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江苏论文,产业结构论文,国际旅游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来,江苏国际旅游业成绩蜚然,1998年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15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5.24 亿美元, 分别比1997年增长7.5%和25%,江苏国际旅游业在长足发展的同时, 其产业结构效益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及其对策作一番探讨,旨在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一、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现状

众所周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的迅猛发展,主要反映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上。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1997年底,江苏拥有各类旅行社318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66家),各类旅游涉外饭店317座,客房3.78万间(其中星级饭店176座、客房23692间),旅游定点餐馆70多家,旅游购物定点商店60 多家,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8家,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2家,定点旅游汽车公司21家,全省民航系统仅南京、常州、南通、连云港 4个航站旅客吞吐量就达259.6万人。比1992年增长124%。以上数据表明,江苏国际旅游产业进步显著,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江苏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外汇收入的构成(见表Ⅰ),从表一中可以看出,(1)交通、住宿、 饮食这些需求弹性较低的部门,其创汇比重占了很大部分。(2)购物、游览、 邮电、娱乐这些需求弹性较高的部门,其部门创汇比重相对较小。 (3)旅游饭店业、旅游购物和游览作为江苏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门效益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江苏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出租率1997年降到公认保本点60%以下。而旅游商品购物作为江苏旅游业外汇收入的重要内容,其创汇比重却在警戒线30%以下。(4 )游览观光创汇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 说明江苏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由此可以推断产业结构效益问题已成为阻碍江苏国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加速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各产业部门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旅游业经济增长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表Ⅰ 1997年全国、江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百分比)对比

产业部门 商品

交通

住宿 饮食 游览

邮电

娱乐 其它

全国 20.2

28.1

15.2 13.2

5.55.8

7.4

江苏 25.33 26.83 16.94 9.25

2.29 5.74 3.03 10.59

二、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 )是西方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实用方法。该分析法认为,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三个因素相关即经济增长的全国分量,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分量、经济增长的部分分量。用公式表示为

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全国分量+产业结构分量+部分份量)。(注:90年江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统计数据和当年外汇券汇率推算而得。)现以江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例,假定:

e[,io]=江苏旅游产业i部门基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e[,it]=江苏旅游产业i部门t时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E[,io]=全国旅游产业i部门基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E[,it]=全国旅游产业i部门t时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E[,o]=全国旅游产业基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E[,t]=全国旅游产业t时期的旅游外汇收入;

那么江苏国际旅游i部门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

e[,it]-e[,io]

那么江苏国际旅游i部门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Q=───────

e[,io]

=各产业部门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的(全国分量N[,i] +产业结构分量

E[,t]-E[,o]

P[,i]+部分分量D[,i])。其中N[,i]=────────×100 %,

E[,o]

E[,it] E[,t]e[,it] E[,it]

P[,i]=(─────-────)×100 %,D[,i]=───-───×100%。

E[,io] E[,o]e[,io] E[,io]

P[,i]反映产业i部门相对整个产业的效益状况,P[,i]>0 的反映产业i部门相对整个产业的效益状况,P[,i]>0 的产业部门,其外汇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则部门效益相对较优;P[,i]<0的产业部门,其外汇增长速度低于产业的增长速度,则部门效益相对较劣。Di表示江苏旅游产业i 部门较全国旅游产业i 部门的比较优势,当Di>0时,其值越大,则表明江苏旅游产业相应的i部门竞争优势越大;当Di<0时,其值越小,则表明江苏旅游产业相应I部门竞争优势越小。

试以1990年为基期,根据表Ⅱ提供的统计数据,计算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的Ni、Pi、Di。结果如表Ⅱ所示:(注:97年江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根据《97’中国旅游年(江苏概览)》统计数据推算而得。)

表Ⅱ 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偏离——份额分析

全国国际旅游外 江苏国际旅游外汇 全国分量 产业结构分量

汇构成(亿美元) 收入构成(亿美元)Ni(%) Pi(%)

90年97年90年97年

97年 97年

产业 22.2 120.72

0.71 4.08 //

住宿 4.53

18.38

0.1768

0.69-56.06

交通 5.13

34.76

0.0918

1.09133.71

饮食 2.44

15.87

0.0837

0.38106.54

商品 5.75

24.38

0.2356

1.03 443.87

-119.87

游览 0.646.65

0.0142

0.09495.22

邮电

0.54.37

0.0235

0.23402.16

娱乐 0.447.05

0.0028

0.12

1058.43

部分分量

Di(%)

97年

产业 /

住宿-15.47

交通509.78

饮食

-196.41

商品 13.18

游览

-405.26

邮电 30.72

娱乐

2683.44

根据表Ⅱ中Pi>0或Pi<0;Di>0或Di<0,可把江苏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的结构效益分为四种类型:

