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陈松[1](2021)在《“两针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陈姝[2](2021)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先予电动间歇牵引治疗2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采用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针刺取穴肾俞穴、腰夹脊穴、委中穴为主穴,三焦俞穴、曲池穴为配穴,均取双侧。试验组先予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2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予上述针刺治疗30分钟,每日1次。对照组及试验组均为每治疗5天,休息2天,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期间,两组各有2例患者因疗程过长自动退出而脱落。最终试验组及对照组均为28例。(2)符合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的腰椎JO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指数较对照组明显(P=0.000<0.05),说明试验组的治疗方案更能改善患者腰椎的主观症状。(4)受试后两组均可以改善VAS评分,试验组的VAS评分变化分值高于对照组(P=0.001<0.05),说明经治疗后试验组在改善疼痛方面更优。(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较前好转,且试验组改善指数明显较高(P=0.000<0.05),说明试验组更能改善本病对受试者的生活影响。(6)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2.987,P=0.08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更佳。结论:采用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疗效优于电动间歇牵引联合针刺疗法,前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程度更加显着,更能减少该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耿乐[3](2021)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苍龟探穴针法对于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等方面,以期为本病寻找一种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并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更多且有效的临床证据。方法:1.收治32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掷骰子法和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2.试验组:苍龟探穴针法选取腰部、臀部及大腿部穴位(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腰部阿是穴),次髎、委中、阳陵泉、昆仑不使用手法治疗。3.对照组:同试验组取穴,不行手法治疗。4.疗程:每周3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5.观察指标及采集时点: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等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时疼痛状况(Present PainIntensity,PPI)和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stion Score,JOA Score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8周采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实疼痛状况(PPI)于第1次治疗结束后采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采集。结果:1.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1)疼痛评级指数(PRI):组间比较:两组PRI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PRI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PR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变化(P<0.05)。(2)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VAS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VAS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3)现时疼痛状况(PPI):组间比较:两组PPI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PPI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PP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变化(P<0.05)。2.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组间比较:两组JOA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①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JOA评分会出现显着变化(P<0.05);②两组在治疗后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8周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变化(P<0.05)。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组间比较:两组ODI评分在治疗前、第4周、第8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ODI评分在第4周、第8周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变化(P<0.05)。结论:1.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显着的即刻止痛疗效,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相关评分,亦有着较好的远期疗效;2.苍龟探穴针法可显着改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较好。

余婷[4](2021)在《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察各证型的红外特征。其次采用灸感探查法对90例受试者的腰阳关、双侧肾俞、双侧委中进行探查,以有无热敏灸感为标准,记录各证型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热敏腧穴的灸感类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分布情况、热敏灸感规律;最后分别对比30例寒湿证和30例血瘀证患者的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分析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结果:共纳入90例受试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各项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红外热断层像检测结果:寒湿组腰阳关31.99±0.89℃,左侧肾俞32.21±0.74℃,右侧肾俞32.25±0.79℃,左侧委中30.11±0.52℃,右侧委中30.15±0.55℃,血瘀组腰阳关红外值33.52±0.87℃,左侧肾俞33.33±0.74℃,右侧肾俞33.31±0.76℃,左侧委中30.57±0.53℃,右侧委中30.52±0.52℃,对照组腰阳关32.95±0.62℃,左侧肾俞32.89±0.64℃,右侧肾俞32.93±0.63℃,左侧委中30.96±0.53℃,右侧委中30.92±0.49℃,相同腧穴两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如下:寒湿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6.67%,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右侧肾俞(17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16次)、腰阳关穴(8次)、左侧委中(4次)、右侧委中(3次),血瘀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3.33%,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腰阳关穴(18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9次)、右侧肾俞(8次)、右侧委中(4次)、左侧委中(3次),健康人群中热敏灸感出现率为13.33%,只在腰阳关穴(1次)、左侧肾俞(2次)、右侧肾俞(2次)出现灸感,双侧委中无灸感出现。热敏化腧穴红外特征结果:寒湿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2.98±0.49℃、左侧肾俞32.85±0.44℃、右侧肾俞32.89±0.43℃,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1.63±0.54℃、左侧肾俞31.47±0.42℃、右侧肾俞31.43±0.48℃,血瘀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4.14±0.52℃、左侧肾俞34.57±0.45℃、右侧肾俞34.69±0.41℃,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2.61±0.49℃、左侧肾俞32.79±0.41℃、右侧肾俞32.81±0.47℃,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化腧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寒湿证、血瘀证有热敏灸感的委中穴样本量较少,不具备代表性,故比较有无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对比时未将其纳入。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血瘀证两种证型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相比寒湿证型,血瘀证型呈现了高温态势。2.热敏化腧穴与非热敏化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TTM可作为热敏灸腧穴探查工具之一。3.寒湿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相似,但是热敏化腧穴出现部位、灸感类型存在差异。

