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技术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解析论文_许翠霞

物探技术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解析论文_许翠霞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11

摘要: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物探技术在当前岩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技术的核心思想和核心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工作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物探技术;研究分析;技术建设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已经逐步完善,勘察的对象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施工中采用的测量、实验、钻探、物探以及地基处理等技术方式,能否改善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性能等,及时的对相关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查明技术方面的资料,结合当前的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设计方案和地基处理方案。对于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来说,要想更好的实现对施工技术的完善和改进,还应当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理论联系实际,对勘察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真正意义上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改革。

1、工程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地基处理工作等其他技术手段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的勘察项目之中还应当更好的实现技术之间的相互交互,加强技术工作的细致分析,在实践的勘察过程之中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相关数据和样品的采集,常见的诸如对于相关岩层取样的成色情况、岩层的含水量情况、内部的构造情况以及密度等等,进行系统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当根据工程地质测绘例如物探等资料确定场地情况后再及时采用地基处理手段进行补强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2、工程实况

2.1工程概况

某岩溶地区小区,建筑物为多层的联排别墅和高层住宅楼,建筑物依山而建,基础埋深-2.0m。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场地地基土主要为粉质黏土、细砂、碎石混合土和基岩等,有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与基岩裂隙、岩溶管道水。考虑到场地临山而建,局部需进行山体滑坡治理,需进行进一步的地质勘探,故采用物探手段进行勘察。

2.2地球物理特征

地层波速岩土介质的岩性、物性、成分和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构造和地表条件的不同,都会使得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岩石越致密,其波速越高,而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发育、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均会导致波速、频率、振幅的明显变化。

针对本场区的地质勘探,在钻孔中进行声波测试,岩样声波测试,以及地表进行的折射波,面波等测试,综合推算本场区的地震有关参数。岩土电性本次勘探目的主要是初步查明场区布设测线范围内隐伏的不明岩溶构造,如隐伏断裂、岩溶空洞或溶蚀破碎等异常。本次高密度电法测试采用的物性参数为电阻率值。通过对场区岩石和部分异常体的电性测试,结合同类型场地电性参数综合归纳本场区岩土电性特性。

2.3综合物探

地震映像属浅层地震勘查方法范畴,其原理是利用不同地层结构和不同类别岩土存在的波阻抗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存在地层界面和不良地质现象(如溶洞、断层等)时,将形成波阻抗界面,利用人工震源在地表产生的地震波,其向下传播遇到岩土物理界面(波阻抗界面)将产生波的反射等,利用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接收仪器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将接收到向上反射的地震波,根据地震波所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地下地层结构、基岩起伏形态、隐伏煤巷、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地下地质现象。

2.4物探资料的数据处理

2.4.1地震映像

地震映像的数据处理:地震反射波的数据处理采用CSP6浅层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和Geogiga软件进行。主要处理内容为:预处理、编辑、频谱分析、速度分析、参数筛选、速度滤波、频率滤波、均衡、动静校正、偏移归位等,经过处理的成果即为供推断解释的时间剖面图。

2.4.2高密度电法

对采集得到的数据,使用二维电阻率反演成像软件中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预处理,同时输入测线地面高程数据,作地形校正,再据经验在软件中合理设置解释所必须的参数。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运行软件进行反演解释。在解释过程中,随时调整参数,以便使结果真实合理,计算结果用ρs等值线图和电阻率色度图表现,两者结合,综合解释。

2.5物探勘察的结果分析

根据各剖面上的异常分布,结合走向趋势,进行分析,圈绘出岩溶发育在平面上的分布。现以第9测线相同平面位置地震映像剖面与高密度电法剖面的比对分析为例说明。在地震时深剖面的3处明显异常,分别在平面上位于10~14m、26~28m、42~45m,埋深范围大致在12~14m、7~10m、20~22m,表现为波绕射,多次反射,同相轴错断,振幅降低、相位畸变等。而对应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上相对应的平面位置和埋深范围,则表现为一处低阻异常和两处高阻异常。二者在平面位置和深度范围基本一致,据此推断为溶洞(高阻:3000~4000Ω?m)和岩溶发育破碎带(低阻:400~500Ω?m)。事实上在高密度视电阻率剖面上,平面22m为中心,埋深4~6m的位置,还有一高阻异常,其值约为3000Ω*m,在对应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波形杂乱、振幅陡降,推断为岩溶崩塌堆积。

2.6开挖验证

据钻探资料结合物探勘察成果,B-6号桩位进行开挖,发现宽度0.5m,深度1.3m,长度2.7m的泥槽;C-7桩位也发现泥质半充填的溶洞。经开挖,物探推断的不良地质现象得了证实,施工单位进行了揭穿,回填、夯实等工程处理。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3、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分析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实践当中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中,所以对于广大建筑行业来讲,还应当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全面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技术措施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完善。

综上所述,了解当前现代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基本现状,由于是物探技术在工程的重要性,结合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难点性问题,着手今后岩土工程施工中勘察技术的建设方向,综合评价、系统化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创新和改革,促进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平.控制好细节就控制了质量--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质量管理[J].上海地质.2004(04)

[2]顾宝和.关于编制《岩土工程勘察导则》的几个问题[J].工程勘察.2004(01)

[3]孙洪涛,申丽梅,D.BATJARGAL,赵兴旺.蒙古国岩土工程勘察[J].工程勘察.2006(S1)

[4]傅思峰,王国田,刘素珍,节昌录.针对单栋小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几点看法[J].岩土工程界.2006(04)

论文作者:许翠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物探技术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解析论文_许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