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论文_ 王新苗

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论文_ 王新苗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新苗 271199

【论文摘要】良好、高效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然而,很多教师却忽视作业布置的质量,一味应付了事,导致作业布置重复机械,效率低下。

【关键词】兴趣 潜能 效率 实际 分类

正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心设计练习题,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也是提高作业批改质量,提升作业批改效率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综合考虑所教班级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充分把握好度,从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开始,在备课中精心筛选与所新授内容相关联的练习题,及时讲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立足实际,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我认为设计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难度把握,有效设计数学练习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性化比较弱的学生,要立足于课程体系中的双基,由易到难。同时,练习题的量要适中,要把题量与速度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还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题的形式受制于内容,但是形式能够促进内容的有效实现,练习题要以列式,计算为主,配上一些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比如我们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的学生列竖式已经很熟练了,但是还有半数学生在列竖式时还要紧皱眉头,想半天才列出竖式,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整除的竖式入手多练,熟练了之后再做一些有余数的竖式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做的慢,一个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一个是乘法口诀不熟练,因为除法竖式中用到乘法口诀和减法,还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计算中除了末尾的0要写以外,中间过程减出来的0都不写。

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练习题,在教学中采取过关练习的强化训练,是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如果是哪个学生不会,或者是做题速度太慢,要及时分析造成不会和慢的原因,进行过关练习,强化训练,指导解决,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到,有的学生做题太慢,大部分是不会做,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贪玩,光拿着笔不写字,对于大部分不会做的题,老师就不能让学生继续死做题了,而是要停下来讲解,可以让会的学生讲解,老师听了后加以补充,学生明白怎么做了再去解决问题,会更好一些,然后再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加以熟练。

三、避免误区,设计习题有的放矢。

我认为挑选数学练习题需要避免的误区是:照搬资料,模仿操练;简单拼盘,缺乏目标;追求形式,缺乏内涵;追求难度,层层拔高。练习题的设计原则应该是有的放矢,宁缺毋滥。这里的“的”是题的内容指向重点,难点和薄弱点,表现为基础性,拓展性和针对性。练习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与根本呼应,注重核心内容的落实,与整体相连,注重前后知识的沟通,与思想结合,注重思想方法的蕴伏,与主题想适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规律。综合题目要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交叉综合,打破章和块的界限,以题目的相对难度取代综合体的绝对难度。不在于题目练得多,而是要练得精,要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比如我们在做关于“克、千克、吨的认识”的练习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他们不像大人那样经常自己买各种东西,对于重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一个物体的重量在他们的脑子中还比较肤浅,很多是死记硬背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课下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多注意一个物体的重量,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老师在课堂的讲解只是叫学生看看图片,注意一个物体的大体重量和单位。平时生活中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不好区分,学生很容易弄混,可以投影多出一些各种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再回家用手提起来感受一下重量。

综合练习要涉及各个章节的内容,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动手操作题,解决问题。各种题型都要练。做完后根据做题情况,把出错比较多的重点讲解,再练习。

论文作者: 王新苗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论文_ 王新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