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述评论文

【研究综述 】

近 30年来我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述评

费广玉 张晓瑾 费广会

摘 要 设计经济学是一门设计学和经济学交叉的学科,国内最早的相关研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本文对1989年以来国内有关设计经济学研究的论著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尽管时间已过将近30年,但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增长空间非常大。因此,本文提出从研究成果的充实、研究内容的拓展、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化、学术对话和理论交流的加强等方面进行研究拓展。如设计经济学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交叉融合研究就是一个可行的拓展领域。

关键词 设计经济学;会议论文集;图书著作;学位论文;期刊论文

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是贵州数字图书馆的“一站式”大数据检索平台,其中包含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文献数字资源、超星和读秀的中文著作文献数字资源。在具体实施方法上,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分析,首先是将数据资料分成图书、论文集析出文献、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四大部分,然后从数量年代分布、时间发表分布、出版社或期刊分布、研究主题分布、作者频率分布、影响力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设计经济学研究领域发展的要点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价中国设计经济学研究现状,笔者于2018年9月3日进入贵州省数字图书馆,使用“中文期刊专业检索”,以“设计经济学”为布尔选项(Boolean)关键词,同时以“设计经济学”为限制性书名或标题,对1979年以来的图书、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进行检索。论文写为近30年来,是因为最早的文献是在1989年出现。以此检索获取的论著资料为基础,从文献分析法角度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趋势和特征,为设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 、近 30年来我国设计经济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一)相关图书著作文献统计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搜索到的相关图书共计21本,根据本研究主题需要,剔除重复图书、译文图书、非中国学者所著图书、非本主题图书,剩下3本与设计经济学相关的国内图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专著十分有限,与设计经济学紧密相关的图书著作文献仅有3部(见表1)。邢纪鑫[1]的《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经济学分析》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罗辉[2]的《实用产品设计经济分析-产品设计经济学》主要阐述了产品设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对产品结构设计和零部件结构设计进行了经济分析;江滨[3]的《设计经济学》主要阐述了设计经济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方法,系统介绍了建立设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所依据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深入阐明了设计经济学对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表 1 1979—2018年设计经济学相关图书著作统计一览表

如表1所示,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其余的两个出版社均是地方性出版社。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出版社级别来看,国内设计经济学专著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大。

(二)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计量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搜索到的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共计32篇,根据本研究主题需要,剔除重复文献、非本主题文献,剩下3篇与设计经济学有关的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

1.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数量趋势和时间分布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逐渐投入到设计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最早是1989年在广州举办的“外国教材研究——89全国高校外国教材研讨会”上,学者沈文豪[4]提出《化工开发设计中必须强调经济学原理——推荐Plant Design and Economics for Chemical Engineers 》一文。之后近20年时间里没有国内学者在相关学术会议提到该研究。直到2008年和2013年分别有国内学者在相关学术会议提到该研究。

2.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的会议分布

从学术会议的类型来看,主要涉及教育、设计2类会议,分别是“外国教材研究——89全国高校外国教材研讨会”“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设计驱动商业创新:2013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

3.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的主题分布

通过对搜索到的35篇期刊论文的内容提要和核心问题进行整理及归类分析,大致可以把期刊论文的研究主题归为3大类:设计经济学理论研究、产品设计经济学理论研究、具体某种产品设计经济学研究。

5.期刊论文的影响力

(三)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搜索到的学位论文共计32篇,根据本研究主题需要,剔除消息报道、重复文献、非本主题文献,仅剩1篇与设计经济学有关的学位论文,即200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晴[7]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基于经济学分析的大规模定制企业的产品设计与运行研究》。张晴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大规模定制企业的产品设计和运行进行了研究。

针对喀斯特山区大白菜肥料需求不同及合理施肥,通过栽培2+X施肥进行试验,探索裸地大白菜氮肥的施肥方法及数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不同,缺磷、钾肥或钾肥施用过多会影响大白菜的产量,氮、磷肥过多不会提高产量,反而增加成本。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山区修正和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大白菜高产优质栽培种植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

(四)期刊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类,具体某种产品的设计经济学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有关具体某种产品设计经济学研究共有27篇期刊论文,约占期刊论文总数的77.14%,主要包括包装、电子产品、工程产品、工业产品、建筑产品、拍卖和园林产品设计等共13类不同类型产品的设计经济学研究。

