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市政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而由于政府与市政工程项目之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应用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导致过于追求所投资的市政工程项目的规模,而忽视了实际投资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过分追求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而忽视了工程建设本身的质量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传统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急需改变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未来的发展发现来归纳出更适合的管理模式,便于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城市建设步伐。本文将从市政工程项目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策、思考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1、代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市政工程项目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使用单位自主管理工程项目,导致由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导致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够规范的管理方式,在市政工程项目的组织、施工到最后验收,都出现或多或少的纰漏,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无法保证最终交付的工程的质量以及所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
在这种情况下,代建制应运而生。代建制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将政府的行政权力和市场资本很好的分离开来,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效的防止了政府内部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更好的保证了政府内部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廉洁清正。但由于代建制的资质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定义,在代建资质的选择问题上没有明确的依据可以遵循,导致实际选择的代建单位的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对于代理合同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代理管理内容的以及相关程序等概念都阐述的不够清晰,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实践水平不高而无法保证交付的市政工程项目的完成效果和实际收益。
2、三超问题严重
由于大部分的使用单位同时还是市政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的业主,因此就出现了部分使用单位选择由本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三超现象”的发生,所谓三超现象,就是工程概算高于估算、预算高于概算、决算高于预算,由于对于工程造价成本的错误计算,导致整体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市政工程项目大部分是公益性质,对其最终的投资效果也无法做出准确的预计和评估,而当作为工程项目的使用单位同时还充当了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角色的情况下,本应更好的解决了责、权、利三者更好的平衡与统一问题,但在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使用单位为了谋得更大的利益,私自扩大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将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调高,导致众多的钓鱼工程的出现,使得政府在投资过程中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投资的严重浪费,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滋生了贪污腐败,严重影响了建设市场的规范和良好运行。
3、管理模式过于分散
现阶段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多数取决于地方实际需求,而且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方面的工作也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规范和制度。
一部分地方的市政工程项目由政府全权负责,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验收进行全面的把控;一部分地方的市政工程项目专门设置某一事业单位委托进行全权管理;还有一部分城市地方则是专门成立公司企业,对其进行委托负责全权管理,而这种类型的公司企业所具有的职能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只负责市政工程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有的是及负责投资管理工作,又负责相关的工程建设工作。但无论是哪一种管理模式,都将原有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散化处理,而且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范可供依据,不利于政府的整体管理和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关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1、健全法规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自身的监督管理,同时对于代建制的推行和运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在规范制度方面,根据地方城市的不同需求,综合考虑地域差异等问题,归纳出更为通用的规范,以便于代建制在施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代建资质的选择方面,应重点关注代建单位的专业知识以及实施能力,对其进行全面的资质考察和评估,力求选择出更为适合市政工程项目的代建单位,同时注重代建合同的细节问题,将权、责、利等问题明确划分。在市政工程项目初期,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工程项目各关键环节中的技术把关工作,这就需要具备更加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才,因此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拥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是进行科学管理模式运行的坚实基础,更有利于保障市场工程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以及保证工程成本的更好把控等目的的更好实现,才能够更好的降低政府在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中所需面临的投资风险和压力,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2、加强工程项目控制
为了实现市政工程项目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注重更好的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和进度等因素,杜绝“三超现象”的发生就成了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在投资决策期间,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进行仔细、全面的核查与分析,对于整体工程建设项目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给出准确的投资预测,以及风险评估,综合考量之后作出最终的工程造价。
其次要求市政工程项目的参与设计人员作出最优设计方案,既注重工艺技术又注重经济效益。通过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详细分析之后,给出该市政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类设备的选型方案、整体市政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要求与规范,将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各关键环节所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全面的列举出来,并给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力求在工程造价预算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给出更为合理、科学的预算方案,有效的避免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额外工程支出,更好的减少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同时将预算方案以及建设工程所需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及相关数据均公开透明化,更有利于监督部门实行其监督管理职能,这种公开透明化的方式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政府内部以及参与单位内部出现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配合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整体市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3、监督管理专业化
我国目前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相当繁杂,如发改、财政、审计等职能单位,如此多的监督部门,导致在市政工程项目的进行中,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极其分散,使得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无法良好的协调,责任分工极其不明确,这种分散化的监督管理很容易造成事故问题出现后的责任推诿现象。因此需要正视市政工程项目过程中的监督体系的重要性,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实行更为合理、有效、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奖惩办法,明确政府作为市政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主导作用,规范各参与市政工程项目的各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职责,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特点,激发其参与市政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将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透明化,鼓励公众共同参与到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使得公众能够更为准确的意识到市政工程项目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督促其他参与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单位的工作态度与工程进度。
三、关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
在更好的完善市政工程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提高市政工程项目参与人员以及单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对于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还应当做好相应的市政工程项目的评价工作,对于市政工程项目从决策到投资再到施工,最后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将评价工作渗透其中,不单单是评价某一个市政工程项目,而是结合整体地域、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更为全面、准确的看出对该市政工程项目做出的预期判断能否顺利实现以及最终的收益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应当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争取在今后的市政工程项目中尽量避免类似失误,保障市政工程项目更好的进行。
四、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最终的目的是关乎着社会的良好发展和人民的切实利益,而市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其中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伴随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以及投资体制的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只有摸索出更为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使得市政工程项目更加有序、稳定的进行,从而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方圆.我国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02
[2]杨瑞.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实施特点以及动态过程管理模式的应用.企业技术开发【J】201308
论文作者:李吉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工程项目论文; 市政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单位论文; 政府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