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集中度及其国际比较_销售收入论文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状况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

市场集中问题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探讨的核心课题之一。一般说来,市场集中度的高低 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状况,而且对市场行为、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有着 重要的影响。在国际上,通常采用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和熵指数来衡量一个行业的市场集 中程度。所谓集中率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由于资 料的限制,这里所指的销售额是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总额,包括各企业的出口额。各 个 制造行业的销售总额,系采用全部企业销售额的汇总数,因而没有消除进出口因素的影响。

为便于国际比较,这里采用前4家和前8家企业的集中率(CR[,4]或CR[,8])指标。需要指出的是 ,在本文的分析中,集中度计算所采用的企业数据均来自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库光盘, 而各个行业数据则来自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 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由于该卷资料汇编缺乏其他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所以 在本研究中,剔除了其他制造业中的15个四位数小行业。这样,在本研究样本中,共包括52 1 个四位数制造业小行业,总计58.28万个企业,销售收入达56814.89亿元,约占全部工业销 售 收入的87%。(注: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库光盘汇总的有效企业数及销售收入,与第三次全国工业 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数据有一定差异。)

表1是利用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按 照四位数产业进行分类,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在所分析的521个制 造业小行业中,CR[,4]不到30%的行业有349个,占分析行业数的67.0%,销售收入占77.3%;其 中,CR[,4]不到20%的行业有259个,占分析行业数的49.7%,销售收入占58.4%。相反,CR[,4]在 50%以上的行业只有83个,占分析行业数的15.9%,销售收入仅占7.0%;其中,CR[,4]在80%以 上的只有18个行业,仅占3.4%,销售收入则只占1.2%。

表1

中国制造业集中率的分布(按销售额计算)

CR[,4] CR[,8]

产业数销售收入

产业数 销售收入

集中度

(%) 数量分布

总额分布

数量分布

总额

分布

(个) (%)

(亿元)(%)(个)

(%)

(亿元) (%)

0~9.9 96 18.4

16305.65

35.744 8.4

10776.16

23.6

10~19.9 163 31.3

10351.20

22.7

11121.3

10748.01

23.5

20~29.9

90 17.38630.80

18.9

11321.76214.72

13.6

30~39.9

63 12.15413.84

11.96813.06085.62

13.3

40~49.9

26

5.01722.183.85210.03644.708.0

50~59.9

31

6.02171.794.741 7.94964.84

10.9

60~69.9

18

3.4 322.910.728 5.41871.134.1

70~79.9

16

3.1 182.360.422 4.2 396.400.9

80~89.99

1.7 191.040.417 3.3 359.680.8

90~100 9

1.7 364.810.825 4.8 595.321.3

80及以上

183.4 555.851.242 8.1 955.002.1

60及以上

529.91061.122.39217.73222.537.1

50及以上

83 15.93232.91 7.0

13325.58187.37

17.9

0~29.9

349 67.0

35287.6577.3

26851.4

27738.89

60.8

0~19.9

259 49.7

26656.8558.4

15529.8

21524.17

47.1

总计 521100.0 45656.58100.0521

100.0

45656.58 100.0

资料来源:根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光盘资料计算。

从前8位集中率(CR[,8])来看,在分析的521个制造业小行业中,CR[,8]不到30%的行业有268个 ,占分析行业数的51.4%,销售收入占60.8%;其中,CR[,8]不到20%的行业有155个,占分析行 业 数的29.8%,销售收入占47.1%。相反,CR[,8]在50%以上的行业只有133个,占分析行业数的25 .5%,销售收入仅占17.9%;其中,CR[,8]在80%以上的只有42个行业,仅占8.1%,销售收入则 只占2.1%。