从图书、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检索统计数量来看,这一领域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悄然过去了近30年,但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学者少且分散、研究力量非常薄弱,相应的研究成果极少,质量不高,影响力也比较低,有些期刊论文无论是题目还是内容都是以前研究成果的翻版。综上所述,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数量趋势和时间分布,笔者按照年代早晚顺序对各年发表的期刊论文情况进行了排列,见表2。

表 2设计经济学期刊论文发文量及年代分布表

统计数据显示,上述35篇期刊论文在30种期刊上发表。首先,从期刊论文的发刊质量来看,有7篇论文发表在《建筑学报》《商业时代》《饲料工业杂志》《新美术》《扬州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和《新视角艺术》7种全国中文期刊上。其次,从期刊论文的发刊数量分布来看,国内学者在期刊上发文最多的是3篇,即《城市建设》期刊杂志;其次为2篇,即《设计》《天津微生物》《现代经济信息》3种刊物;发文最少的是1篇,有26种期刊杂志。由此可以说明,设计、建设和经济类期刊对设计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发文较多。

2.期刊论文的发刊分布

对于偶模激励,其等效电路如图1(c)所示。由图可知,偶模激励包含3个谐振电路:一个开路枝节线,一个短路枝节线,和一个SIS谐振器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最早的与设计经济学有关的期刊论文出现在1989年,即马慧敏[8]在《电子包装》上发表的《包装设计与包装经济学》。该文介绍了包装经济学的概念和起源,在对我国包装设计队伍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包装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与包装经济学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包装设计人员要学一点包装经济学,以便用正确的包装经济理论来指导包装设计[8]。同时,从各年发文的数量可以看出:在2006年以前国内学者对设计经济学的关注较少,仅有5名学者对其进行了断断续续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起到了国内设计经济学研究的开篇作用;2006年后不少国内学者加入到了设计经济学研究队伍中,但数量不多,仅30篇期刊论文。因此,以上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其横向和纵向的拓展空间非常大。

3.期刊论文的主题分布

通过对这3篇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的内容提要和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化工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和设计效用3个研究主题。沈文豪[4]强烈推崇在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引入经济学原理;于妍[5]认为当前艺术产业发展与商业经济有结合的需要和趋势,并以室内设计产业为例试图将设计艺术学与经济学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唐裔隆等[6]认为经济学关注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行为,以量化研究为主要手段对各种理论模型进行研究。他强调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把经济学和设计交叉融合产生设计效用。

第一类,设计经济学理论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有关设计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有3篇期刊论文,约占期刊论文总数的8.57%。陈建勋、谢玫晃[9]对宏观设计经济学、微观设计经济学、新设计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等内容进行探讨。江滨[10]认为设计是被消费的对象;设计是为消费服务的,设计要帮助产品消费更好地实现;设计引导消费,引领健康和高品质消费;设计能够主动地创造消费市场。因此,江滨提出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十分重要[10]。纪雅萌、蒋中秋[11]认为对于设计师而言,了解经济学并将设计与市场紧密结合是使设计转为商机的必经之路。同时,还强调消费者心理与设计息息相关。

(1)实验分组设置[14]:参考相关文献剂量设计方法,本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复方α-酮酸片组、培哚普利片组、尿毒清组和JYP工艺A、B、C组,共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第二类,产品设计经济学理论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有关产品设计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有5篇期刊论文,约占期刊论文总数的14.29%。罗辉[12]提出要在技术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产品设计经济学,是最早提出建立产品设计经济学的国内学者。之后近15年的时间里,国内学术界对产品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直到2008年,龙慧[13]认为产品设计中的造型、颜色、材料、功能与使用方式都与经济学息息相关,呼吁各个领域应重视产品设计,认为产品设计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13]。罗特[14]用大量的实例再次论证了国外学者罗伯特·弗兰克的观点,即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沈海泳、吕明、赵海博[15]从计划性废止视角对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设计不仅是简单地绘制效果图,而是对产品设计整个过程的控制与把握。沈海泳、张悦[16]从参照依赖理论视角对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产品设计与经济学相融合是产品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按照上述方法在贵州数字图书馆上搜索到的期刊论文共计500篇,剔除消息报道、重复文献、非本研究主题文献及非学术类、理论类期刊的文献,另外还剔除了1篇第一作者不是中国学者的期刊论文,剩下35篇与设计经济学有关的期刊论文。

