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该如何做校长--现代校长的专业素养_学校文化论文

我们现在该如何做校长--现代校长的专业素养_学校文化论文

当下我们怎么做校长——现代校长职业素养随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怎么做论文,素养论文,随想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如此看来,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行知语)。校长,承担的使命可谓神圣;校长,肩负的责任可谓重大。随着社会转型期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校长这一身份日益显得职业化。现代校长的职业化意味着校长需要具备多种职业素养,如理念、思想、管理、组织、服务、决策、经营、协调、研究、改革等等。可见,担任一校之长,本来就是一种深度的修行,一种综合的考练,一种素质的完善,这种职业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来支撑。

当下我们怎么做校长?这是每一个校长都无法回避且必须思考的命题。

校长要有职业意识并能正确定位

校长这个角色,在现实中颇有争议。早期的校长这一职业产生于新学兴起的年代,其时的校长皆由饱学之士或博学鸿儒担任。本属社会贤达名流,颇受世人敬仰。发展到后来,校长这个职业被赋予一定的官方权力色彩,其行政官僚属性逐渐加强。当下,校长这一角色颇有些尴尬,说不清是教师还是官员,亦官非官,亦师非师。因此校长要回答“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我怎么做?我做了没有?我有没有做好?”这一系列问题,这无疑也是对校长角色的反诘、剖解与诠释。诚然,校长就是“校长”,而不是纯粹的“教师”,更不应该是“官员”;校长姓“校”而非仅仅姓“教”;校长是一个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职业;校长源于教师,但必须高于教师;校长应该是业务的行家,但不能仅仅精通业务;校长可以对教学情有独钟,但不能沉溺于教学研究中“无法自拔”;校长要和教师一起“埋头拉车”,但同时还必须“抬头看路”。教师眼里可以只有学生与学科,但校长想到的应该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家长的需求,社会的要求,资源的扩大,品牌的打造,内涵的提升;校长想到的应该是全局,是整体,是方向,是整个学校乃至地区甚至民族的未来。校长要做“整个儿的校长”,而不是当“单一”的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这个职业和角色,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都必须是“大校长”。当一个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大校长”应当成为我们这一代校长的使命和追求。

校长是书生但不能过分书生气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但更应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成为全体教师的文化导师。学校本就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圣地,校长理所应当成为一个文化人,成为一个“书生”。校长的儒雅、校长的广博、校长的内涵、校长的气韵都需要通过文化的学习、浸润、濡染而形成,通过文化陶冶洗练形成一种“书生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这个道理。正如有位教授讲的那样,学校要像学校,老师要像老师,校长要像校长。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代校长或缺的可能就是这种“书生气质”!因此,校长需要学习修行,校长必须成为书生。但是,校长的管理不能“书生气”!这里所说的“书生气”是指书生意气、天真幼稚、不谙世事、不通人情。毕竟现实中的学校并非是远离社会的孤岛,校长亦并非是远离尘世的异族。校长面对的是庞大的社会、纷繁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必须游刃有余于整个存在空间,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师的生存,为了教师的发展,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于个人,可以清高孤傲;于学校,适度世俗功利。同时,校长管理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着不同思想、性格、背景、经历的复杂的人,其管理必将具有更多的特殊性。随着绩效工资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外界环境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校长的管理必须进一步讲究策略,必须做到方圆结合、灵活善变、因势利导,如一味地书生意气,一味地纸上谈兵,一味地想当然,必将使自己跌跤碰壁撞南墙,必将陷入吃力不讨好或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

校长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能含糊

一名有数十年管理经验与人生体验的老校长对于校长这一职业的专业基本功有着独到精辟的解读,短短三句话:想明白——能不能做、想不想做、去不去做;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怎么样去做;做到位——不缺位、不越位、做到位。咀嚼体味,朴素简练的话语给予我们的启示颇多:首先,校长的办学方向与管理思路要明晰——校长必须对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着负责的态度,必须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必须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正确的把握;校长在规划办学时必须理清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从中找到最适合本人、最适合本校、最适合本土的办学结合点与发展增长点。其次,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与领导作用——校长要主动领导教师走向理想与成功的彼岸,同时这种领导功能必须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体现,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强制与训诫。这就要求校长既能鸟瞰又能洞幽,即看得高、想得细、做得实,有较强的事态预测能力与全局把握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师信服,上级信任。再次,校长必须对个人作用正确定位——在推动学校前行的过程中,校长是引领者与组织者,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学校管理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而不能倚靠校长的单打独斗,必须倡导校内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参与管理的理念。校长是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也是管理者。同时家长也应当参与学校管理。在众多的管理角色中,校长必须给自己准确定位,该校长管的责无旁贷,不该由校长管的切不可越俎代庖;校长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否则就会吃力不讨好。可见,“做到位”反映的是一种成熟的火候,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的智慧,一种上乘的境界。现代校长必须具备上述基本功,方能在学校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校长要有理想但不能过分理想化

