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影响作用的研究论文_李瑞

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影响作用的研究论文_李瑞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电力工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传输和销售电能的公共事业。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行业。由于电能是一种最清洁和最精确的可定时、定量加以利用的二次能源,并可实现一切能源的相互转换,因此电能的使用已遍及国民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之必须。

关键词:电力发展;中国经济;影响作用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用。

1.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

由于电能使用方便、安全、清洁,所以随之电力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电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当今社会,只要有人活动的场所,都是电力的市场,充足、可靠、优质和价格合理的电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是电力行业为之奋斗的目标。

电能应用的范围随着用电技术和用电器械的开发和商品化而不断扩大。电气照明器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已基本垄断了当今社会上太阳光以外的照明领域;电动机的出现,电力拖动成为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并为生产工艺上的自动化、运动化创造了条件;各种电加热炉窑的出现,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解决了其他冶炼方式无法达到的高温和特殊冶炼条件,提供了金属热处理加工特殊工艺环境;电焊的发明和技术进步,解决了其他焊接方式无法解决的焊接质量和难熔金属的焊接问题;用电解方法加工提纯金属取得了多种具有空前纯度的有色金属,满足了对其应用质量要求;食盐电解制出了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过去无法取得的重要工业原材料;电气化铁路的应用解决了陆地运输上的高速度、大运力、高陡度、无污染的运输手段,正在逐步取代蒸汽、内燃机车;各种家用电器的发明和技术进步,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饮食卫生,居住安全,仪表美观,文化生活环境的丰富等也都离不开电力。总之,当今社会,电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以电力为主要能源的庞大生产力。尽管新的一次能源不断涌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电作为能源是难以被替代的。这些新的一次能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要像核能一样转换为电能被社会所利用。

2.电能的应用是能源领域的一次革命

电能的应用是继钻木取火和蒸汽机应用后,人类历史上利用能源的第三次飞跃。在人类社会生产史上,蒸汽机曾为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能源密集型过渡起了先导作用;电能的应用推动了能源密集型生产的发展,开创了社会生产进入技术密集型的时代,创造出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电能的应用与电子技术控制手段相结合,为社会生产的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社会,电气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电力工业的出现和电能得以广泛应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产生的革命性质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为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包括大规模生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率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改善、产品质量的保证等。在这个意义上,电能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能还为技术进步和很多新型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像电子、电化学、核能等工业,只有靠应用电能才可能出现,在上世纪中所取得的科学和技术中的某些突破也只有在利用电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3)电能为创建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现代化文明奠定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电能所具备的发电、传输、分配和使用都在同一瞬间发生固有而独特的性质,电能同时作为商品和服务,将社会的所有成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有助于促进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与之相适应。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内,在扫除文盲和控制人口方面,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电使得更有效和清洁地利用矿物燃料,特别是煤,成为现实。目前,火力发电厂的全球平均发电率大约是30%,其中燃煤发电的最高效率大约是45%,燃气联合循环的为52%。各种电能终端用途的效率要比直接燃烧矿物燃料要高得多。

(5)电能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传统的一次能源资源开发条件日益恶化,一次能源开发所投入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日增,这部分递增的劳动价值,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能源的二次转换效率,抑制电能成本的上升;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能终端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使用电能通常比直接使用一次能源更为经济合理。

3.电气化时代的电力与社会密切相关

在电气化时代,电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公用性、发展依存性和反映敏感性三个方面。

(1)社会公用性。现代社会已进入电气化时代,电能成为社会必需品,一旦失去电能,社会生产无法进行,高速运行的社会流通领域无法运转,信息系统中断,居民的正常生活难以维持。为此,世界各国通常把电力事业作为公用事业,实行3项基本政策,即实行供电许可制,销售价格由政府管制,给予优惠的税赋、贷款待遇,以促其健康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电力企业以向社会提供充足、可靠、优质、价格合理的电能为目标,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2)发展依存性。电能消耗的增长以社会经济活动增长为基础,社会经济活动增长又以电能供应增长为条件,两者相互依存并显现出带有规律性的内在联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产品结构变化,对两者依存关系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重工业产值比重增加,综合单位产品(产值)耗电增加;反之则减少。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电能消耗的增长超前于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能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一次能源又受自然条件制约,开发备件日益苛刻,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再应用,一般可以提高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生产的上游产品,一般经历一个由农业原料到工业原料的过程,而工业原料又经历由天然矿石开采到工业合成的转变,天然矿石开采由于采掘条件日益变劣,也有一个耗电增加的过程,因而用电的增长超前于产值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可持续发展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促使能源特别是作为二次能源电能的节约使用技术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更由于社会单位产值中科技含量的比重日益增加而实物比重日益减少,因而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单位产值电耗的下降因素日益显著。

(3)反映敏感性。由于电能的生产与使用处于瞬间相互平衡中,因而社会经济活动与用电水平紧密相连,用电的变化也同时从电力生产上反映出来。

不同用户的用电负荷有不同的用电时间特性,防暑降温和采暖用电都是季节性出现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农业生产用电随季节和晴雨天气变化很大,居民生活用电多集中在夜间,电炊用电多集中在饭前。要求电力生产必须随着用电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发电出力和起停发电机组。

由于供应量之间反映敏感,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用电水平上迅速反映过来。如在政治动荡、经济危机、罢工浪潮涉及地区,其用电量水平随之下降;反之,政局稳定、经济复苏,其用电量水平也随之上升。因此人们常把社会用电水平的变化看作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结束语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充分发挥电力技术在社会经济、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平衡作用,使电力技术真正成为“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孙嘉平.电力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电力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2012,(3-5)

论文作者:李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电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影响作用的研究论文_李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