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指标研究综述论文_蒲苗苗

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指标研究综述论文_蒲苗苗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在土地问题成为建设用地焦点的当下,本文从公路工程项目的用地状况入手,并结合2011年发布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归纳和整理公路工程用地指标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做出更深层次的拓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用地指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土地问题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交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一部分,其用地状况尤其受到关注。2011年新发布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是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后备严重不足、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特点重新进行修订。由此,这里将对公路用地指标和集约用地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1 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指标概述

1.1 公路工程项目用地指标

公路建设用地指标是确定公路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核定和审批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的尺度。新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修订对于促进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最大限度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规范公路建设用地行为,保障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身高[31]等在2012年就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这一文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在宏观层面,公路建设用地指标带有国家政策要求和管理控制性质,起控制作用;在微观层面,公路建设用地指标是确定工程建设用地面积的参照依据,起标尺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用地指标,设计方案应当审查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经批准方可实施。

1.2 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指标

除了交通用地,其他的城镇乡村建设用地也占有全部建设用地的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的用地指标分配以及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也十分重要。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国部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而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等问题较为普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广受诟病。郭杰[19]等考虑到目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仅仅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考虑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致使经济发达地区往往获得过高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此提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状况,考虑区域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合理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形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指标管控机制。

2 土地集约利用

不论是《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或是其他建设工程的用地指标,其本质而言,还是为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最大限度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因此,各方学者在建设工程集约用地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探索。

2.1 公路交通集约用地

公路项目集约用地是指公路项目在占用土地资源既定的情况和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增加公路建设项目的存量用地投入,优化公路建设项目用地与布局,改善运营管理等途径,使公路建设项目达到最有效的用地状态,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用地的使用效率,以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集约用地主要体现的是功效最大化原则,注重挖掘用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其特点是提高现有公路建设项目用地的集约利用。

公路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公路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以评价目标为导向,以指标选择原则为标准,结合土地利用系统、公路建设等的特点,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在具体指标体系设计时需满足层次性要求,应包括目标层次、准则层次、要素层次等评价层次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对公路集约用地进行评价,也有很多学者做出了研究。罗苗苗[12]等采用了灰色关联法来对天津的交通集约用地进行了评价,她将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胡一琦[29]等运用工程解构思想,采用了对比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并结合已出台的公路用地定额标准,构建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体系。这些方法以及思想都对我们将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2 城市土地集约用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由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而有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路振华[9]提出两种主要观点。其一是在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不断增加投入强度,以期提高使用效率,获得高回报;其二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强度外,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的优化。

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不同用途用地布局分散,同时不同用途用地还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不同的建设类别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取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王振山[10]等以宁夏平罗县城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做出了评价。他在这里是采用了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对比和改进。

目前广泛用来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多因素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思想,表达评价因素现状值与标准值之间的适合程度,便于各种不同量纲评价结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法可以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能够反映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情况,对于多指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有很好的解决能力但对基础数据依赖度较高。多因素评价法是目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使用最多的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对数据质量要求不高,使用较简单,容易操作。以上方法各有利弊,应当综合实际情况以及资料数据收集情况来合理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用地状况在当今人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不论是公路交通建设用地还是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用地,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用地指标,有关部门也应当依法审批用地,杜绝违规、违纪用地。由此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是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建立健全的建设工程用地统计体系,扎实建设工程土地利用的基础;

(2)完善各类建设用地的用地指标,提高各类建设集约用地水平;

(3)积极发展应用适宜的科学技术,以技术和资金替代土地资源;

(4)加强基础设施节地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身高,关昌余.《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新旧对比[J].中国公路,2012(5):60-64.

[2]郭杰,包倩,欧名豪.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的中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6):71-80.

[3]罗苗苗,陶志梅.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天津交通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经济,2017(10):15-20.

[4]胡一琦,金晓斌,鲍桂叶,等.基于工程解构分析的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以江苏省7条高速公路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8):39-44.

[5]路振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6):44-53

[6]王振山,张绍良,贾蓉,等.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宁夏平罗县城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版),2017(4):388-392.

[7]王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2):54-55.

[8]刘杨龙.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指标浅析[J].化工管理,2016(9):210-212.

[9]韩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J].科技资讯,2015,13(6):101-101.

[10]宋伟.构建多主体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2):54-58.

论文作者:蒲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项目用地指标研究综述论文_蒲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