赫芬达尔指数(简称H指数)是衡量产业集中状况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它是指某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式中:S[,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 份额,n为全部企业数。很明显,H指数给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一个权数,这个权数就是其市 场份额本身。倘若市场份额按0到1.0计算,H值范围从最小到1;倘若市场份额按0到100的百 分比值计算,H值范围则从最小到10000。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一般采用百分比值计 算方法,这样将有利于考察H值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在判断兼并对集中的效果和制定反垄断 政策时。为便于国际比较,这里我们采用百分比值计算方法。一般说来,H指数越大,说明 市场集中度越高;反之,H指数越小,则市场集中度越低。

表2反映了按赫芬达尔指数分类的我国521个制造业行业的分布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1995 年,我国制造业行业H指数在500以下的有389个,占全部行业数的74.6%,销售收入占87.3% 。 其中,H指数在200以下的有271个,占全部行业数的52.0%,销售收入占60.9%。这些行业的 企业规模分布十分均匀,缺乏主导型企业,属于高度分散的“原子”型产业。相反,H指 数在2000以上的行业仅有30个,只占全部行业数的5.8%,而销售收入仅占1.7%。H指数处于 中 间水平(500~1999)的行业共有102个,占全部行业数的19.6%,销售收入占11.0%。

表2中国制造业的赫芬达尔指数

产业数销售收入

按H指数分类 数量(个)分布(%)总额(亿元)分布(%)

1~49 102 19.6 17213.55 37.7

50~99 71 13.6

5495.66 12.0

100~199 98 18.8

5121.08 11.2

200~299 53 10.2

4578.86 10.0

300~399 34 6.5

2220.87

4.9

400~499 31 5.9

5253.11 11.5

500~999 54 10.4

3141.30

6.9

1000~199948 9.2

1861.48

4.1

2000~299915 2.9240.15

0.5

3000以上 15 2.9530.52

1.2

总计

521 100

45656.58 100

资料来源:同表1。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按熵指数分类的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熵指数(简称E指数)是借 用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提出来的,它具有平均信息量的含义。其计算公式为: 。与H指数不同,熵指数对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log(1/S[,i])的权数。也就是说,它 赋予大企业的权数较小,而赋予小企业的权数较大。其结果,熵指数的大小与实际情况恰好 相反。E值越大,表示集中度越低;反之,E值越小,则表示集中度越大。

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1995年中国制造业熵指数在2.0以上的行业有287个,占全部行业数 的55.1%,销售收入占67.8%。其中,熵指数在2.5以上的行业有134个,占全部行业数的25.7 %,销售收入占45.7%。相反,熵指数在1.0以下的行业只有34个,仅占全部行业数的6.5%, 销售收入只占1.9%。熵指数处于二者之间(1.0~1.99)的行业有200个,占全部行业数的38.4 %,销售收入占30.3%。

表3

中国制造业的熵指数

产业数销售收入

按熵指数分类

数量(个)分布(%)总额(亿元)

分布(%)

0~0.9934 6.5 861.67

1.9

1.0~1.496712.92420.04

5.3

1.5~1.99

13325.5

11395.90 25.0

2.0~2.49

15329.4

10111.79 22.1

2.5~2.99

10620.3

14045.50 30.8

3.0以上 28 5.46821.68 14.9

总计 521 100

45656.58

100

资料来源:同表1。

如果采用上述四个集中度指标,并按集中度大小对各个产业进行排序,那么就可以发现, 虽然按各种方法衡量的集中度大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看,其变化趋势和方向基本上 是一致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计算了1995年中国制造业521个行业各集中指数之间的皮 尔逊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各集中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且均在1%的水平显著 。这说明,按各种方法衡量的各行业集中度差异基本上是一致的。

显然,无论采取何种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因而要全面反映中国制造业的集中状况,需 要 采取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CR[,4]和CR[,8]之间,以及熵指数和CR[,4]、CR[,8] 之间相关性较好,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反,赫芬达尔指数与熵指数、CR[,4]、CR[,8]之间的相关性要相对差一些。尤其是,赫芬达尔指数与熵指数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只有 -0.727。

