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_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_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论文,现代企业论文,传统文化论文,管理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领导与管理理念。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理念以及特点,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赋予其当代价值,是提升企业管理者自身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十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国之崛起引发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而中华传统文化下我国企业的独特管理模式让很多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对传统文化与管理现状进行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我国企业管理者怎样才能找到一种特有的中国式领导方式。这一方式不仅符合中国传统以及现实国情,而且还能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的理念

(一)“天人合一”理念

哲学是文化发展的核心,也是文化之灵魂。西方国家的传统哲学以古希腊为发端,以主、客体相分为主要表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不把自然界对象外化为认识之对象,控制了对于外部世界进行求知之欲望。尽管儒家内部也有荀子所提出的类似于“天人相分”一类的观点,然而其观点主要是以伦理道德为关注重点的。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理念之一,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主张“自然无为”是反对进行革新的。

(二)重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在群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上,明显是倾向于群体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过于注重群体而轻视个体,这一倾向主要体现在对于群体利益的关注以及维护上,认为在家庭、家族等群体公共利益以外,并不存在个人独立意义上的财产和利益。同时,为维护等级制度下所形成的财产关系,个人一定要控制自我利益上的要求,切实做到礼让。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欲求采用了一种漠视的态度。

(三)重义轻利理念

我国传统文化属于一种伦理文化,其哲学关怀以价值为核心,十分看重义利之辨。应当说,我国传统文化的取向就是要重义而轻利。儒家重义轻利理念十分注重于个体对于社会总体的道德义务。

(四)重德治、轻法治理念

我国传统文化将德治视为封建统治的一种主要手段,传统文化在我国政治领域的集中反映,主要是注重德治却轻视法治,以至于用礼俗来取代法律,以家族关系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二、现代企业管理者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路

(一)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做到法、理、情并重

我国伦理型文化确定了企业管理者往往注重于对人际关系进行处理。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于各个方面的人情以及关系都需要关照好,做到滴水不漏,这正是我国企业家的优势。但是,过分强调对情感的重视,对于事物进行判断的标准就会过于偏重于情理,造成忽视法律法规之作用,处理问题虽然法无可恕,但是情有可原,其结果往往是法外留情,导致有形规则变得形同虚设。

美国管理学者John D Alarm认为,任何管理职位均存在五类两难的处境:一是既要维护个人利益,又要维护组织利益;二是既需要控制,又需要有主动性;三是既需要执行不顾及个人的程序,但是又要顾及个人需求;四是集体准则与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五是既需支持现状和执行规范,但是又要改变现状及规范。企业管理之中的以上五种矛盾事实上是情、理、法怎样进行平衡的问题。在企业管理过程,情、理、法之间不能偏废,但法则是其中的基础。在企业初创期,大量事务只需企业管理者依据情况决策,这类决策往往会受到情绪、氛围等方面的较大影响,但是工作效率相当高。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各类资源的配置与协调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拍脑袋进行决策,而是需要设计出各类制度、规则与政策,这实际上就是“法”所具有的作用。事物发展往往会具有变化以及不确定性,我们所实施的制度与所制订的决策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依据事物发展之规律,对于原有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动,这是“理”所具有的作用。如今,人们已经愈来愈重视企业管理者的情商。有证据证实,一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常常并非是智商非常高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这实际上就是“情”所具有的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统治者的治国艺术:形儒、内道与重法,与前面所说的情、理、法并重存在着彼此共通之处。儒家所具有的仁爱之心,侧重于对人性和人情加以引导;道家的顺势而为强调顺应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法家侧重于以遵守典章制度来协调相关的关系。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应当做到顺势而为和以德劝善,但法制始终是前提条件。尽管在现实社会中并不缺乏利他行为和道德情操高尚之人,然而,以制度普适性为立足点,只能把行为主体特性假设成私利性。因此,在设计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将人性所具有的私利性作为运作之前提,随后再设计出对利他行为加以激励的合理机制,从而保障合作效果之出现。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当讲求形儒、内道与重法,较好地解决管理层次、管理哲学等方面的问题,运用好儒家重在对人启发、教育与感化的理念,使用好法家奖罚分明的理念,应用好道家顺应客观规律为人处世的理念。如此一来,在企业的管理上才能做到井井有条,否则就容易产生问题。假如企业管理者只奉行法家理念,该企业就会变为一言堂,管理者个人独断专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做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我国人文艺术事业历来十分发达,而自然科学体系一直到近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中国式管理模式十分注重于艺术性之发挥,也就是注重于随机应变,善于从总体上把握事物,方向感很强,然而却容易忽视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确化。而西方管理学则过于注重理性化与科学化,以至于过于追求精确化的定量分析。所以,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管理理念之融合,应当将自然科学的艺术性、人文科学的科学性进行有机统一。科学是指人类在其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事物发展规律与法则,而艺术则是人类对于新生事物所具有的应变、创造等方面的能力。科学与艺术如同人的左、右手一般,需进行协同与配合,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传统社会下的人们呈现出无序发展的状况,缺乏成本意识与效率观念,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实践,人们总结以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事物变化与发展之规律,从而能够科学地指导人们的为人处事。管理作为一门艺术,由于在不同行业、资源环境中实施管理,往往缺乏统一化的一致模式,需要进行差异化经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商业创意。由于管理的主体是人,任何一项沟通、协调与控制均需由人参与,所以也就需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手段,需要情感上与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趋成熟,机会性市场已经愈来愈多地被系统性市场所代替,而系统性市场变得更为规范,因而商业信息与需求预测也就成为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只靠企业管理者的艺术思维灵感所进行的发挥,必然愈来愈难以取得成功。如此一来,企业管理也就变得愈来愈科学化和规范化。企业管理者应当吸收与掌握更多的新型管理方法,比如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再造以及SCM等,从而在掌握管理规律的前提下有创造性地展现出聪明、智慧以及实践经验,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充分把握企业外部市场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三)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做到方圆兼顾