(1)娱乐、交通、邮电部门的Pi>0、Di>0, 说明江苏甚至全国的这三部门的结构效益均高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些部门的外汇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显然其部门结构效益相对较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江苏国际旅游业的娱乐部门可谓是独占螯头,其竞争优势十分突出,并有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的趋势;江苏国际旅游业的交通、邮电部门竞争优势则相对于娱乐部门要弱一些。

(2)住宿部门的Pi<0、Di<0, 说明江苏甚至全国这一部门的结构效益均低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住宿部门的外汇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很明显其部门结构效益相对较劣,且不具竞争优势。

(3)餐饮、游览部门的Pi>0、Di<0, 说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饮食、游览部门的创汇增长高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但江苏国际旅游的这些部门却不具竞争力,已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之中,这与江苏的餐饮业不景气的实际情况相符,但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祥地和旅游大省的江苏,饮食和游览部门的结构效益低下的确令人吃惊。

(4)商品部门Pi<0、Di>0,说明全国这一部门的结构效益, 严重落后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发展,全国旅游业商品部门的外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国际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但江苏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还是超前于全国的平均发展,相对地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过这种竞争优势已处于部门结构效益的竞争劣势状态之中。

表Ⅱ基本上反映了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结构效益的实际状况。从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的整体来考察,除交通、娱乐、邮电部门结构效益较高且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外,住宿、饮食、游览部门结构效益较低,且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之中。

三、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现状成因分析

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见表Ⅱ)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交通、邮电部门强劲的竞争优势, 得益于旅游交通和邮电通信设施的根本改观。江苏近年来加大对旅游交通和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截止1997年全省有9个机场,其中南京禄口机场为国际机场, 有43个定期航班(包括南京至香港的包机),全省每周出港航班475个, 比上年增加100个航班,增长率为27%,仅南京、常州、南通、 连云港4个航站,1997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59.6万人。铁路客运能力增强,全省每天有70多个车次运载旅客前往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其中全省始发车次40多个,特快车次16个,旅游车次5个。全省高速公路发展迅速, 全省有沪宁高速公路等共347公里,有宁通、宁连、宁合、 宁徐等一级公路1558公里,南京至上海汽车客运由原来10小时缩减为3小时。 全省有仙妮、仙娜、仙婷三条游三峡游船,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全省几乎每个市、县、乡镇均有程控电话,如南京市近年来先后投入3000万元用于景区环境建设,全面整修通讯线路,设置磁卡电话和IC电话亭数十座,邮电通讯条件大为改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大大促进了我省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2、住宿部门结构效益低下,完全丧失竞争力,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住宿部门规模失控。据统计江苏1988-1997年旅游饭店客房的平均增长率为23.37%,而1988-1997 年江苏旅游者(涉外)平均增长率为7.5%,客房年增长率是游客年增长率的3倍。显然,旅游饭店客房数量供给太多了,超过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国际客源市场开拓不够,海外客源增长赶不上旅游饭店接待力的增长。

3、餐饮业量大、面广、质低,导致江苏餐饮业不具竞争力。 近年来餐馆、酒楼满街都是,这固然方便了游客,但质量上不去,菜品单一,创新不够,物质不符,往往是五星饭店的价格,四星饭店的服务,三星饭店的质量,厨师技艺总体水平也有所下降,特级证书、三级技能的现象俯拾皆是。最终导致我省餐饮创汇占旅游业创汇的比重(9.31%),低于全国餐饮创汇比重(13.14%)近4个百分点。

4、景点老化,创新不够。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收入中仅有2.29 %是旅游游览部门的收入,低于同年全国国际旅游游览部门的收入占全年旅游创汇的比重(5.5%)近3个多百分点,这与我省国际旅游者绝大多数是观光客的现状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旅游景点老化,创新不够。江苏的旅游景点数量较多,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景点不多,创新景点不多,后劲不足,而老景点还存在着景观类型单一,景区环境恶化等问题。诸如太湖、江南运河、秦淮河的严重污染已对部分旅游拳头产品构成威胁。

5、旅游商品以传统型为主, 研制开发能力不强, 缺乏吸引力。 1997年江苏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计40818.88 万美元, 接待境外旅客共101.7万人次,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五,但1997 年来江苏的海外过夜旅游者购物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25.33%,位居全国第九。 显然江苏旅游商品的生产销售与江苏旅游总体发展水平不相协调,明显落后于总体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旅游商品唱主角,缺乏创新。目前江苏旅游商品基本上还是以丝绸、刺绣、檀香扇、无锡泥人、蓝印花布、漆品、玉器红木家俱为主。多年来变化不大,创意不新,研制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对海外旅游者的吸引力。