周宏亮[5](2021)在《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椎突消胶囊对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探讨椎突消胶囊的临床疗效机制提供前期研究。方法:选取60例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位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功能锻炼),试验组加用椎突消胶囊,对照组加用塞来昔布胶囊,疗程2周。以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p65含量、血清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内、组间数据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为检测标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疗效评分、VAS评分、JOA评分、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作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IL-6含量、血清TNF-α含量、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2周的治疗期间,试验组1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占比3.33%(1/30);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胃脘部疼痛,占比6.25%(2/32)。两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突消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血瘀湿阻型LDH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毛发林[6](2021)在《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中医传统方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中医传统方法中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并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干预方式有机结合治疗模式广为推广的趋势下,以期待寻求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有机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本课题以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门诊或住院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照组1采用常规牵引治疗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照组2采用十一方药烫熨治疗。整脊手法治疗、常规牵引治疗、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3组患者ODI、VAS评分;评估3组治疗效果。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比较:(1)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与两个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1周、治疗两2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分别和对照组1、对照组2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3.ODI评分比较:(1)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1周、治疗两2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分别和对照组1、对照组2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4.治疗结束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效率为53.34%,对照组1的总有效率为86.66%,显效率为40.00%,对照组2的总有效率为83.33%。经过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常规牵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单纯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牵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和单纯十一方药烫熨治疗。2、整脊手法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方面相较于常规牵引治疗更具优势。3、整脊手法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提高十一方药烫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彭涛[7](2021)在《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记录、分析小针刀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lumbar disc herniation)患者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PTED,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2.探讨分析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的效果以及机理,并为临床上治疗孔镜术后残余疼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论证。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残余术后疼痛症状的住院患者60例。将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别分为三组:A组(针刀+中药组)20例,B组(针刀组)20例,以及C组(中药组)20例。三组患者在出现术后腰腿痛时,都给予常规补液、抗炎治疗;各组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不同的其他治疗方法:A组(针刀+中药组)予以针刀结合身痛逐瘀汤口服治疗;B组(针刀组)予以单纯针刀治疗;C组(中药组)采用单纯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三组治疗皆为2周1疗程,并记录每一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VAS评分、JOA评分,并对三组患者功能评价及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校验标准a=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情况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统计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时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中药组及针刀组均低于针刀+中药组,并两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针刀+中药组在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针刀组及中药组;JOA评分: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治疗前JOA评分,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而在治疗后4周时,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JOA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两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针刀+中药组在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效果更优。中医临床疗效:针刀+中药组共20例病例中临床痊愈10人,显效5人,有效4人,无效1人,改善率95.00%;治疗后针刀组患者临床痊愈6人,显效5人,有效3人,无效6人,改善率为70.00%;治疗后中药组患者临床痊愈5人,显效3人,有效5,无效7人,改善率65.00%。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2.针刀治疗联合身痛逐瘀汤口服这一治疗方法在治疗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应用。

杨思琪[8](2021)在《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纤维环断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脊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的一组症状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病变(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radiculopathy,LDHR)是指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的肌肉或皮节分布区疼痛、无力和麻木的临床综合症。而其中麻木和疼痛是LDH令患者最感困扰的两大主要神经根病变症状。LDHR常被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腰痛”、“痹证”、“顽麻”的范畴。目前临床上对于腰痛已有多种治疗方式,但针对以麻木为主的神经根症状的有效手段较少,临床疗效较差。针刀疗法在治疗LDH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刀神经触激术同时具有松解肌肉和触激神经的作用,在LDHR治疗中具有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针刀神经触激术缓解LDHR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本课题探讨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R的临床疗效,为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本病提供实践依据和循证依据。研究目的:1.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明确针刀神经触激术在LDH及神经根病变治疗中的作用,评价其与电针、常规针刀治疗相比,对改善腰部疼痛及神经根病变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治疗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指导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R的临床实践。2.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优劣,为神经触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研究方法:1.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刀科就诊并确诊为LDH并且伴有明显神经根病变症状的患者共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电针组、常规针刀组和针刀触激组,每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其他两组均采用针刀治疗,常规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松解术治疗,针刀触激组采用针刀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每周1次,连续干预4周。记录三组治疗结束后的疗效,疗效观察及评价标准选用VAS评分、JOA评分、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2.