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田景英,庞佳斯

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田景英,庞佳斯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项目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铁路接触网要求越来越高,接触网基础施工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的固定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接触网支柱能否准确就位、受力是否合理。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施工要求精度高,一个是螺栓定位不准导致接触网立柱不能安装,一个是限界问题。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因控制不到位而造成返工现象。

1接触网支柱作用

接触网支柱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接触网装置所产生的总负荷,同时将接触网有效固定,使其与预设高度及设计位置相符。一般情况下,我国接触网支柱主要材料为钢柱,部分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支柱。通常,对于基础部分,采用钢支柱进行支撑的比较多。也就是说,将钢支柱结构充分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能够确保支柱本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工程概况

某市铁路客运专线项目施工里程全长13.3公里。主要工程量包括:桥梁平禹特大桥(施工长度12051.67m,钻孔灌注桩3166根,承台377个,墩身376个,桥台1个。支架现浇梁三处分别为:1-40m简支箱梁、1-(32+48+32)m连续梁、1-(6-32.7)道岔连续梁;其中,(32+48+32)m连续梁上跨318省道。平原站走行线大桥:全长143.95m,桥跨布置为:4-32m单线简支T梁。钻孔灌注桩26根,承台5个,墩身3个,桥台2个。桥墩采用单线流线形实体墩,单线T形桥台,钻孔桩基础。工程还包括路基1.285km,涵洞5座(平原东站走行线4.0m箱涵16.58横延米,平原东站6.0m箱涵42.21横延米,平原东站6.0m箱涵51.23横延米,平原东站6.0m箱涵43.18横延米,平原东站公路2-3m涵洞8.6横延米),框构桥1座(平原东站框构中桥1208.56顶平米),公路桥1座(全长53.08米),挖方2.13万方,填方46.18万方等。

3施工问题及可能产生原因

(1)出现问题:螺栓不垂直。可能产生原因:螺栓未与钢筋笼焊接或焊接不垂直;定位框孔径过大或上下不垂直;混凝土浇筑过程,浇筑过于集中,混凝土挤压螺栓偏移。(2)出现问题:螺栓偏角过大。可能产生原因:定位框放置倾斜,浇筑完成后没有复核、校正;钢筋笼或模板没有固定好整体偏移,浇筑完成后没有复核、校正。(3)出现问题:螺栓外露过长或过短。可能产生原因:混凝土面过低或过高;模板下未硬化,地面塌陷,浇筑完成后没有复核、校正。(4)出现问题:基础面蜂窝麻面或有裂纹。可能产生原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收光;养护时间不够;模板拆除过早。

4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

对于接触网支柱,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其布置在路基的两侧,其基础部分施工具有一定次序,基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路基本身结构不被破坏,同时也要充分保护防护工程施工成果。施工时,相关人员做好详细观察,一旦发现基坑施工侵占到电缆槽位置,则应及时进行整改,同时观察施工是否对排水沟位置产生影响。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经验认为,为避免基坑内无积水,应在成孔后,及时开展砼浇筑,这样才能保证基坑施工不对路基造成不良影响,并使整个施工更具安全性。施工工艺:①施工放样→②钻孔并有效清孔→③钢筋笼吊装→④布置基础螺栓→⑤布置模板→⑥混凝浇筑土→⑦拆除模板,做好养护工作→⑧安装接触网及相关构件。在对路基基床表层进行处理时,若检验显示施工符合标准,则及时开展现场放样。操作时,为确保路基结构的完整,应在相应处理后,及时采用基础砼灌注。

4.1基础孔施工工艺

(1)施工图纸核对:结合接触网支柱安装操作标准,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填挖方状况进行施工。若观察到施工现场状况与施工设计存在较大出入,则应及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整改。

(2)测量放线:相关操作人员应对接触网基础实施一定定位处理,做好测量放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钻孔:保证钻孔操作合理性,一般在500-800mm,观察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同时对垂直度进行观察。

(4)下孔桩钢筋笼:钻孔的同时,对成孔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期间制作钢筋笼,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在预留下锚螺栓时,应保证预留部位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根据施工设计位置,对其进行有效固定。接地端子在路基面上下各10cm处设置,同时将预留接地端子与桩基础主筋焊接,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5)砼浇注:砼浇筑前,拌和工作一般在拌和站完成,并利用罐车将拌和好的砼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浇筑需要混凝土配合,运输到现场后配合串桶灌注,应保证串桶底所处高度的合理性,一般不超过混凝土面高度,控制在2m左右,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做好准备工作后,采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应保证分层捣固。通常,分层后,每层厚度≤400mm;浇筑施工后,及时对预埋位置进行清理,然后校正地脚螺栓。所有操作均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收平后养护,观察与路基之间的衔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砼浇注施工过程进行优化,为保证施工进度及质量,可将6—7根钻孔桩分为1组,确保每个小组钢筋笼结构安装后能够开展实时浇筑,以保证施工操作的有序性。对于暂时不需要浇筑的钻孔,则采用模板封闭孔口,不仅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能防止杂物调入孔洞中。

4.2综合接地及下锚螺栓预留、预埋

(1)接触网基础综合接地预留:支柱基础面标高为线路内路基表层顶高出20-30cm,应对每一个接触网基础进行合理预埋,一般需预设2个接地端子位置,保证位置准确。预留面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平整,并对其进行一定处理,避免端子内进入其他物质,如砂浆、碎渣、水泥等。

(2)下锚螺栓预埋:根据基础结构主要形态,预埋一定下锚螺栓,此过程要严格控制螺栓长度。按照要求,采用卡具对螺栓下部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开展焊接作业。在基础混凝土浇注时,采用钢模对突出螺栓进行定位,通过对钢管、钢模的调整,实现定位调节,使其能够满足设计规范,从而达到精准定位。

5注意事项

1)及时对钻孔渣进行清理,禁止将其直接倾倒在级配碎石的表面上,最大程度避免污染。

2)在进行施工时,应在路基基床与接触网相连位置,采用沥青砂浆进行相应的封闭处理。

3)接触网钻孔后,应在灌注前做好检查,观察防排水效果,防止施工期间雨水、现场用水进入到结构中。而对于基础钻孔,则应在晴天进行施工。

4)结合施工设计相关要求,对接触网基础施工进行优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流程进行操作;针对基础部分存在超挖现象,在回填时禁止使用废碴。为充分保障路基结构的完整性,应采用砼进行回填作业,保证两者之间为同标号。

5)在对接触网拉线基础进行施工时,应保证其与下锚支柱基础施工想对称,保证所有操作均满足施工设计规范。对于平下锚拉线,其下锚环方向与设计相符。

6)对于基础预埋地脚螺栓,应保证其位置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建设需要,文章对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工序进行总结,为类似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洪宇.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李科.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接触网基础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3.

[3]史建明,吕振聚.大涌水地段的接触网基础施工[J].电气化铁道,2006(5).

论文作者:田景英,庞佳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高速铁路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技术论文_田景英,庞佳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