109/L,取50μg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皮下注射,1次/天,连续治疗3~5天;若白细胞计数为1×109/L~1.99×109/L,则取100μgG-CSF治疗,1次/天,连续治疗5天~1周;若白细胞计数<1×109/L,每天G-CSF的计量增加至250μg[5]。若血小板<50×109/L,则可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或PLT悬液。由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速度较快,对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度,G-CSF应在放疗前后12h之外使用,而且必须单独使用[6]。同时,由于患者的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注射G-CSF之后,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可采用其他提升白细胞计数的药物,例如李学生、升白胺和激素等。

2.2 恶心呕吐的防治措施

呕吐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需要根据药物导致呕吐的风险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止吐药物。若导致呕吐的风险较高,可以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NK-1受体拮抗剂预防。如果导致呕吐的风险等级为中,则只需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来预防。如果呕吐风险较低,使用5mg地塞米松即可。如果采用的化疗方案不容易导致呕吐,原则上可以不服用止吐药物,如果化疗后仍有呕吐,可单次给予5mg地塞米松,或口服甲氧氯普胺类药物。

2.3 其他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如果肿瘤患者在使用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发生了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首先应了解其发生机制,然后调节饮食,多进食高蛋白和低纤维食物,足量饮水,补充体内的水分,不要服用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的药物,可采用蒙脱石散剂或洛哌丁胺等。如有必要,可给予静脉补液和电解质。如果每天腹泻的次数>5次,则应立刻停用化疗药物。针对发生便秘的肿瘤患者,一定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并且增加高纤维素食物以及新鲜蔬果的摄入量,多喝水,如有必要,可给予缓泻剂或润肠药。同时,严格控制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量。

3.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学监护方法

3.1 全面了解抗肿瘤药物的说明书

肿瘤临床医师需要主动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用药的相关知识,夯实医学的基础知识。在临床用药中,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比较复杂,即使相同的治疗,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在化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调整用药的剂量。所以,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监护时,一定要全面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其用量、协同作用、配伍禁忌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监测用药全过程

抗肿瘤药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如果在药品配置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在配置抗肿瘤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尽量避免造成药物的毒性伤害。全面掌握抗肿瘤药物的配制方法。选择合适的溶解方法。在低温环境下,有些药物会析出晶体,在使用前需要放在热水中,待晶体溶解后方可使用。以多西他赛为例,溶解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溶媒,轻轻摇晃均匀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5min。当溶液澄明后,再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或者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而且一定要严格将药物的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另外,药物最好即配即用,最大限度的保证药物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严格控制抗肿瘤药物的滴注速度、输注顺序,及时处理抗肿瘤药物的外渗等,也是药学监护的重要措施。

3.3 开展用药健康教育

(1)让肿瘤患者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由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比较紧张,对疾病存在一定的恐惧和不安,所以一定要提前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2)要给患者耐心讲解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使其能正确对待,如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严重,须告知患者不能完全依靠止吐药解除痛苦,止吐药也有副作用,鼓励患者以顽强的毅力,少食多餐度过反应期[7]。(3)提醒患者化疗后,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将会受到严重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注意保暖防寒,要尽量避免感染,按时复查血常规。

【参考文献】

[1]方承松,何丽春,蒙志好.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2):1888-1890.

[2]陈岷,马进,童荣生,邓春美等.循证药学在处理肿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8):426-429.

[3]孔繁莉,席雅琳,高羽.临床药师对恶性肿瘤患者XELOX方案化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 11(S1):153-154.

[4]李庆云.2008—2013年103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123-126.

[5]张石革.抗肿瘤药治疗监护与不良反应的规避[J].中国药房,2010,21(14):1258-1261.

[6]郭钦惠,王南松,周学琴.运用我院信息系统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在药学监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23-124.

[7]郑瑜,李仰康,朱志伟.肿瘤内科药学监护的工作体会[J].肿瘤药学,2014,4(6):468-469.

论文作者:王伟,杨丽,刘跃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方法探析论文_王伟,杨丽,刘跃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