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论文_刘晓静

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论文_刘晓静

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术前术后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较高发生率以及心理障碍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分析PCl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原因、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强调心内科医生应及时识别PCl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并以“双心医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精神医学及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同时对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冠心病PCl患者,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后也要进行心理精神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以便有利于PCl术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PCI;术前术后;心理障碍;识别;处理

一、前言

近年来,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其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心理障碍对PCI术前术后患者的影响

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其发生发展与行为特征和情绪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精神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性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可引起儿茶酚胺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量分泌,使血压有较大波动。血液粘稠度增加,加速了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冠脉狭窄、供血不足。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可以作为“扳机”促发冠心病的发作或复发,当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生活中遇到这些负性的应急性事件时所引起的应激性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愤怒、激动等,会导致心跳速度、节律以及心搏出量的变化,严重者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三、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与识别

1.PCI术前术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介入手术本身就是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因而患者易产生诸多的心理障碍,可概括成以下具体原因:(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发病急,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担心介入治疗会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质疑术者的技术是否熟练以及手术能否顺利、会不会出现术中及术后的急性并发症,担心影响术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又怕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引起家人的冷淡、失去单位的职务及原有的待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对冠心病的恐惧感,认为自己的病很严重且不能根治,稍有不适感就认为是病情加重,甚至把一过性的牙痛、左肩背及手臂痛、胸痛都当成是心绞痛发作,要求服药或住院治疗,并对家属和医护人员对他的重视程度很敏感,易产生怀疑,怀疑家人或医生对自己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3)住院后由于医院的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原来的饮食起居和休息睡眠等生活规律被打破以及对疾病充满恐惧,故患者易烦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PCI术前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在术中发生冠脉痉挛的风险要明显大于无睡眠障碍的患者。

2.术前术后心理障碍产生的机制

抑郁和焦虑已经被认为是影响心脏病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贯穿于心脏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二者是PCI术前术后主要的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涉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脑中诸多的生化物质或(和)系统亦参与了抑郁焦虑的病因与病理学过程。

抑郁和焦虑还可以通过介导血小板的活化来影响PCI的治疗效果。抑郁、焦虑患者往往伴有很复杂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收缩血管、加速血小板集聚,还可以增加血小板对其他激动剂的反应性,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四、PCI术前术后心理障碍的干预

1.非药物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非药物干预的作用和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各种类型,各种程度的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均可采用或联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治疗,常用的技术为倾听,指导,解释,保证,鼓励,同情和支持等。具体措施:(1)认真听取并全身心投入患者的主动述说,主动了解患者的要求,恰当地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适当地鼓励和引导以便了解病史和问题的症结、不仅用耳,更要用心去倾听,有思考有重点地倾听,能通过患者的述说了解症状的主线索以及患者的诉求、注意有体察的倾听,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孤独感,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2)倾听之后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对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症状给予合适的解释,认真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适时给出积极,健康的意见、采用口头及图片的方法向患者介绍心脏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狭窄的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治疗方法,讲解手术的目的及术中,术后的配合,康复中注意事项,同时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PCI的最新进展,治疗方法及手术治疗成功事例、凭借热忱,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争取患者的信任。

2.药物治疗

心理障碍用药应符合以下的治疗原则:诊断明确,全面考虑,个体化合理用药;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用足够长的疗程;如无效,可以考虑换药$同类另一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一般不主张,种以上药物的联用,在用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以提高药物的依从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PCI术前术后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策略与过程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伍碧,刘俊荣.家庭因素对住院患者知情同意认知影响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5(10):60-62.

[2] 黄国明,黄绍烈,钞雪林,等.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5(02):115-116.

[3] 张虹,李利平,李典琳,等.音乐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09):88-89.

论文作者:刘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PCI术前术后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理论文_刘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