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论文_裴永利1,聂社峰2

裴永利1 聂社峰2

1.68242部队卫生队 宁夏青铜峡市 751601;2.秦州区赤裕路5号二门诊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目的 对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部在200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0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根据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10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硝苯地平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积极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DBP、SBP、TG、TC等各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81%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与其他年龄段病例相类似的临床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青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治疗

高血压严重的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现在的青年人具有了越来越高的给高血压病发病率,使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1]。为了对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我部200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0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部在200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200例青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为根据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100例。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3—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31.1±3.3岁;具有半年—10年的高血压病史,平均病史为3—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临床特点观察: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进行分析和观察。选择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DBP、SBP、TG、TC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2]。

②治疗方法:采用硝苯地平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1片。四周为一个疗程,在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

③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饮食习惯进行改善,避免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高糖以及油炸类食物,要尽可能的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对作息时间进行积极的调整,戒烟,对饮酒量和次数进行控制;对心态进行调整,多运动。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舒张压具有>10mmHg的下降幅度,并且符合正常标准;②有效:舒张压具有<10mmHg的下降幅度,并且符合正常标准;③无效:舒张压具有一定的下降幅度,但是不符合正常标准[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DBP、SBP、TG、TC等各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81%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DBP、SBP、TG、TC各项指标比较

3.讨论

作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高血压同时也属于心脑血管病中非常危险的一种因素。大量的调查显示,现在每年都有将近2000万的病人死于高血压。相对于正常的人群而言,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心绞痛的发生率和中风发生率。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具有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发展趋势[4]。

采用钙拮抗剂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具有保护心脑肾的作用,并且可以减轻心肌肥厚,可以有效的控制肾功能损害产生的蛋白尿、痴呆以及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绞痛等[5]。现在临床上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都属于常用的钙拮抗剂[6]。在本次研究中,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达到了81%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达到了98%的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在治疗高血压时在服用钙拮抗剂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方式具有很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青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与其他年龄段病例相类似的临床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瑞霞,高燕燕,咸玉欣,等.山东沿海地区中青年高血压前期流行特点[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5):486-490.

[2]江燕,廖圣宝.高血压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14(6):627-9.

[3]孙中泽,朱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0,14(12):1448-9.

[4]曾伟芳,沈玉婧,李华,等.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价值 [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63-67.

[5]黄永丽,干锦华,刘乾惠.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J].重庆医学,2011,40(5):457-7.

论文作者:裴永利1,聂社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论文_裴永利1,聂社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