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士防护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_薛爱珠

感染科护士防护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_薛爱珠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南五区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分析感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现状,并提出减少这类损害的对策,使感染科护士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强化感染科护士的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身防护依从性,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

【关键词】 感染科;护士;防护现状;对策

众所周知,感染科病房是一个各种传染病聚集且病死率及感染率高发的科室之一。于感染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经常会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加之病房内的空气污染、生物污染及心理危害等危险因素而引起的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身损伤逐渐的受到业内及社会的重视[1]。我院感染科是肝炎类传染病聚集地,护士置身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每天与病人密切接触机会较多,使得感染危险性增大。感染源包括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传染性微生物气溶胶,被传染病人用过的针具刺伤。另外,感染科还存在大量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挥发性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因此,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感染科护士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预防或避免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

1、感染科护理人员防护现状

1.1 防护用具使用情况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不戴口罩、手套占6.7%,隔离衣或工作服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占68%,有7.2%的护士不重视,由于长期的感染科工作,放松了自我防护意识,加上注射疫苗后会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偶尔也会不穿隔离衣,不戴口罩,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1.2 接触患者洗手情况 接触每位患者洗手占83.6%,操作前无意识检查手及皮肤伤口占11.7%,接触每一位患者,且清除手部90%以上的微生物,应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或酒精棉球擦拭。

1.3 防护知识掌握 在调查中发现26%的护士对防护意识淡薄,在注射、静脉取血、输液中戴手套占36%,对感染科护士应该进行针对性岗前培训,加强防护技巧,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措施之一[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工作区的污染情况 有些病人对疾病传播知识不了解,擅自进入医护人员治疗室、办公室。曾有报道,感染科乙肝病毒污染程度严重,工作人员、水龙头阳性率40%,诊疗用具阳性率30%,医护人员门把锁阳性率20%,病人用门把手阳性率达70%[3]。

2、感染科护理人员防护对策

2.1科学管理好传染病房环境,定时定人及时清理卫生、清除污物、积水,定期彻底大消毒,消灭卫生死角。严格执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消毒及空气培养。

2.2 主张护理人员带手套执行操作,任何时候都要自觉保持衣帽的整齐,严格做好“六步法”洗手。

2.3 护理人员 自身的防护对策

2.3.1 提高护理人员 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如发现皮肤黏膜针刺伤、刀割伤时,立即挤压局部,挤出血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75%乙醇或0.5%碘伏等创面消毒或浸泡并包扎。

2.3.2 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完善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4 心理损伤防护对策

护士这一职业主要是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等是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世人的惧怕、家人的不理解,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随着新发传染病的层出不穷,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并且面临新的挑战,会出现精神不稳定、心烦意乱。感染科护士除了要用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

2.4.1正确认识感染科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水平。加强和家人沟通,注意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减少生理、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4.2建立完善的防护管理体系,制定一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防护方案。感染科护士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她们的健康状况和管理应受到重视,如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定期体检等。

3、总结

感染科护士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各种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感染科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化学物质和潜在的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逐渐呈现隐匿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危害也向以远期作用、慢性作用、多发病为主转变。所以,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总之,作为感染科,职业危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量减少危害,就必须了解感染科护理人员防护现状和危害因素,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李伟英,李雨思,蒋风仪.对感染科病房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248.

[2] 毛秀英,吴欣娟,于蕊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李俊华.传染病房HBV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15(6):409.

论文作者:薛爱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  ;  ;  ;  ;  ;  ;  ;  

感染科护士防护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_薛爱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