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论文_范水妫

创设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论文_范水妫

开发区第一中学 范水妫

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数学知识具有的三大特点,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着矛盾.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障碍和困难时,以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排除障碍和困难,进而获得学习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总结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趣味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认识事件的可能性”的教学,可以先播放动画“守株待兔”,然后引导学生回答:

1.看了这个典故你有什么感想 ?

2.农夫等到兔子这件事情还会发生吗?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学生在一阵笑声和争论声中轻轻松松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学生热情高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将故事引进数学课堂,不仅强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问题的源远流长.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意图,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 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趣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

三、实验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教师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下1.1(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已经有了角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但由于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和性质”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明显,多数同学都难以想到要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 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 “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经度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笔者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裁剪下来,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笔者指出了实验操作只是现象,还要给出理由。在寻找说明方法时,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说明方法。

再如在讲授《制作统计图》课时,设计这样一道作业: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制作一张有关我班学生零用钱统计图;(2)要求制作形象统计图,各小组撰写制作感受,以备上课交流。一周后,各小组都展示了从不同的角度调查的统计图:有全班一周内零用钱条形统计图、折线型统计图、圆形统计图等等.

在这种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创设实验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的过程比记忆结论显得更为重要.

四、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从某一特定目标出发,思维向外辐射,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向,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路活跃,提出各种各样的待选方案,特别是它能提出出乎意料的独特见解。发散思维要求善于联想、思路宽阔;要求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变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创设开放性性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总之,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既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质疑、批判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观察、探索、创新能力有较好的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论文作者:范水妫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创设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论文_范水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