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甘业明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甘业明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流长,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需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学科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渗透和发展,目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地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在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想要让课堂更加的吸引学生,确保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需要积极地创新教学的策略和方式,能够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呈现出来的内容更加的多元化,能够从细节入手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下面将以《木兰诗》为例,浅议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介绍文章背景继承传统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材中的文本入手,为学生介绍文本在创作时候的环境还有作者的创作风格,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文章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种方法对于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进行《花木兰》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先对主人公花木兰的相关故事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乐府诗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花木兰这个人物,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其次就是为学生补充关于乐府诗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乐府诗在我国的特护位置。另外为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比如乐府诞生的朝代,乐府代表作,乐府诗的突出艺术特色等等,让学生自行查阅,这样再走进课堂中学生会更加的投入,会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种文本背景相关内容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文本,同时还能够掌握和文本相关的其他文化常识和传统文化内容。

二、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继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重点肯定还是文本,为此要能够才能够文本入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理解。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熟读文章,能够对文本进行充分的理解,发现文本蕴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与其他的古诗词相比较《花木兰》这首诗具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它的篇幅比较的长,但是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更容易明白。当然诗中也包含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学生在对这些词汇阅读预习之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前预习的任务,比如能够掌握其中涉及到的生词:可汗、燕山、机杼等等,其次能够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故事的顺序,了解及部分的大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花时间向学生介绍这些生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然后教师带领着学生把整个文本进行了解和学习,比如第一部分所讲的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第二部分就是从军后凯旋而归,第三部分就是回乡之后的经过,最后则是对花木兰的歌颂。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带领着学生理解文本,并且能够从文本中挖掘出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要学会从文本的整体入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三、介绍文本细节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在对文本的创作背景还有文本整体的内容进行学习后,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能够把握文本中的细节,能够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理解全诗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在对关键性的字词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古代的社会常识。例如文章中写到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时候教师可以发问这一句话中的当户织是什么意思,机杼声是什么声音,一开始学生可能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入古代的社会常识。同时在一些古诗词中可能会使用修辞的手法,这也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木兰诗》中其实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比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个其实凸显出了当时军情的紧迫。还有像是:“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教师可以针对古代市场交易的情况进行讲解。另外在这一作品中其实还蕴含了很多古代地理还有其他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都需要把握好课堂的时间进行渗透,能够从文本的语言细节入手,做好指导工作。

结束语:

总之,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能够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也要认识到语文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要能够把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进行融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在让学生理解和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盛荣.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2018,(14).

[2] 范夏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对策[J]. 新课程(中旬),2017,(8).

[3] 赵行专. 于基点处生发教学效益--以《木兰诗》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之友,2018,(11).

论文作者:甘业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谈谈初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论文_甘业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