没有理想的教育是悲哀的,没有理想的校长是平庸的。没有理想的办学是低品位的。一个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办学追求,要有一点浪漫情怀与激情梦想,惟此,才会有更高的追求与目标,才会有不断前行的步伐与台阶。校长的教育理想应该基于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的清醒认识,校长的理想应该源于他对自身的深度观照和对本校的发展预设,校长的理想应该贯穿于他的教育人生与实践之路。校长要有理想,校长要有实现理想的决心与信心、动力与毅力,否则永远只能停留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层面,不能达到教育研究者的高度。但是现实中的校长管理不能过分理想化,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抬头仰望璀璨的星空时必须低头警惕脚下的荆棘——关注我们生存的现实。什么是现实?现实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转型时期的复杂社会,就是我们面临的多个具体实在的管理对象,就是我们跟从的沉重无奈的教育体制,甚至就是我们这个浮躁功利的年代,于是这一切就决定了校长教育理想的实现必须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任何的好高骛远、拔苗助长或者一厢情愿都必将带来不可避免的失败。所以理想必须基于现实。同时理想必须高于现实,而且理想必将改变现实,哪怕这种改变是适度的或微小的,但是只要有理想,只要有实现理想的行动,我们就能前行,就能成功。

校长要有文化自觉并能付诸行动

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与发展而生成延续的,世上自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之始即开始了文化的进程。因此,文化是人为的,同时亦是为人的,没有了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我们便无法破解“我们从哪里来”与“我们到哪里去”之类的哲学命题。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校长与教师是文化人,“做教育研究其实质就是做文化”。学校文化是什么?是一种价值信仰,是一种精神风貌,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心向,是一种人际环境,是一种行为方式。优秀的学校做文化,智慧的管理靠文化。一位资深名校长曾说: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文化建设应该积极主动地做,但必须心定气闲地做。质朴的话语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文化之于学校可谓是安身立命之根,文化之于学校教育可谓是教化育才之魂,文化之于学校管理可谓是至高境界。重视文化建设、实践文化建设才能使学校真正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学校挺立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头;文化建设必须心定气闲——坚决反对急功近利、浮躁心态、实用主义等违背办学规律之行为,是在静心孕育、耐心积淀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的功效润物无声——文化是非强制、非灌输、非说教的,于无痕处滋润心田、涵养精神,其作用之深入、功效之深远实乃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现代校长必须要有这种深切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自觉,并能转化为实在的文化建设实践行为,使之成为一种追求的境界。

校长要学会“平衡术”不能“一根筋”

管理是校长的第一要务,管理是校长的基本职责。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也是一个小社会,管理中校长同样面临着两难选择——究竟是实行“人治”还是崇尚“法治”,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到底孰是孰非?深究其归因,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管理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人的自觉性是有限的,依靠人的自律自主往往是靠不住的,没有外力推动则无法前进或步伐无力。人文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来源于这样的观点:人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情感的激活能得到有效的释放,人性化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两种观点都说得在理,皆有其合理可行的一面。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我们更必须清醒地看到,管理者面临着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每个人都是他(她)“自己”。因此,单一的管理模式未必是最为合理的,未必是完整的,综合两者优势才是最为理想的管理策略。社会管理中所谓的刚柔并举,严慈相济,恩威并施等经世之术之所以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其关键就在于“平衡”。“平衡”是一种哲学,一种策略,一种艺术。如果说制度规则是底线,必须无条件刚性执行,那么发展提升则是目的,必须注入人文管理元素。只有规范没有自主的管理是没有内在动力的,只有强制没有激励的管理是不完整不成熟的,这都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倡的文化管理是在制度管理基础之上的高层次的管理境界,也是学校管理的理想目标。当一所学校能依靠文化的力量来引领人的发展,那么我们所说的教育“乌托邦”也就可能成为了现实,我们所说的理想学校也就真的出现了。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又一次对校长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而“教育家办学”的口号更是对当下我们怎么做校长提出了新目标。这再一次有力明证了当一名职业校长必须具备多种素养。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校长向着教育家目标迈进,如是,则学生之幸,家庭之幸,学校之幸,教育之幸,国家之大幸。

标签:;  ;  ;  ;  

我们现在该如何做校长--现代校长的专业素养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