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疏散设计和火灾人群避难心理研究论文_邓京亨

建筑疏散设计和火灾人群避难心理研究论文_邓京亨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建筑火灾发生时,避难心理受到人员的认知水平、生理特征及火灾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且不同的个体之间显现出不同的特性。人员的疏散行为特征受到本能因素如“归巢性”、“从众性”、“恐惧性”等的影响,在实际火灾现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从生理特征上来分析,男性与女性在火灾现场的表现也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女性的本能“归巢性”、“大众性”及“恐惧性”特征表现要较男性大得多,为了更好的对火灾人员进行疏散,提高居民的火灾逃生能力,对建筑疏散进行详细的设计,对火灾人群的避难心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火灾;避难;疏散

一.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安全防火问题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化的楼层设计中,大量的现代化设备设施,例如电线、电缆、排烟排气排水管道、电梯间、走廊等,在火灾疏散设计上,要根据火势漫延的规律,及人员疏散的避难心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利于人员人身安全。

二、火灾时人群避难心理

人的行为是有一定的动机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中动机、目的、行为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由于远离安全与恐惧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心理和行为发生异常。在这种情形下,通过外界的环境影响,或者是自身认知等因素影响,会使行为具有发自本能的一些特性,行为具有无序性及多样性,根据这些心理表现,通过精心设计,引起人员的疏散行为,使建筑布局更加合理,人员更加安全。

1.受“归巢性”影响

火灾发生时,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本能的“归巢性”使人们寻找自己比较熟悉的路,或者是回归自己的家及房间,在寻找有利时机。这种本能,使人们习惯于走老路,走熟悉的路,对于陌生的楼梯苦于寻找或者是无意识寻找。例如在一些住宅高层中,一旦发生火情,大多数人是回归自己的家,然后在伺机逃离;或者是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店或者是商场,一旦发生火情,大多数人都是奔向电梯,很少寻找其他的出口。

2.具有趋光性及向阔性

趋光性在任何生物身上,均有这一特性,即向着有光亮的地方去;而向阔性则是人的本能,向着开阔的地带去。如果火灾发生,在建筑中,走廊一端亮一端暗的情况下,人们会向明亮的地方疏散,如果这些地方没有安全出口,那么这些地方反而是死角。

3.具有“恐烟性”

有些人害怕烟火,这是人类对恐惧出于的本能,建筑中一旦出现烟味儿或者是火苗,人们发现火势漫延开来的情况下,即使是临近出口或者是安全场所,人们也会向远离火势的方向奔跑,这说明,人类的本能在面临恐惧时,行为具有多面性,如果仅仅在一个方向设置一个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人无法脱险。所以在建筑设计上,应当为避难者设计两个方向的逃生路线,以防一端起火而另一端无法逃生。

4.从众性

这种特性,在恐慌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绝大多数人持着对集体的信任感,对任何事情不加思索,一味的跟着走。这种从众心理与特性,在火灾发生不知所措时,行为失态无法及时判断,“随大流”思想导致了人们跟随前面的人行动,缺乏自主的判断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的火灾疏散设计

1.设计上考虑“归巢性”特点

人们在遇危险时具有“归巢”的本能,在火灾发生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旦发生火险,最主要的是撤离现场到安全地带,而不是回归自己的“家”,这极大的增加了遇险的可能性,不利于快速逃生。所以一旦火灾发生,电梯是最危险的地带,火势引起断电,电梯极容易出现事故。而是应当从楼梯或者是室外楼梯快速撤离,如遇着火楼层无法出入,应当保持镇定,快速将衣服浸湿披到身上尤其是头上,然后寻找一线生机向下撤离,如果实在无法撤离,也要寻找其他机会,例如利用室外排水管道或者是寻找绳子、被单等拧成绳自救,最后,如果还不能逃离,那么寻找阳台或者是靠近救援队伍的窗户,等待救援。

通过这几点人们逃生的本能分析与逃生方法,在火灾疏散的设计上,应当在走廊或者是消防用具附近进行悬挂牌扁或张贴宣传报进行宣传与讲解,进行疏散知识与逃生技能的培训与讲解,使人们提高火灾时疏散能力,从而避免受到“归巢性”的影响,造成更多的损失。

2.设计上要重视人群的“趋光性及向阔性”

趋光性及向阔性也是人类在遭遇危险因素时的本能反应,所以建筑在设计及规划时,应当在开阔且明亮的地方,设计安全出入口及楼梯,以防火灾发生,能够快速将人引向平安地带。在电梯厅的开阔显眼位置设置上下楼的楼梯,以利于火灾时人流的疏散,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设计上要考虑人群的“从众性”心理

从众性的心理,不仅仅表现在火灾发生时,在其他的任何情形下,这种心理都会出现。尤其是在建筑发生火灾或危险时,人们总是习惯于跟随大家一起跑,根源于对集体的信任都向一个方向跑,且缺乏自主的判断。

为此,在建筑设计上,除了对多处安全出口进行配置以外,还应当明确指示出口位置,并配以指示灯或者是通过灯具诱导疏散,避免因为烟雾过大无法辨清方向,引起众人冲向一个出口阻滞行动。同时应急指示灯间距要在二十米以内为宜,绿色,具有穿透性,楼梯间的门上方设计安全出口灯照明,应有中英文EXIT标志。出口楼梯在设计时,要保证贯穿上下,避免中途拐弯或者是改变位置,应当直通地面或者是楼顶平台,以利于前后有出入。对于有地下室的楼梯,在通入地下时一定要有所指示,要明确且使人一目了然,避免从楼上冲下地下室往返形成人流堵塞,引起新的损伤。楼梯的耐火极限墙不能低于三小时,门也应当设计为甲级防火门,确保防火性能。

4.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建筑在进行防火设计时,应对人性本能反应进行设计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其他的几方面问题,一是总体布局,二是防火分区设计,三是构造设计,四是逃生路线设计,五是注意装饰板材的难燃化性,六是给水系统的设计,七是要有先进可靠的电子报警系统。

总体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建筑与其他建筑间的防火间距,要保证布局合理通畅;防火分区的设计,主要是考虑起火时对灭火及控制火势的问题,力争在单元内能够将火势控制住并扑灭的设计;构造设计主要考虑的是防火门及建筑墙壁对火势的耐受能力要达标,以保障火灾发生时门、墙、柱、楼板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给水系统的设计主要应考虑,消防给水时水量的充足,保障足够的灭火用水量以达到灭火设备所需要的水压;报警系统设计除了自动报警系统以外,还应考虑到排烟、疏散、排烟孔等的设计要合理细致,考虑周到全面,以利于人群的快速疏散与逃生。

四.结束语

火灾逃生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对火灾人群的避难心理进行研究,对建筑疏散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人群的避险能力,减少财产损失,根据火灾人群的避难心理,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与应急出口。

参考文献:

[1]陈永淇.白克釗.教室内布局对人员疏散影响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4.

[2]章孝思.现代高层商住楼综合体的防火安全[J].建筑学报.2014(3):126

[3]朱红兵.应用统计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8):37-41

论文作者:邓京亨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建筑疏散设计和火灾人群避难心理研究论文_邓京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