表4 中国制造业集中度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H指数 熵指数 CR[,4]CR[,8]

H指数1.000

熵指数

-0.727

1.000

CR[,4]

0.850 -0.916

1.000

CR[,8]

0.781 -0.950

0.982 1.000

注:行业数为521个,所有相关系数均在1%的水平显著(双尾检验)。

资料来源:同表1。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集中度较高,而赫芬达尔指数赋予大企业一个较 大的权重,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高集中产业集中度的细微变化。相反,在我国大多数制造业 行业,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十分广泛,许多行业都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而熵 指数赋予小企业一个较大的权重,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低集中产业集中度的细微变化。从这 方面来说,采用熵指数可能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制造业行业特征与集中度差异

如前所述,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集中度很低,但是各个行业具有很大的差异。一 般地讲,行业集中度的高低受其市场容量、规模经济性、企业进入退出情况以及政府政策等 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产业因行业特点不同,其集中度自然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 们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各行业集中的合理性进行价值评判。下面着重从市场容量、企业 数量和资本密集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制造业集中的行业特征。

1.市场容量的大小

在规模经济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容量或规模越大,一个行业能够容纳的达到最小有效规模 经济的企业数量就越多,行业集中度自然要相对低一些。如果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影响,那 么就可以使用行业销售规模作为衡量市场容量大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注:虽然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中有各行业出口交货值的数据,但由于统计分类方面的原 因,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样,从产业分析的角度看,要精确地衡量 一个产业的市场容量大小将显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对数百个行业进行产业之间的比较时。)

这样,利用现有的 行业统计资料,就可以考察不同销售规模行业的集中度差异。表5是按销售额大小对521个制 造业行业进行分类汇总的结果。

资料来源:同表1。

由于行业分类方面的原因,我国各行业的销售规模具有很大差异。在所考察的521个制造业 行业中,销售收入最大的为1881.41亿元,最小的只有0.05亿元,平均销售规模为87.63亿元 。很明显,无论是进行加权还是未加权处理,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小规模产业的集中度 ,都要远高于大规模产业。尤其是,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下的小规模产业,市场集中度一般 都 较高。虽然这些产业多达125个行业,但其销售收入仅占1.3%。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两 个组别,行业集中度都比较低,而且差别不是太大。这说明,目前我国市场集中度较低,主 要是由这些销售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产业引起的。

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995年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与行业销售规模之间呈现出十分显著 的线性相关关系。行业销售收入规模与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CR[,4]和CR[,8]之间的皮尔逊相 关系数分别为-0.120、0.236、-0.161和-0.176,均在1%的水平显著(双尾检验)。这说明, 行业销售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越低;反之,行业销售规模越小,市场集中度越高。当然, 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不能将它推广到各个行业之间的比较。

2.企业数量的影响

企业数量的多少对行业集中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个规模相等的市场中,赫芬达尔指数 等于企业数的倒数,即H=1/N。因此,可以假定,在市场容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进入某一 行业企业数的增加,行业集中度将会随之下降。特别是,在企业进入量过多而退出受阻的情 况下更是如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中提供的数 据,我国521个制造业行业共有44.34万个企业,平均每个行业为851个企业。其中,最多的 行业(砖瓦制造业)有20458个企业,最小的(海洋石油平台制造业)只有1个企业。为了考察企 业数对行业集中度的影响,我们将制造业行业按企业数多少分为8种类型。表6是按企业数分 类的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很明显,无论是未加权还是按销售收入加权的集中度,都随企业 数 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同表1。

从最高和最低的两个组别来看,企业数在50个以下的行业组,按销售收入加权的CR[,4]和CR[,8]分别为82.2%和93.0%;而企业数在2000及以上的行业组,CR[,4]和CR[,8]加权平均值分别只有 8.0%和11.1%。二者相差十分悬殊。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1995年我国制造业行业企业 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CR[,4]和CR[,8]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228、0.608、-0.389和-0.440,均在1%的水平显著(双尾检验)。这说明,企业数与行业集中度之间的密切相 关关系,既反映了集中度与市场容量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集中度与经济规模壁垒之间的关 系。