四、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增效对策分析

据前所述,今后江苏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有必要扩大娱乐、交通、邮电部门的竞争优势,并逐步缩小住宿、餐饮、游览部门的竞争劣势,加快我省国际旅游各产业部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否则其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变劣,其竞争劣势将会逐渐更劣。这将难以实现江苏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协调发展,难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旅游业增加值2000年占三产一成,2010年占GDP一成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为此,笔者认为提高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强化宣传促销,保持海外客源市场稳步发展

开拓市场、增加客源是提高我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基础,也是我省旅游业跨世纪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我省旅游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由初期自然增长和机缘增长,进入客源竞争增长的买方市场阶段,而且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因此,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具体需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塑造鲜明的江苏旅游形象。旅游形象必须鲜明,否则难以激发起客源地旅行商的销售积极性和旅游者的向往热情。二是创新促销手段。我省应加快旅游信息中心的组建,并启动与各地企业联网。努力将公共媒介和电脑网络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尽快提高公共促销利用媒体率和网上促销率,扩大旅游宣传的覆盖面;增强旅游信息搜集和传播的时效性,主动占领国际市场促销的制高点。三是争取交通、景点、住宿设施等行业的联手促销,以降低旅游直观价格,努力形成价格优势。四是加大跨市、跨省的区域联合促销力度,发挥资源共享,市场互补的作用。五是加大促销经费的投入。其经费来源一方面可从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由旅游企业支付一定比例的促销费用。

(二)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

近几年来为了保护幼稚产业——旅游业,特别是旅行社服务,我省和全国一样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实施结果是“开放”“参与”不足,“高度保护”有余。殊不知,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而“客源”靠旅行社招徕,因此,旅行社是旅游企业的龙头,只有龙头高高昂起,“客源”充沛,则其他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行各业,作为龙身、龙尾,才会随之起舞。反观江苏国际旅行社,起步虽不算晚,但与国内竞争力强的国际旅行社相比还有差距,尚需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此,应扩大开放度,引进竞争机制,打破部门、地方垄断局面,实施“扩大开放,适度保护”的策略,可与国外信誉好,经营实力强,富有招徕能力的旅行社兴办合资旅行社,利用它们的渠道网络广招客户,只有客源扩大了才能提高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结构效益。在试办合资旅行社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开放度。

(三)充分挖掘现有旅游资源潜力,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

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性旅游产品很多。我们认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批批“精品”项目和“拳头”产品。对老景点应进行深度开发,精心包装,增加其附加值。比如依托中山陵每年举办“南京国际梅花节”;依托夫子庙每年举行“金陵灯会”、“美食节”;依托“无锡灵山仙境”举办“无锡灵山历史文化旅游节”;依托“虎丘”举办“虎丘庙会”等,这些老景点的重新包装效果颇佳。总之,江苏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应多依托著名老景点,不断开发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新型“拳头产品”和项目,当然还需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和延续利用率,使江苏现有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四)扩大旅游弹性消费需求,提高创汇水平

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者在购物、饮食、娱乐消费方面弹性最大,若要扩大海外游客在消费弹性大的要素上的需求,提高创汇水平,必须抓住以下三点:第一,开发旅游新品(商品),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旅游购买行为论认为,旅游购物不仅仅是旅游者的购物行为,更重要的是旅游者加深对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了解的重要渠道。因此,旅游商品是吸引客源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为此我们应在开发旅游商品上有所创新。尤其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上有所突破,并严把生产、加工关以保证商品质量,同时也要把好流通销售关,进一步规范旅游商品市场秩序和购物场所的销售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让旅游者买得满意、放心。同时出台一些奖励措施刺激旅游购物消费。第二,创餐饮品牌,树饭店形象。餐饮资源优势江苏得天独厚,我们应根据市场需要依托传统的淮扬菜系不断开发新的精品菜肴和大众菜肴,以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需求,同时还应加强对厨师的考核培训以提高操作技能。第三,大力发展旅游娱乐业。娱乐是我省国际旅游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部门,为促进旅游娱乐的进一步发展,一是要解决场所问题,我们应开发出象西安唐乐宫那样规模宏大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娱乐场所。二是要创造优美的环境,为旅游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和鼓励旅游者在娱乐方面的合理消费。

(五)正确处理国际旅游业与其他各业的关系。

作为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金融业、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等部门行业的支持和发展为依托,因此这些先导部门必须超前发展以确保江苏国际旅游业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江苏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