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孔令春 昌图县财政金融服务中心

摘要: 专项资金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某个领域项目顺利实施的资金保障,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降低贪污舞弊概率,也是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将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不足;措施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一味地追求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并在项目数量及资金规模上提出诉求。但行政事业单位在争取到了专项资金后,由于缺少财务核算、资金监管方面的意识,造成专项资金在使用方向上存在随意性。个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关注账目的金额记录的正确,至于专项资金在使用用途、预算管理、结转结余及国库集中支付等规定未能给予必要的重视。总体来说,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专项资金管理时,主要存在财务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

(二)未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预算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能根据下一年项目开展情况编制专项资金预算,或者编制的项目资金预算只是填列了几个大项,未能将各项目细化至规定的“科级、款级”,为预算执行带来阻碍。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编制要求不予重视,预算编制结果十分混乱。

(三)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内部制度缺失

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未建立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者直接照搬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导致内部各业务处室、财务部门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一定的偏差。这种流于形式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无法对本单位专项资金在申请、使用、结转、会计核算等工作给予指导。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落实,同时对实际执行状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从而确保资金管理制度的真正实施。

(四)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分配标准不合理

目前,个别行政机关在获取到上级主管单位某项目资金后,随意将资金分配给辖区内各所属下级部门,一来造成专项资金分配上的不公,也给个别行政机关领导在分配金额上出现寻租的可能。由于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制定相关专项资金分配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分配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这种分配上的不公平是外部审计监督部门无法监管的,不但会使专项资金可能出现使用效率较低的状况,同时还可能影响专项资金的划拨,进而可能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高效工作。

有次和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大家和以前一样开周启明的玩笑,周启明又一下子突然就爆发了,他站起来说:“我在你们眼里是不是就是个废人,是个笑话?”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五)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支出监管不力

上述3种轨迹曲线都涉及e和d两个几何参数,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影响轨迹的形状和长短,进而影响PPO的性能,因此以两种能耗指标分别对轨迹进行参数优化,确定最优轨迹的参数。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专项资金管理控制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在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应在内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此作为领导晋升、部门考评、工作人员绩效奖金发放的标准,调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与使用。同时,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带头执行考核制度,以督促各业务处室积极响应考核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年末组织各业务处室及工作人员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实施的进度、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项目效益的发挥等内容进行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业务处室与工作人员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此作为激发广大工作人员提高专项资金管理观念的重要推手。总体来说,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从而确保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架构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不但应熟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预算法律制度规定,还应与业务处室取得进一步的沟通,不断细化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资金使用方向、用途。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财务管理需求及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制度内部报销流程,使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可参考流程规范予以操作,不但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个别工作人员因制度缺失而出现徇私舞弊等问题。最后,还要实施专项资金的报销结算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实施必要的激励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比如学习外研社七年级九单元We are enjoying a school trip a lot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一些动词词组以及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用法,在课初时,教师可以呈现一些之前和学生一起参加过得school trip的真实照片,通过询问what are they doing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运用动词词组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教师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教学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投入课堂学习。

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合法,应保证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符合《预算法》、《项目支出结转结余管理办法》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账簿中按照项目名称开设单独的会计科目,详细记录专项资金从申请拨付到结转结余整个过程,以便领导备查及审计、财政部门监督管理所用,也可为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总体来说,专项资金运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专项资金运用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按照《预算法》规定,专项资金应根据项目预算实施进度进行支付,而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拨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未能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而是根据领导主观意向进行支出与拨付。正是由于专项资金在拨付上的随意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资金支配上具有巨大的权利,而会计部门为了不得罪上级领导,只能确保专项资金在支付金额上的正确,至于资金支出的用途是否正确,资金的效益是否发挥等问题一概不予过问。正是由于财务人员未实施必要的资金支出记录,从而使得专项资金控制和监督工作无法高效地实施。

(四)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首先要带头重视财经法规,并对财会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法律培训。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建立可行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此作为引导、规范内部工作人员支出资金的准绳。而且,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环节的把控,从而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工作。

(五)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及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的贡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保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由于个别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专业技能、政策理解、主观态度方面的影响,其在编制项目资金预算中常常会出现预算不切合实际,管理混乱等问题。

再者,财务人员对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的匮乏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光应在预算法、会计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财经理论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还应聘请相关专家对业务知识、实践操作、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培训。

(六)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涉及单位各个业务处室,特别是在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制定核算流程及结转项目资金余额时,应取得各个业务处室的准确、及时的资料。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业务处室在资金管理工作的职责,避免部门之间因制度不明确出现推诿、扯皮。同时,财务部门应主动与业务处室取得沟通、协作,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也可防止有些部门或者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状况。总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涉及很多部门,所以必须做好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初始化时,每只蝙蝠的响度随机给出,通常定义初始响度初始脉冲率一般接近于0,在最优解求解过程中,Ai和ri是不断更新的。

参考文献:

[1]赵强.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6(15).

[2]杨凯峰.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

[3]袁梅.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8).

[4]叶旭.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2-0226-02

标签:;  ;  ;  ;  ;  

浅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