3.企业平均资产

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可以采用各行业年末资产总额除以企业数。在1995年521个制造业行业中 ,企业平均资产最大的为87117万元,最小的只有49万元,平均为3036万元。表7列出了按企 业平均资产分类的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销售收入进行加权,那 么,随着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逐步增加,赫芬达尔指数、CR[,4]和CR[,8]也将随之不断增加,而 熵指数则随之不断下降。这说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越大,经济规模壁垒越明显,行业集中 度也就越高。

资料来源:同表1。

然而,如果采用未加权的集中指数,在一些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小的组别,由于受到那些 小规模高集中产业的影响,将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比如,在0~499万元组别,未加权的 H指数和CR[,4]都略高于500~999万元组别。显然,这并非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集中状况。(注:在0~499万元组别,共有13个行业的CR[,4]大于40%,这些行业的销售收入只有20.17亿元,仅占该组别销售收入的0.48%。)

如 果进行相关分析,企业平均资产与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CR[,4]和CR[,8]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 为0.266、-0.311、0.325和0.332,均在1%的水平具有显著性。

三、制造业市场集中的国际比较

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市场集中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1995年我国前100家工业企业的销售集中率只有15.5%,前500家 企业也只有26.6%。另按照中国企业评价中心提供的数据,1996年中国100家最大工业企业按 销售收入计算的集中度为13.40%,1999年提高到14.39%(见表8)。(注: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的不同,按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和中国企业评价中心计算的集 中率具有不可比性。)

相比较而言,自20世纪7 0年代以来,美、日、德等主要国家前100家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集中率一般在25%以上,其 中美国1977年为35.0%,日本1979年为26.6%,前联邦德国1973年为45.4%,英国1977年为41.0%,韩国1981年为46.2%,欧共体1986年为29.5%。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提供的数据,1992 年美国制造业前100家企业的集中率,按增加值、发货额(Value of Shipment)和新资本支出 额计算分别为32.1%、31.8%和32.6%,而前200家企业的集中率分别为41.7%、41.4%和45.0% 。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价中国工业前100家》,原载《经济日报》。转引自ht tp://www.ahetc.net.cn/news/200012/001209-09.htm。

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平均集中率也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平。1995年, 我国制造业521个行业CR[,4]加权平均值为20.1%,而美国1963年为40.9%,1992年为40.2%,日 本1963年为35.4%,法国为33.1%,前联邦德国为42.8%,英国CR[,5]加权平均值为58.4%(见表9 )。即使从CR[,8]加权平均值来看,1995年我国521个制造业行业平均为27.7%,而1966年日本5 54个行业平均为48.3%,1992年美国453个制造业行业平均为52.0%。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制 造业集中率大体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表9

中国与主要国家制造业平均集中率比较(按销售收入计算)

国家 年份 产业数 CR[,4]未加权平均

CR[,4]加权平均

中国 1995

521 27.4 20.1

美国 1963

417 38.3 40.9

1992[a]  456 40.3 40.2

日本[b] 1963

512 37.5 35.4

法国 1963

204 42.4 33.1

英国[c] 1963

214 58.2 58.4

前联邦德国 1963

200 53.6 42.8

注:a按发货额加权;b按生产额计算;c为CR[,5]的数字。

资料来源:1963年数字来自植草益著《产业组织论》筑摩书房,1982年版;美国1992年数 字根据US Census Bureau:Concentration Rations in Manufacturing(1992 Census of Man ufactures Report,MC92-S-2)中各行业数据计算。

