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均论文,中国论文,收入差距论文,因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
本研究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将使用联立方程模型来看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与同类研究相比,教育将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首次被作为联立方程中的内生变量来处理。第二,我们将在联立方程模型中结合分布滞后模型(distribution lag model)来看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内有何变化。第三,我们将使用来自中国内部的数据来克服跨国数据可能存在的缺陷。
本文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及其在短期和长期的变化。我们发现:(1)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2)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较弱,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3)由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超过了教育,因此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渠道。相应地,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在即期也是非常强的负,之后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影响。从累积效应来看,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影响经济增长、投资、教育和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作了研究,我们的主要发现包括:(1)经济开放、城市化和非国有化都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政府干预和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2)政府干预对投资有拉动作用。(3)城市化对于教育发展有显著的作用。(4)发展农业的支出、城市化和非国有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而经济开放则扩大收入差距,同时,我们还发现了U型的“倒库兹涅茨曲线”。
我们的研究说明,控制收入差距并不只是为了实现道德层面的公平,从经济上来说,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扩大,那么经济增长将受到损害,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利。而且,也不能寄希望于经济发展本身自动地产生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因为本文的结果显示,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与更高的收入差距相伴随。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政府采取政策控制收入差距,将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相反,如果任由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那么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增长下降将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因此一个初始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就可能导致收入不均等—经济衰退—收入不均等的恶性循环。因此,收入差距的控制是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举措。
从研究的进展来说,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仍然是在实证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题。近年来的研究还着眼于讨论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影响。Galor和Moav(2002)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物质资本的回报比较高,因此,收入差距的扩大能够加快物质资本的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有利。相反,当经济发展处于更高阶段时,人力资本将越来越重要,如果收入差距扩大,将使更多的低收入者面临信贷约束而不能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这对经济增长不利。有趣的是,Barro(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富国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在穷国收入差距不利于经济增长。遗憾的是,要从实证上发现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影响需要用时间跨度较长的数据,而中国的数据却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但这却可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