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药性及功用考证论文_李宏蕊

柴胡的药性及功用考证论文_李宏蕊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人民同泰药店;1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在有所增加,用药需求就是其中之一,而中药是比较常见的药物类别,与西药相比,效用缓慢但是对于人体的损害确实较少的,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事实上,柴胡就是比较常用的中药材,由于其药效显著,经常会人们加以应用。而且配伍的药物不同,其方剂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常常为起到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帮助人们退热、升举阳气等等。因此,针对柴胡的药性以及功用就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关键词】柴胡;药性;功用考证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26-02

柴胡的药性及功用考证是值得人们进行深入分析的,因为这关系着柴胡所配的中药治疗效果,同时对于人们的健康以及中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加强对于柴胡药性以及功用的研究,才能帮助人们更为深入的了解此药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掌握其药理作用,实现临床上的良好应用。因此,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能够提高对于柴胡的药性及功用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能够结合历史进行功用考证分析,并且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现代柴胡药性以及功用的分析,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柴胡中药的价值。

1柴胡药性概述

中药,往往味苦,见效慢,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传承的医药文化,更是一种治疗病症的常见手段。而柴胡则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往往具有气味苦、无毒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实用这类药物,能够帮助人们轻身、名目、护肝等,往往具有疏泄、升散等方面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发烧、疟疾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不仅如此,与其它类型的中药进行搭配,还能具有其它不一样的效果,这就还需加以深入的研究,以实现其药性的真正利用,更好的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2柴胡功用与临床应用的考证

2.1汉晋南北朝时期

对柴胡功用认识首见《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其“去肠胃中结气”作用,为对柴胡理气作用初步认识,其“主治饮食积聚”,《本草经疏》认为与其升阳作用相关。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柴胡方剂10余首,多取柴胡和解少阳,解热,调畅气机,截疟之功效。用于治疗伤寒发热,疟疾,黄疸及其他肝郁气滞所致病证,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方药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脾胃,扶正祛邪之功效,治疗正气偏虚,外感风寒之邪入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心烦多呕,食欲不振,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脉弦等。

2.2唐宋金元时期

对柴胡解热功效认识,《药性论》已有明确记载:“能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赢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良。”并认为其有“宣畅气血”作用,其他典籍对柴胡解热作用多有认识,如《药类法象》云:“除虚劳寒热,解肌热,去早晨潮热。”《珍珠囊》云:“去往来寒热,胆瘅非此不能除。”孙思邈《千金要方》多取柴胡和解少阳,善于治疗肝经病变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柴胡汤(方药组成:柴胡、白芍、桃仁、当归、黄芪、吴茱萸、生姜),用于治疗产后寒热往来,恶露不尽。

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多取柴胡升阳举陷特点,如补中益气汤(方药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治疗脾胃气虚所致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肢体困倦,面色咣白,大便稀溏等及气虚下陷所致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

2.3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对柴胡升阳、发表解热、疏肝作用认识较多,如《本草纲目》记载“治阳气下陷”,并能够治疗诸疟、经水不调等。其他典籍有其升阳、发表解热相似记载,如《本草经疏》云:“其性升而散,属阳,故能达表散邪也。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本草蒙筌》日:“解肌表热,早晨潮热并寒热往来。”《本草备要》日:“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药性解》对柴胡疏肝作用有明确记载,日:“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得配本草》对其配伍认识较多,其记载“得益气药,升阳气”“行少阳,黄芩为佐”,对现代临床应用有较重要指导作用。《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多取柴胡疏肝理气作用。《证治准绳》多取柴胡解热、和解少阳作用,如黄龙汤,治疗小儿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3柴胡临床研究

就现代医学而言,柴胡这类中药往往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针对它的药理以及药用等就需要加强研究。事实上,经过无数研究表明,柴胡的药理作用主要包含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肿瘤以及保肝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柴胡药理作用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些药理作用中,尤以解毒退热的功效最为明显,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广,几乎是退热之中的必用药物。针对

其口服药液而言,其退烧效果更为明显,值得被人们的推广与使用。而除了这些药理作用外,柴胡往往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在病毒性流感以及呼吸道感染的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体现的尤为关键。其次,柴胡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还具有较强的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抗内毒素活性的主要物质是柴胡总皂苷。这也是一大药理作用,往往能够进行帮助人们抵抗细菌,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加强人体健康的阿博湖。还有,经过不断的临床研究,还可以发现,柴胡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且现阶段,抗炎类药物已经被应用到了各类炎症的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值得被人们加以研究与利用。并且柴胡也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能够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早期的文献报道中,柴胡可以降低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最后,在保肝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柴胡能防止肝脏纤维化从而防止肝硬化,同时还能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细胞损伤。另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近几年虽然抗肿瘤药物之多,而作用效果较好的寥寥。而柴胡和其他药物治疗肿瘤和白血病,更应该结合临床,提高药物作用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柴胡可能通过调节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而调节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免疫力。柴胡皂苷和柴胡挥发油均有抗惊厥作用 ,柴胡与白芍配伍有良好的抗惊厥的作用 。

4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各个行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的医药行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相关医学研究还在不断的进行,而关于药物的有关研究更是不计其数,柴胡在目前我国的临床应用中就是比较常见的药物,往往具有退热等效果,可以与多种药物进行配伍,并且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该中药的药性以及功用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这就要求有关医药研究人员能够认真的进行分析与考证,并且该要明确其中的药理作用,以更好的促进该类中药的临床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裘黎明.《伤寒论》小柴胡汤功用探微[J].新中医,2016(11):201-203.

[2]黄刚.柴胡的药理分析及应用探讨[J].医药,2016(11):00307-00308.

[3]唐俊锋.柴胡茎叶性味功效探讨[J].光明中医,2016,31(12):1826-1829.

[4]张欣.中药柴胡的药性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4):277-277.

论文作者:李宏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柴胡的药性及功用考证论文_李宏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