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构建生命课堂论文_徐玲玲

内容简介: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常态课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照本宣科,熟练的向学生倾灌应试宝典,;学生按图索骥,掌握基础知识,尚能差强人意的应付考试,但是却造成历史教学无思想,历史课堂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违背了教育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的①初衷。从教书育人的长远价值考虑: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学,尝试构建真正走入学生内心的历史课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我尝试从问题导入、问题探究、问中质疑三部分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思考。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效的问题导入唤醒学生;

绝知此事要躬行——问中质疑,感悟历史

导入方式一:创设历史情境,体验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导入方式二:善于运用图片,抽丝剥茧找寻图片背后的故事

(问题一)请同学看图,谈谈袁世凯为什么祭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能回答出:为了君权神授,想当皇帝,复辟帝制。

(问题二)请同学看教材53页,那为什么袁世凯又祭孔呢?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统治的思想基础。

(问题三)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那袁世凯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学生们都认为行不通。思考原因时稍显吃力,只能从教材的表述中机械的掌握了两点原因。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恰到好处,但有同学提出来反例论证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缓慢:

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辛亥革命后老百姓贴的对联

二、1917年,上海报载了“陈烈女殉夫”的故事。

三、鲁迅的《药》“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面对学生质疑,感到欣喜。学生学会思考,深入研究历史。民主共和成果是建立政府,颁布法律,但是思想的转变又是缓慢的,关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容人民版教材内容不多。需要教师补充资料。

资料一: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提示大家思考:

1、这种希望是什么?社会黑暗又是什么?。(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希望较为容易理解,关于社会黑暗,教材没有介绍,需要师生补充)

2、黑暗时期是谁统治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状况是什么样的? 袁世凯统治时期政治对内残暴独裁,暗杀宋教仁,破坏临时约法。对外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②。展示二十一条内容,让学生感悟体会,产生思想共鸣。充分印证了孙中山先生说过的“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来假共和”。军队当成私产,管辖区域的土皇帝。

通过以上问题导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难点辅以材料补充理解,学生们能理解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能够产生?

二、讲授过程——围绕问题探究

教授过程需要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始终。但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丰富历史情境。使历史教学生动、鲜活、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有所思,有所悟。

1、新文化运动的地点为什么选择在北大?

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这就是蔡元培做校长时期的北京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兼容和宽容。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资料补充:为了塑造新北大,蔡元培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时,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独秀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睡觉醒来。

辜鸿铭被称为“清末怪杰”,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在北大教授英国文学。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核心思想是民主、科学呢?

形成小组合作模式,进入对话识人环节,结合播放电视剧《陈独秀》思想论战片段和教材、学案内容结合探究,分成四个小组,第一、二组陈独秀组,第三、四组胡适组,第五、六组鲁迅组,第七、八组蔡元培组,每组自设问题,组织解决,选派代表发言展示。通过观看思想论战的影片,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感受新文化的浓厚氛围,加之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很容易较好的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⑴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页

⑵《二十一条》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论文作者:徐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构建生命课堂论文_徐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