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分析论文_吕阳阳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分析论文_吕阳阳

六安市裕安区审计局 安徽六安 23701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质量,使建筑市场迅速发展。工程量清单定价模型基于工程量清单。数量清单以综合单价的形式定价。综合单价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国家规定的各种法规。固定价格中的单价仅包括直接成本。除管理费,余额,利润和其他相关费用外,单价不完整,不能直接反映子项目或子项目的总价,不利于审查和调整子项目的单价。

关键词:建筑造价;工程量清单;管控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由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等,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及市场竞争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考虑施工中各种风险因素做出合理的自主报价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1、统一的计价规则。通过制定统一的计价规则,来强制建设各方统一遵守执行。

2、有效地控制工程消耗量。通过政府统一发布消耗量标准,防止企业随意盲目地扩大或者减少消耗量水平,来保证工程质量。

3、彻底放开价格。将工程工料机利润管理费等价格全面放开。

4、自主报价。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企业定额或者参考造价部门的消耗量定额自主报价。

5、形成有序地市场竞争价格。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影响的作用

1、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规范了投标方资料内容,有利于投标方工作的统一性。在清单计价模式中,招标单位统一下发工程量清单,这么做实现双方计价内容标准的统一。防止施工单位对工程量的高估冒算,实现了减少误差、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2、清单模式提高了企业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好地体现了在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市场竞争。在清单计价模式中,投标方是投标过程中具有自主决定报价的权利,投标方的报价直接影响了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推进科技的创新,更好的加强管理,实现长久地发展。

3、工程量清单的投标价格直接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由于受工程变更的影响较小,因此有利于建设单位掌握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避免造价的失控现象发生。

三、工程量清单体系存在的缺陷

1、无法满足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现行工程量清单满足了项目中期即施工招标投标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需要,但与前期估、概、预算和后期决算的关联性差,三个阶段造价管理体系不对应,分项和口径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各阶段的造价数据相对独立,不能形成造价数据流,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因此,项目各阶段造价数据不能无缝对接并与管理成果脱节,无法进行各阶段造价数据的直接对比分析和连续性管理,不能完全发挥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整体绩效,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2、造价数据多次拆分与汇总,资源浪费

工程量清单与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管理体系和项目划分不一致,从上一阶段至下一阶段都要重复至少一次的拆分、汇总工作,而拆分与汇总工作缺少信息化工具,全由手工完成,使得效率低下,造成人力资源的重复浪费,增加数据拆分后的不准确性。

3、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当前工程量清单只针对工程费用部分有完整的规范和要求,缺少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标准划分和界面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建设单位存在差异性。如财政、发改、城乡建设管理三个部门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分类、约定均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造价数据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程度低

每个项目自拟一套工程量清单,清单分项设置及工作内容界定不清晰,项目特征不一致,以及造价人员的理解分歧,对专业和分部的划分也不相同,例如:通风空调的电气工程,有的项目归入通风空调工程,有的项目归入电气工程;而且还存在各阶段各算各账,各按各的算法,各考虑各的成本,最终形成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造价文件和数据,相互之间无法对照、检查、分析,不具备可比性,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更加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5、估、概、预算以及利用定额测定的工程量清单难以敏锐和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

定额计价模式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和施工方案的变动性考虑不足,更新较慢,而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市场定价的方法能及时捕足市场微小的变化。但定额计价体系和清单计价体系衔接不畅,在项目前期是以定额为核心的计价方式编制概算、预算、控制价,在项目中,后期是以工程量清单为核心的市场计价方式进行招标、计量和工程结算。定额体系的构成和清单计价模式的分部相互不对应,估、概、预算项目体系中的分部、分项及清单开项划分也不对应,缺乏关联。造价估、概、预算以及利用定额测定的工程量单价均难以敏锐和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工程量清单计算的方法在建筑造价里的应用

1、合同签订和管理。合同是双方对招标成果的认可;是招标之后、开工之前双方签订的工程施工、付款和结算的凭证。合同的形式应在招标文件中确定,并在投标函中作出响应。要对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严格把关,明确工程变更、索赔、合同价款的支付以及调整方法,明确开发商和承包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签证行为进行规范,降低不必要的纠纷。同时签订完合同之后,还需要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

2、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要有效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必须加强对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量清单的制定也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展开的,因而图纸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工程量清单的计算,影响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进而导致工程量清单不能完全反应工程建设全部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项目变更、索赔频发,从而增加工程成本,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

3、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做好工程施工材料的造价控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造价和质量,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用量和价格的控制。还需要做好材料控制,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的出现。(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问题。设计变更将改变工程量,改变施工成本,导致施工造价超预算问题,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工程设计变更。(三)施工过程中重视变更洽商和现场签证的管理。建立工作日记,记录工程变更、工程洽商,绘制进度与投资网络计划图,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处理程序,及时、准确作出处理办法,以免会影响工程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合同纠纷。为了防止出现事后签证与竣工一起办理签字手续的现象,在现场签证时预算与审计必须一同参加,不仅如此还要对签证范围进行核查,看看有些项目该不该签,有些是否在合同范围内等,所以一定要做好变更洽商签证审查工作,对所有变更洽商及签证都应该以文字形式记录并整理归档,并及时核对资金情况,发现影响较大时及时汇报,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

4、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竣工结算是工程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人员要了解熟悉各种和造价有关的证据资料,防止出现工程量冒算,变更洽商签证重复计算等现象,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合同文件进行结算、评定、审核,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严把最后一道关。

结束语

鉴于清单模式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改变了传统造价的计价制度,规范了建筑市场的资源分配,从而推动了市场化的进程,确立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提高了造价管理的水平,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在基于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对建筑造价形成更加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文斌.施工企业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控制[J].价值工程,2017(30):193.

[2]赵成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城市建筑,2018(26):332-335.

[3]高晓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2019(13):207.

论文作者:吕阳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分析论文_吕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