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对外出版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_外宣工作论文

各地对外出版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_外宣工作论文

各地对外出版工作取得的进展和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展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外宣办的王庆存同志,前不久在一份报告中说:近两年来,各地对外出版工作取得长足进展,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还不适应外宣形势发展的需要。

王庆存于1999年12月4 日在济南举行的中国首届“金桥奖”(出版)颁奖暨研讨会上代表“金桥奖”评委会做工作报告时说,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举行的中国第一届“金桥奖”(出版)评比工作,是从1998年10月26日开始的。“金桥奖”(出版)的参评范围是各地的对外文字出版物。这项工作自1992年启动,原名“七个一工程”评比,1996年举行了首届全国地方对外“七个一工程”评比。1997年中央决定对全国各类评奖工作进行清理整顿,决定中央外宣办保留两个奖项:金桥奖和国际新闻奖,并确定“金桥奖”下分三个子项,一是影视,二是出版,三是新闻。今天的第一届“金桥奖”(出版)评比结果,实际上是全国各地对外出版物的第二次评比揭晓。

参加本次评比的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共56个单位,评委会总共收到参评作品407种、6466册/套/份。 按规定所设的优秀组织奖、优秀图书奖、专项奖和提名奖,最后评出92个奖项。

他指出,这次评奖表明:两年来地方外宣品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其改进和探索值得充分肯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外宣品的出版工作,普遍受到地方党委、 政府和外宣部门的重视,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工作机制。获得优秀组织奖的8 个地方外宣办的共同特点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对外出版工作。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各具特点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和改进对外出版工作,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山东省是这次获奖数量最多的省份,共获得12个奖,该省各地、县、市制作外宣品的整体水平远高于国内其他省区。山东省级的外宣品是在辖区各地整体水平较高的基础上,好中选优,博采众家之长,荟萃诸地精华,再上一层楼。山东省的成功得益于总体规划有力和各级领导普遍重视,为全省外宣品持续领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始终强调精品意识,培育外宣出版物的“拳头产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服务性。北京市在这届评比中继续保持了高水平,在外宣品的品种、内容、艺术形式、印制质量各方面仍旧保持了首都特色,而且各系列的更新快——少则3个月, 多则一年,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内蒙古自治区抓住建区50周年庆典活动的时机,全面提高外宣品制作水平,不仅质量上台阶,而且为今后的外宣品制作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湖北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认识对外出版物在宣传湖北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对外意识强的外宣出版制作队伍。天津在增加外宣品品种、数量的同时,下力气提高质量,从管理、协调、指导、培训和总结提高入手,短时间内使对外出版物的品位有了明显提高。江苏省注重从挖掘题材上下功夫,在淡化宣传痕迹、提高宣传实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福建省持之以恒抓外宣品系列化建设,在全省实现了外宣品品种配套。

2、边远地区的外宣品制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本次画册和简介作品的获奖名单上,内蒙古、宁夏、青海、贵州等省、区名列在一、二等奖的行列里。这些地区的进步,标志着全国外宣品制作工作有了整体性的提高。

3、对外宣传的特点和规律开始受到普遍重视。 这次参评的多数作品,空话、套话,过份修饰,堆砌领导题词和照片,照搬文件和报告的现象,大为减少。关于形势、任务、方针、政策的表述,注意内外有别、外外有别。语言表达尽量平实,不把结论强加于人。一些外宣品在表述方面锐意创新,努力增强艺术性。切入点选得巧,特点抓得准,从一个或几个侧面展示本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能以小见大,使国外读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些文字表述特色鲜明,形象生动,使读者印象深刻。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坚持下去。

4、编排设计和印装质量的变化最为明显。 这届参评作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外宣品普遍在外观包装上与国际流行趋势接轨,具有时代感。尤其是画册、简介类中的精品,让人耳目一新,有的编印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5、勇于探索新的外宣题材。这次参评作品中的《苏州园林、 胜景、风情》、《东上海名楼谱》、《浦东向我们走来》等画册,都是从一个侧面,如风光名胜、建筑艺术、经济建设来反映现实。这些新的外宣题材,将一些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充满诗情和活力。虽然专题画册在题材表现上的探索,在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但作为一种新现象、新视角,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6、特色语言的运用。早期的外宣品, 在语言运用上习惯于一套“模式”,即一些专家经常指出的“千篇一律”,很像苍白的讲解,缺乏生动的表述和鲜活的想象力。而在这次参评的作品中,语言的运用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例如,内蒙古在介绍它的地理位置时用了“太阳要走两个小时的地方”;山东的地理特点则是“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和孟子的故乡”;《上海》中的一幅图片的文字说明“拥抱夕阳”,表现的是老年人在跳交谊舞。这些语言表现了编者的匠心,避免了概念化语言的直白和枯燥,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还有的以外国读者熟悉的参照物进行中外比较,如提到某地的优质葡萄,称之为中国的波尔多;介绍宁夏黄灌区自然环境时称“可与埃及的尼罗河沿岸绿洲相媲美”。这种利用外国人熟悉的事物使之产生类比的联想,符合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是一门宣传艺术。