计算机检索已发表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论文,提取文献资料有效率、VA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数据后使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并评价异质性和评估偏倚风险。研究结果:1.通过VAS评分对比患者疼痛和麻木程度,治疗后两组的腰痛和麻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确改善(P<0.05),且针刀触激组显着优于常规针刀组和电针组(P<0.05)。2.通过JOA评分量表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情况,治疗后三组患者腰部活动障碍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针刀触激组明显优于常规针刀组和电针组(P<0.05)。3.Meta分析显示已有研究中神经触激术在治疗LDH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P<0.05),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结论: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R的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刀和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在本研究的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血肿、剧烈疼痛、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说明针刀神经触激术在LDHR的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可行。已有研究表明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疗效显着,安全性良好。

周蒋凯[9](2021)在《和营止痛汤加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和营止痛汤加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营止痛汤治疗PELD术后残余疼痛的机理,为中医药治疗PELD术后疼痛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脊柱外科40例LDH患者接受PELD手术治疗且术后仍有中度残余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半小时起加服和营止痛汤加减;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3、5天进行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后第2天检测白介素-6。结果: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都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患者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不同程度上升,且观察组恢复趋势更显着,两组患者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6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检测白介素-6,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营止痛汤能显着缓解术后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和营止痛汤抑制炎症因子、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邵银星[10](2021)在《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比研究接受内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和接受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牵引、针灸、练功)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总结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体影响,探讨产生疗效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内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安庆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招募符合诊断标准、病例完整,并按时按要求完成治疗的患者72名。其中,36名随机分组的患者行腰椎牵引、针灸及练功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36名患者在以腰椎牵引、针灸和练功为基础的常规保守治疗上加以内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所有患者经过为期两周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VAS、JOA、ADL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治疗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JO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IL-1β、IL-6、PGE2、TGF-β1、TNF-α、NO、5-H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IL-1β、IL-6、PGE2、TGF-β1、TNF-α、NO、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临床有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炎症因子含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二、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2)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不良事件
        2.6 伦理要求
    3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分析
        3.1 腰椎JOA评分比较
        3.2 VAS评分比较
        3.3 腰痛ODI评分比较
        3.4 两组疗效评价比较
        3.5 不良反应
讨论与分析
    1 立题思路
    2 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及针刺治疗
        2.1 热磁横波运动牵引治疗
        2.2 针刺取穴依据
    3 作用机制分析
        3.1 准倒悬自重腰椎牵引技术模拟中医倒悬牵引法的作用机制
        3.2 人体脊柱横波运动技术模拟中医推拿疗法——牵抖法的作用机制
        3.3 光热治疗环的作用机制
        3.4 磁场治疗的作用机制
    4 关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LDH的分析
    5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研究结果分析
        5.1 观察指标
        5.2 观察指标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果差异分析
        6.1 中医方面
        6.2 西医方面
    7 课题创新性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腰痛的思路与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认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苍龟探穴针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干预方法
    4 临床疗效评定
    5 技术路线图
    6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4)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意外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处理
        1.4 医学伦理原则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基线比较
        2.3 红外检测值比较
        2.4 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
    3 分析讨论
        3.1 选题依据
        3.2 应用TTM检测的依据
        3.3 病种及选穴的依据
        3.4 结果分析
        3.5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3.6 研究的展望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5)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临床治疗分组方法
        4.2 基础治疗
        4.3 分组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血瘀湿阻证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5.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积分
        5.3 临床疼痛的测定
        5.4 血清观察指标采集
    6 不良反应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1.7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含量比较
        1.8 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含量比较
        1.9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 含量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含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
        2.6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血清IL-6 含量比较
        2.7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
        2.8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疾病的理论基础
        1.1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LDH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LDH的治疗
        1.4 导师对血瘀湿阻证的认识
    2 关于椎突消胶囊
        2.1 椎突消胶囊的由来
        2.2 椎突消胶囊的组成及配伍关系
    3 关于NF-κB信号通路
    4 基础治疗分析
    5 观察结果分析
        5.1 椎突消胶囊对血瘀湿阻证候的影响
        5.2 椎突消胶囊对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影响
