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沈勇生

(福建省漳州市福康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单纯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以及PSQI评分分别为(5.28±2.87)分和(4.32±2.3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增强疗效的作用。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105-02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抑郁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了探究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

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8.82±5.68)岁;平均病程(6.22±3.51)个月。

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7.16±5.61)岁;平均病程(6.35±3.64)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纯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J20100165,H. Lundbeck A/S生产):口服,10mg/天,可根据病情调整至10~20mg。

观察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同对照组。认知行为治疗如下:(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多予以患者关心、体贴、理解、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多与其沟通交流、心理开导、安慰和鼓励,建立彼此相互信任的关系。(2)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情况、工作经历、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等。(3)重建患者认知: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采取放松疗法、布置作业、生物反馈治疗、鼓励患者参与制定活动计划等措施,并伸入心理互动,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识别和控制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教会患者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老年抑郁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分别统计总有效率、HAMD以及PSQI评分,具体如下:

总有效率: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显效:无不良情绪、,无其他症状;有效:无不良情绪,其他精神症状改善,但未完全康复;无效:不良情绪及其他症状均为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HAMD评分: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估患者抑郁等情况,量表涉及抑郁等14个项目,总评分0~64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PSQI: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总分0~21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HAMD评分以及PSQI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n=50,(%)]

3.讨论

老年抑郁症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精神类疾病,据统计,社区老年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可达15%左右[2]。老年抑郁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针对老年抑郁症,临床上常采取药物干预的措施以缓解患者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选择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时,首先考虑的是不良反应问题,再者才是疗效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采取药物干预需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因此首选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起效快的药物才是关键。艾司西酞普兰具有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能作用,起效快,对抗抑郁症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同时其选择性强,对其他受体亲和力低,故而不良反应轻,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有学者指出,认知因素是引起人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消极的认知是产生抑郁的根源[3]。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技术,可以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和不正确认知。积极正确的认知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的不良情绪,提升其社交技能。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而HAMD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可见,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增强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天明,徐美娟.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86-187.

[2]贾璐,蒙华庆,徐中林,李秋怡.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对患者认知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9):2652-2654+2658.

[3]吉丽.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74-75.

论文作者:沈勇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沈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