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富玲 宋宁

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富玲 宋宁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手外科 辽宁沈阳 110024

【摘要】 目的 探讨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各种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及相对于其它手术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方法 对48例不同原因形成的手部深度创面患者,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外形及功能的恢复情况,从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优越性及局限性。结果 45例皮瓣成活,2例部分成活,1例皮瓣缺血性坏死,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结论 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 其具有外观好、抗感染力强、抗磨擦能力强、皮瓣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简单且容易掌握,一次手术即可修复创面。

【关键词】 手; 深度创面;岛状皮瓣

手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也是创造世界文明的特殊劳动工具。随着我国工业、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加之目前以半机械化工业为主,使手外伤的发生越来越多,发病率仅次于下肢,且以开放性为主。手外伤的软组织损伤程度也不仅是单纯的挫伤和皮肤裂伤,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挫灭或撕脱,从而产生手部皮肤的缺损[1]。我科3年来采用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治疗手部深度创面患者,并对术后手部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3月~2017 年1月,本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手部深度创面患者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9~65岁。致伤原因:热压伤11例、撕脱伤18例、烧伤4例、虎口及关节瘢痕挛缩15例。主要为手掌手背及虎口区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其中仅有深部组织外露25例,伴有神经、肌腱、骨质缺损12例,单纯虎口狭窄6例,同时伴有掌指关节、腕关节瘢痕挛缩5例。

1. 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 。

1. 2. 1 皮瓣设计: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桡侧面画一连线,于尺骨茎突近2.5cm处为皮瓣旋转轴,量取手部创面样布及旋转轴心点至创面近侧缘的距离为皮瓣血管蒂部长度。

1. 2. 2 皮瓣切取:清创,切除污染及坏死组织,感染灶或慢性溃疡需彻底清创,将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尽可能地彻底切除。首先作蒂部切口,在尺侧腕伸肌与小指固有伸肌肌间隙旁开1cm处的两侧切开深筋膜,向肌间隙处游离,分离出背侧骨间血管束及附带的部分肌间隔。按设计切开皮瓣两侧缘,于深筋膜下锐性分离,皮瓣边缘与深筋膜间隙缝合数针,以防分离。再沿蒂部分离出皮瓣下之血管束直达皮瓣近端,用血管夹阻断皮瓣近端血管束,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切断结扎近端血管蒂,将皮瓣掀起。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移植。

1. 2. 3 注意事项:血管蒂之旋转轴心点应位于尺骨茎突2.5cm处,术中游离血管蒂不能超过此点,以免损伤与掌侧骨间动脉背侧支的交通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游离近端血管蒂时,注意保护从旋后肌下缘穿出的桡神经浅支,以防损伤。

2结果

本组48例中2例皮瓣切口远端约0.5cm边缘因缺血发黑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缺血性坏死, 45例皮瓣成活, 无创口感染裂开,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恢复优良。

3 讨论

手是人类重要器官,患者伤后应尽早最大限度地重建手的功能,减轻和防止残疾。手功能重建的理想结果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手的外观、功能、形态、感觉和颜色得到恢复[2 ]。刃厚皮移植后,常发生严重瘢痕挛缩、指蹼粘连、关节畸形等并发症,皮肤感觉差、不耐磨、容易破溃。创面愈合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皮化后质地脆弱、创面容易起水泡和瘢痕增生。皮瓣由于带有血供,有皮下脂肪、筋膜、肌肉、肌腱等,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较好的方法之一,可早期有效地修复深度创面,缩短治疗时间,防止挛缩畸形,有利于手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有良好的外形,并且对有肌腱、骨、关节损伤严重的病例的后期整形创造条件[ 3 ]。本组48例中47例皮瓣完全或部分成活,皮瓣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远期效果优良率高,且该皮瓣血管蒂长,解剖位置恒定[4 ],动、静脉的比例合适,皮瓣柔软细腻、颜色适中、富有弹性、皮下脂肪少, 故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深度创面的最佳选择。 在临床上遇到手部缺损面积较大,周围皮肤弹性和移动性较小,不能用推进皮瓣等皮瓣修复,又不适合皮片移植的病例可选用该皮瓣。

皮瓣的优缺点 优点[5 ,6] : ①不切取肌肉,不影响供区的运动功能; ②不切取供区的主干血管,供区损伤小;③设计灵活,可针对受区缺损的情况,选择含不同厚度的皮下脂肪的皮瓣,符合“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避免受区术后臃肿; ④患者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缺点: ①需详细探查解剖血管蒂,费力耗时; ②血管的部位和直径存在变异,术中可能损伤穿支血管,不能形成皮瓣,使手术失败; ③血管容易被牵拉或扭曲,而造成供血障碍。④供区影响美观及功能。

参考文献

[ 1 ]  顾玉东,王澍寰,侍 德, 等主编. 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141.

[ 2 ]  孙永.我国手烧伤治疗五十年进展[ J ].中华烧伤杂志,2015,16 (6) : 325~327.

[ 3 ]  熊爱兵,郭 力,廖 毅,等.手背深度烧伤早期修复与其功能效果的评价[ J ].中国临床康复, 2016, 10 (48) : 198~199.

[4 ]   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 穿支皮瓣[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 22(1): 32~33.

[ 5 ]  GEDDES C R , MORRIS S F , NELIGAN P C. Perforator flaps : evolution ,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s[J ] . Ann Plast Surg ,2016 ,50 (1) :90 - 99.

[ 6 ]  HALLOCK G G. Direct and indirect perforator flaps :the history and the controversy[J ] . Plast Reconstr Surg , 2015 ,111 (2) :855 - 865.

论文作者:富玲 宋宁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深度创面中的应用论文_富玲 宋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