        5.3 椎突消胶囊对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IL-6、TNF-α含量的影响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医诊断标准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临床疗效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资料收集
        3.3 治疗方案
        3.4 安全性评定分级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5 统计学相关处理
    6 研究结果
        6.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6.2 VAS评分比较
        6.2.1 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组间VAS评分比较
        6.2.2 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
        6.3 ODI评分比较
        6.3.1 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组间ODI评分比较
        6.3.2 治疗前后组内ODI评分比较
        6.4 患者疗效比较
讨论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及其发病趋势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发生机制
        2.1 现代医学对炎症刺激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神经机械压迫机制的认识
    3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4.1 保守治疗
        4.1.1 中药内服治疗
        4.1.2 针灸治疗
        4.1.3 针刀治疗
        4.1.4 中药烫熨治疗
        4.1.5 西药治疗
        4.1.6 手法治疗
        4.1.7 牵引治疗
        4.2 手术治疗
        小结
    5 治疗方案选用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6.2 VAS评分结果分析
        6.3 ODI评分结果分析
        6.4 疗效结果分析
        6.5 不良事件分析
问题和展望
    问题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词列表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结果
    3.1 VAS评分
    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3.3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4 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
4 讨论
    4.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上的认识
    4.3 PTED术后残余疼痛
    4.4 针刀治疗PTED术后残余痛的研究
    4.5 身痛逐瘀汤对PTED术后残余痛的研究
    4.6 研究结果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变的认识
        1、病名
        2、病因病机
        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4、小结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病变的认识
        1、概述
        2、解剖与生理
        3、病因病理
        4、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变的症状与体征
        5、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6、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进展
        7、小结
    第三章 针刀神经触激术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1、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原理
        2、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3、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器材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疗效评价指标
        2.6 不良事件与安全性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与分析
第三部分 文献研究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结局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纳入流程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3、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讨论与思考
    1、目前针刀神经触激术的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
    2、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变的有效性探讨
    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病变的安全性探讨
    4、针刀神经触激术的中医原理探讨
第六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和营止痛汤加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
        1.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腰痛的症状
        1.4 治疗现状
        1.5 中医对PELD术后疼痛的认识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现状
    3.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研究现状
        3.1 PELD的应用
        3.2 PELD的研究现状
        3.3 LDH术后复发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不良反应和处理
        2.4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VAS、JOA评分比较
    3.3 白介素-6指标
第四部分 讨论
    1. PELD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
    2. 和营止痛汤的现代研究及药理分析
        2.1 和营止痛汤的现代研究
        2.2 和营止痛汤的组方思路
        2.3 和营止痛汤的药理分析
    3. 结果分析
    4.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
        1.1 定义
        1.2 流行性病学研究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2.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研究
    3.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研究
    4.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的研究
        4.1 气滞血瘀证
        4.2 风寒湿滞证
        4.3 湿热痰滞证
        4.4 肝肾亏虚证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5.1 针灸治疗
        5.2 腰椎牵引
        5.3 推拿手法
        5.4 正骨手法
        5.5 练功治疗
        5.6 内服中药治疗
        5.7 中药熏洗治疗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病例的来源
    2.病例的选择标准
        2.1 临床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病例脱落标准
        2.5 病例终止和剔除标准标准
        2.6 注意事项
    3.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方案-对照组
        3.2 常用中医综合方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
        3.3 .注意要点
    4.评价指标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2 化验指标的测定
    5.安全性观察指标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7.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7.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定: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化验指标的评定:
        7.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8.讨论
        8.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8.2 炎症介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8.3 中医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探讨
        8.4 独活寄生汤方药分析
        8.5 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8.6 存在问题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两针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热磁横波运动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D]. 余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 周宏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整脊手法联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毛发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7]针刀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D]. 彭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文献研究[D]. 杨思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和营止痛汤加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D]. 周蒋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邵银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三维牵引综合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