中国人始终十分讲究圆满,比如,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中秋节及春节等节日均寓意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这一追求圆满的表现,在企业管理中要积极协调与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此来减少管理上的冲突与矛盾,维持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但是,众口难调。企业领导过于追求圆满,其后果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甚至还会得罪人,尽管努力地追求圆满与圆通,有时却会给人留下过于圆滑的印象。所以,在处置企业利益上,应当分清主与次,切实做到方圆兼顾。将方圆兼顾应用于管理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应当依据具体的任务以及责任、下属的能力、素质及个性等采用与之相应的领导方法。这是国人十分擅长的一种辩证思维,是一种十分高超的在动态之中进行平衡的能力,同时也是方与圆艺术结合的权变理论所形成世界性的流行领导趋势之一。

笔者认为,企业管理者应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处理好方与圆的艺术,具体可以分为五点进行分析:一是大方小圆。在大的方面应当做到方方正正,坚持原则,而在小的方面则可进行灵活、变通,依据具体情况运用权变方式,从而确保本企业管理工作按照正确轨道运行,同时还能促使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形成更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内方外圆。企业管理者在内心深处的理念认识上应当能明辨是非,坚持自身的信念,但是在具体行为以及外部行为上显得较为随和,从而提升适应性,让人更容易接受。三是后方先圆。企业管理者在和员工进行交流时,应当对员工保持热情与关心,让其对你产生好感。这时,如果你指出他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之处。他就非常容易接受。四是有方有圆。应当依据具体的情境与人物,该方时就方,该圆时则圆。管理者应当建立起合理的限度,尚未达到这一限度,就给员工们以一定的自由,也就是要以圆为主,但是,在达到或者超过限度之时,必须采用严厉的措施以控制员工,让其清楚权威是难以逾越的。五是己方人圆。对自身要方,对他人则要圆,应当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这样才能提升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让其下属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管理者的影响。

(四)现代企业管理者要实现“领导替代——自我管理”

管理学家克尔与杰米尔于1978年提出“领导替代”,此概念在管理界引发了很大争议。这一理论的内涵是:在许多时候,因为替代因素所起的作用,管理者完全是多余的。一是企业管理者存在于社会系统之中,此系统将限制其行为。遵从同伴与下属、上司所期待的各种压力,都会让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事的行为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二是组织规则、程序以及政策等均对管理者于决策、资源所具有的单独性而产生一定的限制。例如,聘用决策一定要依据程序开展,而预算分配一般也会受到以往预算的明显影响。三是企业管理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对于组织绩效以及运行形成重要的影响。尽管企业管理者能做出各种反应,然而环境显然会限制企业管理者的活动,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公司活动中的作用会变得愈来愈小。正是在领导替代理论提出之后,美国企业管理以及运行的模式出现了诸多变化,企业愈来愈多地在依靠决策委员会做出重要的决定,而不是由管理者个人来做出。同时,企业员工的参与、授权、扁平化运动、流程再造以及自我管理等,均会让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弱。

在经济转型期,领导替代已经是一种极为现实与深刻的变化及要求。一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所进行的替代,市场调节开始逐步部分取代政府职能,而且市场指标往往会成为企业员工开展行动的目标以及方向。缺乏良好市场导向能力的管理者往往是忙忙碌碌却劳而无功。二是民主和法制对于管理者作用所进行的替代。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要求和其相适应的民主基础上的法制观念,而在市场交换、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还能促进与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流动性以及选择性。三是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对于管理者作用所进行的替代。一家企业一旦具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又有十分积极的文化氛围,以上因素均会产生对企业管理者作用之替代。四是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者作用的替代。以前,企业管理者不仅是权力的中心,而且也是信息的中心,被领导者主要是从管理者手中得到信息。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员工能运用网络获得所需的信息,并且实施充分的交流,让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五是被领导者对于管理者所进行的替代。鉴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愈来愈高,知识性员工在全体员工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其技术素质以及工作能力得以普遍提高,其自主性与独立性不断增强,对于管理者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权威的接受程度也在持续降低。

随着领导替代理论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团队自我管理模式被普及开来。随着企业分权化运动的开展,企业组织开始逐步瘦身,一些大型企业开始运用团队管理的形式。这类工作团队由一群能力很强的个体构成,他们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并且坚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性,能够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进行良好的协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能够开展更好的沟通,彼此信任,对于分工、合作具有更为充分的理解。这一管理观实际上也暗合了我国道家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理念。这一自我管理模式尽管存在一些较为理想化的色彩,在现实之中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实施起来尚需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然而,它已经为管理者指出了领导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如今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我国企业管理者应当深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我国企业管理者应对自身具有清醒的认识,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找到一种中国式的现代企业领导方式,这对于提升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大有益处。

标签:;  ;  ;  ;  ;  ;  

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_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