4.期刊论文的作者分布

为了有效地识别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研究人员或核心作者群、评估设计经济学的科研生产力,本文对中国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期刊发文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找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学者、核心学者及其研究贡献。因此,笔者对这35篇期刊论文作者按论文数量进行了粗略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从事设计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仅有32位学者,他们构成了中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学者群。其中,仅有李清华、沈海泳和许喜林发表了2篇相关的期刊论文,马慧敏、罗辉、罗特、龙慧、陈建勋和江滨等29位国内学者发表均为1篇相关的期刊论文。因此,从发文数量上来看,李清华、沈海泳和许喜林是国内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学者。而在发文为1篇的29位国内学者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的罗辉[12]于1992年发表了《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关于建立产品设计经济学的基本构想》一文,并于1994年出版了专著《实用产品设计经济分析-产品设计经济学》(见表1);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江滨教授除了于2011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美术》上发表了《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一文,还于2016年编写并出版了专著《设计经济学》(见表1),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同李清华、沈海泳和许喜林一样,罗辉和江滨也是中国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学者。

线性卷积运算的步骤比较复杂,每计算一个点的输出,涉及到序列翻转、移位、相乘和相加4个步骤,但每个步骤的运算又比较简单。学生一方面必须理解这些运算的原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应用Matlab进行设计的方法。可以说,掌握运算原理是应用Matlab进行运算的基础,熟练应用Matlab运算是理解原理的具体体现。

“慕课”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授课形式,将传统的校园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校园,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校园生活智慧化,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及教学管理效率。使学生不再受到来自时间、地点的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潜力开发到极大。做到校园网络无处不在,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便可以进行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内容,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佳木斯大学、佳木斯职教集团的公选课选用了网络平台上的一些“慕课”,不仅丰富了教学,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兴趣课程的学习热情。

为了有效地反映期刊论文的影响力,本文对中国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影响力评价,即对期刊论文被同行学者引用的频次进行了统计和梳理,以求找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要文章。笔者于2018年9月12日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数据库而获得相关期刊论文影响力的数据。该数据显示,发表在《城市建设》《美与时代》等9种期刊上的11篇论文在上述数据库未查到,而在剩下的24篇期刊论文中,没有1篇期刊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过,被同行引用1次以上的期刊论文有12篇。其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罗辉[12]的《产品设计与成本效益——关于建立产品设计经济学的基本构想》一文,被同行引用次数为6次;其次是李清华[17]的《设计与身体经济学:一个知觉现象学的描述》,被同行引用5次;然后,沈海泳[15]的《产品设计经济学研究——以计划性废止为例》等2篇期刊论文被同行引用4次;另外,何璐[18]的《海南黎族传统村落建筑保护性设计与开发的经济学思考》被同行引用3次;再次,龙慧[13]的《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等2篇期刊论文被同行引用2次;最后,江滨[10]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等5篇期刊论文被同行引用1次;而核心学者许喜林的期刊论文没有被引用过。

(五)小结

1.期刊论文数量趋势与时间分布

从统计数据中还发现,在上述5位核心学者中,罗辉的期刊论文发表于1992年,专著出版于1994年,1994年以后罗辉就没有跟进设计经济学的研究;许喜林的2篇期刊论文均发表于1992年,后期也没跟进研究;李清华的2篇期刊论文均发表于2013年,后续同样也未跟进研究。由此可见,国内设计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学者仅2位,即江滨和沈海泳。

秋天的江水已经变得冰冷刺骨,木排浸在水里,没有遮风挡水的设施。下水后,战士们的衣服很快就被江水打湿透了,江风一吹,冻得人浑身瑟瑟发抖。战士们咬紧牙关,忍着刺骨的寒冷,凭着顽强的意志完成训练任务。

别呦呦还带我去看庄稼。我说,庄稼有什么看的?她说,你就能叫上它们名字,别的你就不知道了。她叫我看庄稼的颜色,高低远近,叶子向阳的,背阴的,颜色都不一样。

三、设计经济学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纵观全文不难发现,尽管国内最早的设计经济学研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过反思发现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扩展、改进和深化。但就目前而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成果的充实

