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李赟,汤永红

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功能检查科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421001

【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然后对其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该组作为观察组,对50例健康人员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的腹直肌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评估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上肢的是21例,下肢的是18例,四肢的是11例。肌肉萎缩症状的患者是45例,肌肉无力症状的患者是44例,肌肉颤动的患者是46例。观察组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时限以及多相波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做好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为进一步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直肌肌电图;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价值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大脑以及运动神经等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目前临床医学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检查有多种手段,腹直肌肌电图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收集我院的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然后对其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该组作为观察组,对50例健康人员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两组的腹直肌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这些患者全部经过了相关的医学检验,并且全部符合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我们还排除了患者心功能严重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在22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2±5.84)岁。对50例健康人员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在22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3±4.91)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表现进行仔细严密的观察,并做好记录。其次,我们要让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患者的上肢的肌肉或者是下肢的肌肉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关键节点的检查和记录,分别是插入电位的时候、自发电位的时候以及患者轻微收缩肌肉的时候和用力收缩肌肉的时候的电位活动要 及时记录下来。第三,我们要对两组患者使用四道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器对患者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在检查的具体过程中我们要使用同心圆针电极进行检查,并注意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开展相关的检查活动,并注意及时记录患者的波动幅度、时限以及多相波等指标。

1.3检查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从两组患者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时限以及多相波等指标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相关的检验,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上肢的是21例,下肢的是18例,四肢的是11例。肌肉萎缩症状的患者是45例,肌肉无力症状的患者是44例,肌肉颤动的患者是46例。

2.2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 观察组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为(552.34±96.10)μV,时限为(14.12±1.32)ms,多相波为(31.68±6.63)%;对照组患者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为(379.84±61.02)μV,时限为(11.23±1.41)ms,多相波为(20.56±4.05)%。观察组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时限以及多相波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其危害性非常大,这种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多发,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1]。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来说,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肌肉萎缩,同时还会伴有肌肉的无力症状和肌肉的颤抖症状等,如果发展严重了,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无法正常吞咽以及不能饮水等严重症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及时诊断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其具体的发病部位主要是在患者的局部的部位,此时我们及时检查和诊断,并对患者积极治疗,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会导致患者的病情的耽误。

目前部分临床医学研究指出,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本文通过收集我院的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然后对其进行腹直肌肌电图检查,并以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对两组的腹直肌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的结果显示,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上肢的是21例,下肢的是18例,四肢的是11例。肌肉萎缩症状的患者是45例,肌肉无力症状的患者是44例,肌肉颤动的患者是46例。观察组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为(552.34±96.10)μV,时限为(14.12±1.32)ms,多相波为(31.68±6.63)%;对照组患者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为(379.84±61.02)μV,时限为(11.23±1.41)ms,多相波为(20.56±4.05)%。观察组的腹直肌肌电图的波动幅度、时限以及多相波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做好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为进一步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东升,张俊,邓敏,康德瑄,郑菊阳,徐迎胜,鲁明,傅瑜,沈扬,张英爽,张华纲.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3:279-281.

[2]庄立,汤晓芙,樊东升,许贤豪,李本红,杜华,蒋景文. 膈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及特点[J]. 中华医学杂志,2012,20:20-22.

[3]刘涛,陈峰,文国强,李建军,李天炼,王冰雁,黄培坚. 肌萎缩侧索硬化锥体束变性顺序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J]. 海南医学,2014,01:12-14+22.

论文作者:李赟,汤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腹直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李赟,汤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