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论文_刘伟,岳春丽

青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对比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检查方法的不同,将之划分为观察组(核磁共振)和对照组(CT),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检查方法后,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阳性检出率观察组也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也能够为患者后期进行治疗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临床诊断;分析

股骨头坏死作为骨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发病人群也多集中在中老年身上,一旦发生该项疾病,也容易导致患者股骨头发生变形,甚至是塌陷情况。对该项疾病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患者患有风湿疾病、血液疾病等,进而引发患者关节活动发生障碍,病情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残疾情况,促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基于此,结合我院2017.7—2018.7月收治的80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对CT和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7—2018.7月收治的80例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检查方法的不同,将之划分为观察组(核磁共振)和对照组(CT),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患者男女分配比例为25:15,年龄处于35~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3±3.6)岁;对照组中患者男女分配比例为20:20,年龄处于37~78岁之间,(53.6±4.4)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所有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含了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外伤史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针对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也都知情,对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方式,在应用Philips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且对电压进行设置,参数为120kVp,管电流参数设置在220~300mA之间,扫描的厚度和层间距均为2mm。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在应用Philips核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前,患者依然需要保持仰卧位,将检查设备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设置为T1加权成像,将高速自旋回波设置为T2脂肪抑制成像,然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2]。

1.3评判标准

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制定标准对患者股骨头坏死进行分期,其中I期表示患者经过骨扫描呈现阳性结果;II期表示患者经过扫描发现囊肿、骨硬化现象,同时骨臼没有发生任何改变;III期表示患者出现新月征;IV28期则表示患者骨头间隙缩小,出现关节破坏、髋臼硬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软件对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计数资料用[n/(%)]表示,同时采用X2加以检验,最终检验结果p<0.05,表示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后,两组患者中分别有28例和38例患者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分别为70.0%和95.0%。对两组患者所存差异进行比较,也存在显著意义(X2=0.0033,P=0.0081)。

2.2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6%和62.5%,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比较(n=40)

3讨论

据临床研究发现,引起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在于患者内部供血出现中断现象,又或者是患者股骨头遭受到毁损,进而导致患者的骨细胞死亡,最终演变成为关节障碍、股骨头塌陷等情况。因此,对该项疾病及时进行诊断至关重要,也可以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支撑依据。

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多建议采用CT检查,又或者是核磁共振检查,其中主张患者采用CT检查方式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扫描检查,进而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出现坏死的部位进行仔细观察。与此同时,运用CT检查方式也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患者骨头内部实际情况,也提到有无骨头破裂和死骨产生的诊断正确性。而主张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检查,主要是借助电磁波展开,这也是利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的最为主要的应用特点,运用这一方式也不受到其他扫描限制,可以对任何断面进行扫描,同时实现对坏死组织信息的全面解剖。将核磁共振检查方式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更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实现对人体断面的全方位检查,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病灶进行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了解;(2)降低人体损害,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3)稳定性显著,可以对患者病灶信息进行全方位获取,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3]。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最终结果也显示: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的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阳性确诊率要高于实施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阳性确诊率分别为95.0%和70.0%,组间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实施核磁共振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也要高于实施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意义也十分显著(p<0.0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运用核磁共振对患者股骨头坏死进行检查,更能够体现出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能够为患者后期进行治疗提供数据支撑,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宙善.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121.

[2]罗梦迪.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39-40.

[3]张建伟,梁艳艳.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27-28

论文作者:刘伟,岳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论文_刘伟,岳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