相关数据表明,国内设计经济学研究的相关图书3部、会议论文集析出文献3篇、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35篇。对于一门独立学科来说,这样的研究成果实在太少。因此,需要更多的学者加入该学科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研究成果来充实国内设计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支撑其学科发展。

(二)研究内容的拓展

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需要纵向的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横向的研究对象的拓展,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市场背景下,该学科的理论研究需要更多的学者从更多的角度、利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解读和探索,不断完善和丰富设计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以便更好地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际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需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的横向拓展。除已有的建筑产品设计、身体产品设计、化工产品设计等13种产品设计,还应大量推动该理论对市场上的众多产品进行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如旅游产品,因为所有的产品都离不开设计经济学。

(三)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化

正如江滨[3]在《设计经济学》一书中提到:设计经济学是一门设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综合了两者的诸多特点。就设计的功能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科学技术、建筑学、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艺术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而经济学也涉及众多的经济学科。同时,设计经济学的研究是对各种产品的设计研究,涉及众多产品,而这些产品又涉及不同的学科。因此,设计经济学不仅要与理论性的学科相交叉融合,也要与实操性的产品设计科学相交叉融合,如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交叉融合。总之,无论是从设计经济学本身的理论特点来看,还是从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都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充实研究成果和拓展研究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深化。

(1)全面做好前期性的水利施工预备。从前期开展的各项施工预备角度来讲,关键在于筹备当前水利施工必需的各类物资、人力资源以及施工资金等,确保做好妥善的前期施工预备。与此同时,技术人员有必要给出相应的水利设计图纸,并且拟定可行性较强的水利施工规划。针对各类必需的施工设备来讲,应当做好妥善性的设备养护以及设备检测。在此前提下,关于各类建材也要做好综合性的收管工作以及采购审核工作,确保能够录入详细性的产品资料与产品信息数据。

(四)学术对话和理论交流的加强

虽然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设计经济学是一门设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所涉及的设计学和经济学本身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借助设计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来发展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术上的对话和理论上的交流。同时,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说,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早,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也多样。在经济和研究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国内设计经济学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上的学术对话和理论交流来提升自己。

在CBL教学过程中,学员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病例的治疗和处理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对临床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了理性认识。而教师方面,也在采集、分析、总结病例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再更新,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8]。

参考文献

[1]邢纪鑫.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罗辉.实用产品设计经济分析产品设计经济学[M].机械出版社,1994.

[3]江滨,荆懿,金潞.设计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沈文豪.化工开发设计中必须强调经济学原理——推荐《Plant Designand Economics for Chemical Engineers》[C].华南理工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图书室.外国教材研究——89全国高校外国教材研讨会,1989.

[5]于妍.室内设计产业与经济学关系的初探[C].东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

[6]唐裔隆,蔡军,李媛.设计效用:经济学与设计研究概念的统合[C].蔡军.设计驱动商业创新:2013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7]张晴.基于经济学分析的大规模定制企业的产品设计与运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8]马慧敏.包装设计与包装经济学[J].城市建设,1989,(3):4-6.

[9]陈建勋,谢玫晃.设计经济学[J].设计研究,2007,(7):115-129.

[10]江滨.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J].新美术,2011,(4):96-98.

[11]纪雅萌,蒋中秋.设计学中的经济学原理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8,(3):58-59.

[12]罗辉.产品设计与成本效益——关于建立产品设计经济学的基本构想[J].中国机械工程,1992,(4):26-28.

[13]龙慧.产品设计的经济学解析[J].商业经济研究,2009,(9):21-22.

[14]罗特.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J].企业家天地,2013,(6):14-16.

[15]沈海泳,吕明,赵海博.产品设计经济学研究——以计划性废止为例[J].设计,2016,(19):92-93.

[16]沈海泳,张悦.基于参照依赖理论产品设计经济学研究[J].设计,2017,(8):116-117.

[17]李清华.习性、场域与身体经济学:设计物品使用和消费维度的现象学考察[J].数字时尚,2013,(6):45-48.

[18]何璐.海南黎族传统村落建筑保护性设计与开发的经济学思考[J].福建质量管理,2016,(5):68-69.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1-0100-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贵州省医疗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dz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费广玉(1978-),女,贵州毕节人,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健康旅游研究。

【责任编辑 :周 丹】

标签:;  ;  ;  ;  ;  ;  ;  

近30年来我国设计经济学的研究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