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在龋源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杨青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在龋源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活髓保存治疗成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20颗患牙)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19颗,治疗失败1颗,成功率为95.0%;对照组患者(25颗患牙)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15颗,治疗失败5颗,成功率为 75.0%;观察组患者中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龋源性牙髓炎

龋源性牙髓炎是常见口腔疾病。龋源性牙髓炎发生后可导致牙体损伤,也可导致牙列残损。细菌作用和其他因素对龋源性牙髓炎形成其中重要作用,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芽组织发生慢性破坏。龋源性牙髓炎发病早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发展为龋源性牙髓炎。去髓术和干髓术等是治疗龋源性牙髓炎的常规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龋源性牙髓炎病例,观察氢氧化钙糊剂对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上述患者在就诊前没有实施过任何的治疗;排除就诊前实施过其他对牙髓有影响的治疗、合并有根尖周炎病例、牙龈病变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而完成本实验病例。观察组患者20例,共20个患牙,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37.6±5.8)岁(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9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共20个患牙,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8.9±6.1)岁(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0岁)。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成功后进行治疗,常规备洞操作,采用球形钻把患者口腔牙髓部分的腐质进行去除,把穿髓点暴露,避免损伤到患牙的牙髓组织,而后实施开髓处理,在患者患牙腐质去除过程中要采用生理盐水(常温)对患者牙髓部分进行反复冲洗,而窝洞进行消毒,消毒后并吹干,把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敷在患者的近端牙髓部分和牙髓点部分,厚度约为0.3mm,而后实施盖髓处理。患者治疗7 d后没有明显的其他异常症状时,采用粘固粉实施填充。而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随访过程中查看患者的牙髓存活情况。对照组患者术前对龋源性牙髓部分进行清洗处理,清洗过程中应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冲洗,对窝洞干燥,在常规麻醉成功后进行,其他步骤和观察组相同,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实施盖髓操作和处理。

1. 3 疗效评定

治疗效果分为成功和失败。患者治疗后,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感,牙齿的咀嚼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显示牙髓活力正常,患者牙髓没有发现病变(X线片检查显示)提示患者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效果评定为成功;患者的活髓保存治疗没有成功,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患者的患牙遇到冷热后疼痛,患者的牙髓功能并没有显示恢复,牙髓活力异常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牙周有阴影、稀疏等表现,出现自发性疼痛,临床效果评定为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保髓成功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P <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活髓保存成功与失败情况:观察组活髓保存成功率和对照组活髓保存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75.0%。观察组活髓保存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活髓保存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龋源性牙髓炎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到患者的牙质深部,随着牙髓组织的修复下反应,修复性牙本质也随即出现,而牙髓就会表现出轻度的慢性炎症,并呈现出一系列相关病理变化。人体的牙髓组织结构具有疏松的特点,同时含有大量的血管,血管中伴随着神经和淋巴组织;牙髓炎早期,细菌感染程度比较轻,为患者实行治疗时,只需要对牙髓炎进行引流处理,以有效降低牙髓腔中压力,进而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如果患者的牙髓炎逐渐发展成为年轻恒牙,加上牙髓腔中的血管数量较多,血流较为丰富,说明患者的牙髓组织功血能力较强,这些基础条件均为龋源性牙髓炎的保髓治疗起到良好的奠定作用,有助于患者保髓治疗操作的开展。

保髓治疗成功的关键性条件为选择适宜的盖髓糊剂,长期的临床治疗上,主要选择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保髓治疗中的盖髓糊剂,主要成分有为氧化锌和丁香酚,为患者实行盖髓处理后,糊剂会逐渐硬化,同时还能够对多种细菌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如葡萄球菌等;但是丁香酚含有部分神经毒性,会对患者根尖组织的炎症产生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患者保髓治疗的成功性。而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中的氢氧化钙能够促进牙髓组织结构的恢复,增强其自我修复作用,逐渐将牙髓部分的细胞分为牙本质样细胞;氢氧化钙能改善患者口腔中的血液循环状态,钙离子逐渐进入牙本质的基质内后,可以发生钙化作用,钙离子发生的钙化作用也能对牙本质起到良好的自我修复作用,随着钙离子转变为磷酸钙沉淀后,形成了牙本质桥状结构,促进露髓孔的修复,增强牙髓的保护作用。

此次研究中,也有应用到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作为该糊剂主要成分的碘仿能够有效吸收牙髓病灶的渗出液;同时,碘仿还能游离到牙髓组织的外部结构中,增加了杀菌的效果,延长了杀菌力度的持久性,有利于牙髓组织创面的愈合。碘仿与氢氧化钙相联合应用后,还能进一步提升氢氧化钙糊剂对细胞的控制效果,增强其抗菌能力,促进牙髓组织功能的恢复。从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选择碘仿氢氧化钙糊剂为患者实行活髓保存治疗,相对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保存治疗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可提升患者的活髓保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莉,宝立荣.氢氧化钙制剂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151-152.

[2]张文奎,刘勇.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前牙冠折露髓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1,6(3):351-352

论文作者:杨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在龋源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杨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