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郑雪娟

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郑雪娟

沈阳众磊道桥有限公司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道路桥梁科学建设水平的提升,对其质量状况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使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开展更加高效,则需要对其常见问题加以分析,并通过对质量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进行高效处理,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在实践中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将对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交通拥堵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矛盾,城市化发展已经走上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解决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立体化的交通设计中,道路桥梁是一个实现交通总体平衡的重要设计,但是受城市交通情况特殊情况的影响,在道路桥梁的设计类型中会出现交叉工程设计,交叉工程的设计在施工难度上整体提高,交叉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实现整个交通网络的功能性的发挥。交叉工程设计要从总体上保持平衡,又要融合多种设计元素,将结构、交通、装饰、机电、排水等多方面的设计要素,统一整合到设计规划中,是交叉工程设计能够体现出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要点。

1、东界路项目概况于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

东界路(翔安西路~石庴路段)工程,路线长1.38km,路幅宽43m,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结构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型步砖。道路西侧人行道下布置缆线沟,中水,中央分隔带下设置雨水管,道路东侧设置污水管,给水管,燃气管。填方高度0-6.32m,挖方深度0-7.55m。东界路与城场路交叉口设置轨道3号线林前站、与翔安西路交叉口设置洪坑站、与肖厝南路交叉口设置东界站。东界路沿线主要为农田(多为菜地),跨宋洋水库,对道路工程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池塘及水库、较大的水沟,采挖高岭土形成的乱掘区。地勘报告揭示场地岩土体分布及特征按埋藏顺序1)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回填时间月1-5年不等。2)杂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夹杂建筑垃圾回填,局部含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30%,回填时间约1-5年不等,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尚未完成自重固结。3)耕植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人工耕作形成,含少量植物根须及有机质。4)淤泥:灰黑、黑色,流塑,饱和,有机质高液限黏质土。5)粉质粘土:含砂量10-20%,干强度高,可塑-硬塑,稍湿-湿。6)中砂:稍密-中密,饱和,细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粘粉粒含量20-40%。7)残积砂质粘性土:可塑-硬塑,稍湿-湿,含砂量20%。8)全风化花岗岩:剪影,杆长修正标贯击数30≤N≤50击,属于极软岩9)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N≥50击,岩体极破碎,散体状结构。

2、交叉工程设计的要点解析

2.1、横断面设计要点

在交叉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是矩形横断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满足道路建筑的限制要求,能够保障机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要保证工程设计能够实现交通的防灾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要点中,需要注意车行道路缘带宽度,检修道,道路桥梁净高等相关设计要求。车行道需要根据功能进行定位,路缘带的宽度要对应速度标准进行选择。检修道的设计需要结合道路桥梁的装修进行设置,宽度多数设计为0.5-0.75米。左侧和右侧留有的余款不同,基本数值为0.25米。主干路快速路需要严格执行这一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平面线形设计

交叉工程设计中的平面线形设计主要是指道路桥梁设计的主线道路桥梁和辅道设计,主线交通设计是交叉工程设计的重点,但是辅道设计尤为重要。主线道路桥梁和辅道的相互交织,能够使道路桥梁框架在长度控制上,体现充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在道路桥梁的辅道设计中,左转车道,安全距离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在交叉处的进口和出口,需要建立车型和慢行系统,这样就会满足各个方向交通功能的需要,实现交叉工程的真正交通拥堵的目标。特别是对于现代化的交叉工程设计而言,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各个交叉点的功能性设计,是设计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能。

3、交叉工程涉及的工艺控制

3.1、十字交叉段工程组织设计及实施

依据设计思路,对于交叉地段的施工,先挖掘道路桥梁基坑,施工地点从山内开始,第一次浇筑衬砌结构完成后,实施回填步骤,再进行二次衬砌,让结构受力稳定,是比较好的施工方式。施工中由于其他原因,道路桥梁未能正式开始施工,钟鼓山工期有限制,需用半明半暗方法对万石山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可分为十二步,一至五步为挖掘钟鼓山隧道、对钟鼓山隧道进行支护、挖掘道路桥梁上半断面、对万石山衬砌拱部进行浇筑、回填万石山基坑,六至十二步分别为二次衬砌浇筑钟鼓山、对钟鼓山路面等施工、挖掘道路桥梁下半断面、再次进行衬砌落底、铺设防水板、对二层衬砌模筑混凝土、施工道路桥梁内部附属工程。采用分部方法施工,能提升道路桥梁衬砌结构承载力,增强整体性能。道路桥梁工程完成后,可用锁脚锚杆等进行稳定,再挖掘万石山拱部围岩,在外层固定衬砌钢筋,用模板浇筑第一层衬砌。将边梁设在外层衬砌拱脚处,避免进行道路桥梁落底工程时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将2厘米厚砂层铺在基岩及拱脚间,防止开工过程中衬砌与围岩分离。在外层加筑钢筋混凝土,能够提升道路桥梁安全性。施工万石山下半部分时,为降低对道路桥梁的干扰,挖掘时可采用弱爆破等方法。

3.2、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

交叉工程设计的要点,要充分考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在交叉口建设中,设计要考虑全面,慎重,在施工工艺控制中,需要重视结构设计,更要着重的分析各个部位的相关功能。交通组织和排水设计、供电设计、消防设计等,都要达成统一的平衡性。设计和施工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设计已施工标准为参考,实际施工活动按照设计进行执行。工艺控制是各个流程之间的密切配合,更要在发生特殊事件或者危险的时候,有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解决。在城市交通的解决方案中,交叉工程设计符合现代化城市设计的要求。采用交叉工程,能够凸显城市发展的立体化建设。

3.3、施工时序盾构

宋洋水库路基填方高度5.8m,两侧设置挡墙高3-5m,路基底部采用换填块石处理,两侧设置围堰。块石采用压实振密,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块石摊铺层厚不大于500mm,最大粒径小于层厚2/3,压实干密度由实验确定,孔隙率>24。因轨道盾构在路基施工后实施,如路基整体换填块石空隙较大,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存在塌顶风险,且增加预注浆施工费用与盾构工期,为保证挡墙底承载力及冲刷要求,挡墙底部及挡墙底应力扩散角仍采用换填块石处理,盾构顶部、浸水路基部分采用换填透水型材料处理,减少盾构通过施工风险与工程造价。

结束语

从本文对交叉工程设计要点和控制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交叉工程设计中,材料的应用,设计方案的执行,施工过程的顺畅,都需要以交叉工程设计的方案为主要参考,在遇到特殊问题的时候,以实际执行情况作为参考标准。交叉工程设计,需要在整个设计施工过程中,严肃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操作要点,实现整体设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其名.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8):164-165.

[2] 许子俊,杨浩.道路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检测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8):167-168.

[3] 张德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探析[J].居舍,2019(12):126.

[4] 苏晓龙.道路桥梁连接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交通世界,2019(12):114-115.

[5] 郭臻.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12):279-280.

论文作者:郑雪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郑雪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