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现场应用论文_赵忠显,盛春芝

煤矿井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现场应用论文_赵忠显,盛春芝

山东省郓城煤矿 山东省 2747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煤矿资源需求的剧增,国内煤矿开采力度大大提升,开采深度不断延伸,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也在增加。现阶段,我国大中型煤矿的开采深度大约在700m左右,一些煤矿深度可达1500m。采矿深度在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导致的灾难事故也在不断增加。显然,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需求量日益剧增,煤矿开采深度也将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危害将成为煤矿开采的重大威胁。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冲击地压的防治研究,为采矿产业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技术

1工程概况

防治工作面位于七一采区西翼皮带上山右侧,靠近F7-14断层(H=55m∠75°),工作面内遇F7-13、F7-11断层(H=8m∠70°),切眼靠近F7-10断层(H=10m∠45°)与2号煤矿毗邻,东邻3下7110采空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地面投影为A镇西约800m,北风井西北约1500m。地面标高为+51.5m,工作面标高为-560~-672m。7112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整体呈一单斜构造,轨道巷靠近F7-14断层(H=55m,∠75°),切眼靠近F7-10断层(H=10m,∠45°),次生裂隙发育;根据物探资料显示,工作面内有F7-11断层及F7-13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7112工作面处于F7-14断层西侧的一个水文单元内。根据各含水层的赋存特征,影响工作面回采安全的含水层有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和侏罗系砂砾岩含水层。3下煤上距侏罗系20~150m,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及侏罗系砂砾岩含水层为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井下位于七一西翼皮带上山右侧,靠近F7-14断层,工作面内遇F7-13、F7-11断层,切眼靠近F7-10断层与金庄煤矿毗邻,东邻3下7110采空区。煤层厚度变化大,厚度5.0~8.6m,平均6.5m,煤层局部含一层厚约0.3m的炭质泥岩夹矸。运输巷中部煤层较厚,厚约8.6m。基本顶:中砂岩,厚度13.0~60.0/50,灰白色、钙质胶结、具斜层理、长石、石英为主,局部夹砂质泥岩,f=8-10;直接顶,粉砂质泥岩,厚度0~4.0/2.0,浅灰色、粉砂泥质结构、水平层理、松软、风化、易冒落,f=3-4;直接底,粉砂质泥岩,厚度2.5~3.8/3.0,灰黑色、粉砂质,中硬,易破碎,泥质胶结,硬度系数f=3-5;基本底,细砂岩,厚度20~35/25,浅灰色、致密、具水平层理;硬度系数f=6-8。

2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原理

由“应力三向化转移”原理可知,大直径钻孔卸压含有冲击地压危险的一些局部位域。通过采用大直径钻头进行钻孔,是的巷道一定深度位置的围岩产生结构破坏,从而造就一个弱化区域,使得巷道周边围岩内部的高级别应力朝向深部地区转移,于是巷道周边的附近边围岩体存在于低应力区,一旦出现冲击地压,首先大直径钻孔的空间可以使得冲出的煤粉快速被吸收,使煤体被防止冲出,其次卸压区内部顶、底板间的闭合反应,使其产生了“楔形”阻力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阻止煤体的冲出。

3采煤工作面层大直径孔参数设计

煤层内大直径深孔的卸压参数集中包括孔口高度、钻孔深度、钻孔直径和孔间距。孔间距需要依据冲击危险程度、煤层硬度、煤层埋藏深度等等来确定,一般来说小于等于3m;钻孔深度则应当保证卸压后的煤层位于约等于煤体不易冲出(阻力大于冲出力)和三向应力状态;为了便于进行施工,孔口的高度常常等于0.5~1.5m;钻孔直径往往等于120~150mm。根据工作面的开采条件,轨道巷冲击危险程度整体较高,对于中度、高度危险区域,实施大直径钻孔卸压,运输巷周边均为实体煤,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低,对于高度危险区域,实施大直径钻孔卸压。施工方案:孔径120~150mm,孔深20m,孔间距2m,垂直巷道走向、平行于煤层层面进行施工。采用ZQJ-300/6型气动架柱式卸压钻机进行施工。

4动态危险区卸压解危措施

对于动态危险区,首先利用钻屑法进行检验。如果煤粉超标,说明该区域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应对危险区域进行冲击地压解危处理。采用大直径钻孔进行卸压。钻孔参数:孔径120~150mm,孔深20m,孔间距1.5m,垂直巷道走向、平行于煤层层面进行施工。一般程度上来说,“危险区”使用煤体深孔卸压的方法后,都能够实现较为妥善的开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卸压孔打设完毕后,在工作面进行前进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检验和监测卸压区域的冲击地压的危险性,非常要留意在卸压后,应力可以及时“恢复”。

5效果检验

对危险区实施治理后,需进行效果检验。根据田陈煤矿目前的装备条件,可采用冲击地压监测系统进行效果检验,同时配钻屑法。工作面回采前,根据不同区域的冲击危险等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冲措施。监测达不到预期效果或冲击危险未解除前,不得生产。

6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6.1安全防护措施

6.1.1严格执行防冲有关措施制度,人员进入前必须首先进行安全检查,确定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方准进入作业地点。

6.1.2工作面超前150m范围内不得存放刚性材料、备用闲置物料,临时回撤单体支柱等支护用品可以码放在非行人侧,高度不得超过0.8m,并且要使用2分以上钢丝绳生根到帮部钢筋梯上,生根不少于2道,工作结束时回撤支护用品必须转出。

6.1.3两巷管线的吊挂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并确保吊挂生根牢固可靠,铁质管路吊挂高度上缘距底板不得超过0.6m。两巷冲击危险区域内锚杆、锚索端头应用12号铁丝缠绕端头2圈对角生根到金属网上。

6.1.4安全主体责任单位要在工作面超前25~40m的巷道内、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设置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当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人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

6.1.5冲击危险区人员严禁摘掉安全帽,必须系好帽带,不得坐在巷道底板或物料上休息、逗留。

6.1.6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保护好冲击地压在线监测设备,严禁人为损坏,发现不能正常工作时要及时汇报防冲办公室,不得随意处理。

6.2限员管理措施

工作面生产期间必须实行封闭式挂牌管理,在明显位置设置拦绳网,悬挂冲击危险区封闭管理警

示牌和限员管理牌,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

6.3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6.3.1正常生产后工作面推进速度控制在5m/d以下,煤层变薄、一次采全高时可以适当加快推采进度,但要做到匀速推采。

6.3.2停产3天以上,恢复生产前一班,必须鉴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无冲击危险方可开工生产。

6.3.3两巷断面缩小严重时,及时扩修,人行道宽度不低于1.0m,巷道高度不低于1.8m,对变形严重和失效的单体、钢梁等及时进行更换。

6.3.4严格初撑力管理,每班安排专人对支架、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二次注液达到规定要求。冲击地压高度危险区域,巷道压力显现现象明显处,及时进行扶棚或套棚支护。

6.3.5采用合理的综采放顶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保证采空区顶板充分冒落,不留悬顶。

7结语

不正确的开拓开采方式一经形成就难于改变,临到煤层开采时,只能采取局部措施,而且耗费很大,效果有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冲击地压认真地进行测定和预报工作,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冲击地压事故。

参考文献:

[1]王永利.浅谈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应用[J].民营科技,2013,06:18.

[2]徐厚学.江合煤矿煤岩层冲击地压危险性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李静.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技术,2012,02:69-71.

论文作者:赵忠显,盛春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煤矿井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现场应用论文_赵忠显,盛春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