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论文_杨家喜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论文_杨家喜

贵港市达开水库管理中心 537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起水资的源循环利用,重视工程建设中的节水省水,逐渐从传统比较单一的灌溉技术形式,衍生出更多样且节约的灌溉模式,使得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被大大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水利工程的灌区管理中,仍旧由于基础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灌区自身淤泥垃圾的处理难等影响,而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够科学,质量把控不全面,本文结合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应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灌区管理要点展开了基本概述。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分析

引言:灌区既要节省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又要结合现场环境,因地制宜的选择灌溉模式,保障灌溉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更要满足灌溉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其管理是比较复杂、具有一定困难性的,灌区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应从多角度出发寻求对策,拓展水利工程有关的多领域进行灌溉思考,强化灌溉的意义,提升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1.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1配套设施不全

灌区需要有配套的基本设施,从而针对防汛抗旱、水量调配、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分析等提供支持,现阶段一些水利工程配套设备已经老化,部分设备因为没有跟进后续一段时间的维护检修,导致设备的功能性大大的降低,如灌区在干支渠道上的放水孔,早已经受到环境的干扰,未及时的清理淤泥,造成了放水孔的堵塞,使得原本能够放水的空隙面积缩小,放水的流量被阻滞,灌溉的准备完全,技术优化,但实际上的灌溉供水量达不到标准,部分水利工程还是依托于传统的管理设备进行灌区日常处理,不能进行用水统计、水费自动化计收、灌溉试验研究等,灌区的活动不够科学,难以结合农业需求与节水技术施行灌区有效管理。

1.2淤泥沙土垃圾处理

灌区水渠的排水与泥沙处理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及时的清除灌区垃圾,导致淤泥囤积,对后续的灌区工作产生影响,如遇到恶劣的天气,长时间的暴风雨侵蚀,会导致水面水位升高,泥沙附着在水渠上,阻挡水流经过,稀释大量的水分,在灌区工作中,衍生众多的有害微生物,造成水利工程运行不畅。而若是每逢不良天气就进行排泥沙处理,结合人工的形式进行淤泥清除,不仅耗时耗力,劳动强度较大,同时也容易浪费成本,成本“水涨船高”,同时还可能会延误灌溉时机,若是无法根除灌区垃圾,消减微生物有害影响,还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生态破坏,灌溉的对象(农作物、花卉植物、果蔬、蔬菜、其他经济作物)也会因此降低产量、质量。

1.3资金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应加强资金管理,使得资金应用到关键环节,保障灌区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目前灌区虽然形成了多模式、科学化的管理形式,然而由于资金不到位,资金的利用与配置不合理,没有依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资金审批与后续利用效果追踪分析,导致资金投入后仍旧不能辅以管理优化,灌区的设备维护、技术支持等均受到影响,而缺乏保障。

2.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思考

2.1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合理的商讨新时期管理计划,结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文件与有关的政策,理解相应管理意见,并能够结合法律法规落实灌区的管理工作,从传统管理基础出发,贯彻落实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结合灌区水资源浪费,配置不合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财政补贴利用不合理,以及重要险工险段事故应急预案未科学制定等,从各个角度进行灌区的检查,能够结合现代设备与技术,评估灌区的经济水平、使得水利工程的制度逐渐完善,并将灌区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灌区的相应建设与基础准备也应逐步的补充,分析现代化灌区技术形式,而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为新型、多型灌溉工作奠定经济基础、环境基础,同时应针对一线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实行考核制度,制定每个关键期的灌区考核目标,对管理人员进行评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结合灌区的现有条件,施行养护等工作,兼顾灌区生态保护等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合理使用灌区节水改造技术

灌区节水改造,能够使得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如发现灌区存在跑冒滴漏情况,那么应在节水意识下对滴灌设施进行统计并维修更换,提前为春耕生产提供保障,推进适水种植,对灌区用水情况应进行评估,了解生态、生产用水需求,科学的调配水资源,灌区取水中,应进行流量控制,制定定额管理办法,使得供水实际流量与计划相适应,应制定科学节水计划,自动化展开用水计量,通过互联网形式,对灌区水资源用量统计、水费等情况进行汇总,从而科学的展开用水经济效益评估,结合生产实际的需求,应在试验田展开灌区工作实验,不断进行节水科研研究,分析当地的灌区特点,建立节水奖励机制。

2.3优化财务管理

灌区财务支持力度决定了管理的效率,水利工程整体的资金利用量较大,在灌区还需要持续进行维护,为避免成本的浪费,应充分的考虑灌区的本身特点,结合气候环境、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灌区农作物特征、灌溉技术形式等,应在资金支配中进行审核,使得资金的支配能够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执行,灌区可结合资金管理问题,成立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小组,专人转款核实相应的手续,监督资金的合理利用,并应收集资金利用后产生的灌溉效果,对资金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应将水利工程进行项目分类,分别对应的给予补贴资金,如针对淤泥的清除工作,就应专款专用,每次清理淤泥都应有报告书对应资金利用情况进行说明,同理,在灌溉常规生产、节水工艺的科研、安全标志(界碑、界桩、保护标志)设置、养护工作、防汛抗旱处理上,应分别有资金支持,并分类进行资金的调配。

2.4强化水资源利用率

应因地制宜强化对水资源的利用形式分析,如管理中,发现灌区的渠道防渗工作不到位,应加强对防渗处理的管理,监督防渗抹面的施行,还应结合灌溉的对象,如农作物等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农作物的成长特性,把握灌溉的时间、次数,灌溉的形式与灌溉的面积等,均应结合农作物成长条件而制定,结合灌溉巡视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开展信息化的灌溉管理模式,实现灌区档案化、数字化管理,以人力经验、系统数据分析等,综合展开水资源利用管理。

2.5强化工程输水能力

灌区的输水能力,输水的合理安排,输水的后备准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灌区活动的效率,应在基本的资金投入下,在必要的灌区枢纽设定安全防护,如在水渠重要的输水位置设定防石沙装置,在输水渠道设置沉砂槽用以冲刷闸门,早期预防淤泥和石沙的沉积问题,为增加灌区的游水力,可以在合理的位置安置排沙渡槽,结合灌区地形环境,设置拦沙底坎,充分的注重排沙,捞沙等工作,使得高地与低洼环境下的输水更为顺利。

2.6加大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

由于灌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在水文、气候的变化下,出现水资源支持不足的问题,那么就应结合科技手段,分析在水资源利用量不足,水流量小的环境下,仍旧能够保障灌溉的形式,分析作物在不同成长时期所需的供水量,分别制定不同的灌溉计划,在不同作物环境下应结合多灌溉形式,加大针对当地环境的灌区技术研究。

结语

灌区质量管理中,应结合现存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科技发展、生态保护效果,经过灌区的综合管理分析,使得灌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基于智能化的控制形式,对灌区活动进行评估,转变管理思想,注意新时期灌区管理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魏孔荣.浅述灌区工程运行现状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和维修养护工作思路[J].甘肃农业,2019(14):51-52.

[2]裴丰华.推进灌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3):17.

[3]张娟.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建设节约型灌区的思考与探索[J].陕西水利,2017(4).

[4]周福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6(6).

[5]张婧.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节水技术的改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19).

论文作者:杨家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灌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分析论文_杨家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