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大体相当,虽然其人口总量不如我国,但其市场规模要比我国大。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与我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10是根据美国官方资料计算的19 92年制造业集中率的分布情况。将表10和表1加以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低集中行 业 的产业数和销售收入比重均远高于美国,而高集中产业比重却远低于美国。从CR[,4]的分布来 看,在美国456个制造业行业中,CR[,4]在80%及以上的行业数占5.5%,发货额占8.6%;在60% 及以上的行业数占18.9%,发货额占20.4%;在50%及以上的行业数占31.4%,发货额占28.0% , 均远高于我国1995年的水平;而CR[,4]在30%之下的行业数只占37.0%,发货额只占40.4%,均 远低于我国1995年的水平。美国制造业前8位集中率也远高于我国。在1992年美国455个制造 业行业中,CR[,8]在80%及以上的行业数和发货额比重,分别比1992年我国制造业高6.2和16.0 个百分点;CR[,8]在60%及以上的行业数和发货额比重,分别比我国高20.8和24.3个百分点;C

R[,8]在50%及以上的行业数和发货额比重,分别比我国高28.8和30.7个百分点;而CR[,8]在30% 以下的行业数和发货额比重,则分别比我国低35.4和45.4个百分点。

表10 1992年美国制造业集中率的分布(按增加值计算)

CR[,4]

CR[,8]

集中度 (%)行业数 行业比重 发货额比重 行业数 行业比重 发货额比重

(个) (%) 额比重 (个) (%)

(%)

0~9.916

3.5 6.7

61.3 3.1

10~19.9

59 12.9 8.6 214.6 5.4

20~29.9

94 20.6 25.1 46

10.1 6.9

30~39.9

76 16.7 16.9 70

15.4 14.5

40~49.9

68 14.9 14.6 65

14.3 21.5

50~59.9

57 12.5 7.6 72

15.8 17.2

60~69.9

31

6.8 3.7 60

13.2 7.1

70~79.9

30

6.6 8.1 50

11.0 6.2

80~89.9

20

4.4 6.7 286.2 4.6

90~100 5

1.1 1.8 378.1 13.4

80及以上

25 5.5 8.6 65

14.3 18.1

60及以上

86 18.9 20.4 175

38.5 31.4

50及以上 143 31.4 28.0 247

54.3 48.6

0~29.9 169 37.0 40.4 73

16.0 15.4

0~19.9

75 16.4 15.3 275.9 8.5

总计 456 100.0100.0 455 100.0100.0

资料来源:根据US Census Bureau:Concentration Ratios in Manufacturing (1992 Ce nsus of Manufactures Report,MC92-S-2)中各行业数据计算。

四、几点重要的结论

第一,无论是采用前4位和前8位集中率指标还是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熵指数,分析结果都 表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许多行业 都属于典型的“原子型”市场结构。特别是,由于中国制造业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因此 ,采取熵指数这一指标来衡量集中度的大小将更具有意义。

第二,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受其市场容量、企业数量和资本密集程度等行 业特征的影响。总体上讲,行业销售规模越大,企业数量越多,平均资产规模越小,其市场 集中度越低;反之,行业销售规模越小,企业数量越少,平均资产规模越大,其市场集中度 越高。当然,这一结论不能推广到任意两个具体行业之间的比较上来。

第三,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我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很低,组织结构高度分 散。这种高度分散化格局的形成,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固有特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 度竞争状况,不利于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制造业特别是那些规模经济效 益显著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解决制造业的过度分散化问题,将是当前我国产业组织政策亟待 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由于制造业门类较多,各行业特点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于当前中国制造业集中 度过低或者过度分散化的问题,不能简单划一地加以指摘,一棍子打死,而应加以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行业,过分强调提高市场集中度也许意义不大。这类产业 的分散化和小型化问题,主要是一个非专业化的问题。而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 ,提高市场集中度才真正具有意义和必要性。也就是说,当前在提高制造业集中度的过程中 ,对制造业行业进行分类,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实行分类调控和引导,这是十 分必要的。

标签:;  ;  ;  ;  ;  ;  ;  

中国制造业集中度及其国际比较_销售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