王庆存在谈到外宣品出版工作的问题和差距时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1、翻译质量问题。这次评选发现,翻译质量差, 仍然是目前对外出版质量提高的主要滞后因素。参评作品中出现的翻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硬伤”,如语法不通,用词不当,病句、错译、漏译等。译文不“信”,不“达”,更不“雅”。有的出版物中文内容丰富,而外文删节、不译的太多,不仅伤害中文原意,而且外文也失去可读性。

第二类属于译文体例问题,如大小写混乱,单复数不区分或与图不符,专有名词不规则等。这类译文虽然语法上没有严重的错误,也基本做到词能达意,但却明显地属于非专业水平。

第三类属于核校质量差,没有严格履行核校程序,因而大错没有,小错甚多,错误率远高于中文。

除了译文以外,轻视外文设计排版的现象也很普遍。尤其是中外合排的出版物,中文的位置突出、醒目,占主体地位,设计排版更多考虑的是照顾中文。而外文版字体不讲究,过细过小,难以辨认,排版拥挤;有的中文部分图文并茂,外文部分有文无图;有的中文内容修改之后,外文却不改;有的外文版图书里的地图不配外文说明,明显的“重内轻外”。

2、表现手法一般化。总的看, 同类的对外出版物普遍存在表现手法趋同,缺少创新的问题。有人将其总结为几个“化”:设计电脑化,印制高档化,地理描述专业化,历史沿革考古化,经济建设数字化,翻译水平业余化,未来目标口号化。在众多出版物中,文字表述大同小异,有特色者、出奇制胜之处不多;编排方式基本雷同,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很多极有特色的内容被湮没在这种平板和趋同之中,缺乏艺术魅力和可读性。能够彻底摆脱公式化手法的影响,今后如何突破,希望各地同志认真考虑。

中文的编辑写作达不到出版水准的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有些文字没有认真推敲,语词搭配不当,或者逻辑混乱,使人难于理解,啼笑皆非(如形容大桥平坦如“长虹卧坡”);有的过于雕琢、铺陈,文白夹杂,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够纯熟,结果使人感到叠床架屋,十分拗口。

3、外宣品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有待加强。“寓宣传于服务”, 是如何考虑并满足外国读者需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对外出版物,除了它的阅读价值外,还具有使用价值。一本没有使用价值的外宣品,不能说是好的外宣品,这方面对投资指南、旅游手册等品种的要求更高一些。实际情况是,多数外宣品还没有做到或者尚未意识到这一点,过份强调“以我为主”,就容易自说自话,忘记了读者在进行了解的同时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加强实用性与服务性是讲针对性的体现。

目前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倾向,即在规格方面重大轻小;在设计方面重表轻里;在编排方面重内轻外;在对象方面重官轻民。最明显的体现在,对画册、简介舍得投入,下的力量大,而且偏重豪华、高档。相比之下折页的品种、数量都大为减少,精品更少。其实折页在外宣工作中应用很广,而且制作成本较低,又轻便易携,做好一份折页并不容易,犹如作格律诗和盆景,如何移天地于尺寸之间,在有限的篇幅里提供大量的信息,是很吃功夫的。

王庆存在报告的最后还对各地的对外出版工作提出了建议:

1、要抓“特色产品”。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 要从自己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特点出发,开发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对外出版选题,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开掘要深,立意要新,思路要活,手法要巧,选准切入点,展示独特风采。外宣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贵在创新,千万不要简单地模仿别人。

2、要认真研究关心本地区的外国读者的实际需求, 针对不同国别和地区的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确定选题、文版和内容,以增强针对性。要加强选题策划、论证,以及效果反馈工作,有些书在编辑前、出版后可以邀请常驻和临时采访的外国读者,听听他们的意见,以检验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水平。

3、探索与国外合作出版发行对外读物的可能性, 使对外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更易于为外国读者所接受,更多更好地进入外国发行主渠道,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外宣事业经费不足的困难。

4、外宣品要进入市场,出版物印定价,使其既可赠阅, 也可出售,逐渐达到能够收回成本,实现对外出版工作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弥补地方对外宣传窗口货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发行也可以检验外宣品的实际效果。

标签:;  ;  ;  

各地对外出版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_外宣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