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票据的制度化发行提高银行资本收入_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票据的制度化发行提高银行资本收入_银行论文

央票制度化发行 提高银行资金收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益论文,资金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李倩 嘉宾: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 王海燕副总经理

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进下,2004年的公开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制度建设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而正在积极推动股份制改革的中国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在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上也受益于公开市场的发展。中国银行在积极参与市场操作的同时,健全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并通过市场参与,为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海燕女士。

主持人:央行在2004年对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用公开市场驾驭市场流动性、传递政策信号的手段和方法愈发成熟。而公开市场的完善也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请问中国银行如何充分利用公开市场的便利条件,结合自身资金变动的特点,灵活摆布资金,在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等方面有什么收获?

嘉宾:我们借助不断完善的公开市场来加强我行的流动性管理。比如,流动性日报制度的建立,就为有效提高我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央行是在2003年度建立流动性日报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完善,系统化地加强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信息报告制度,建立了重点联系机构电话报告制度。固定于每周一和周四由重点联系机构向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针对本机构的流动性情况及对次日公开市场操作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利率投标区间进行意向性电话汇报。

这一举措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标志着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中介目标范围在不断扩大,所考虑因素已由外汇占款、当期货币投放量等因素进一步扩展到市场资金面和机构流动性等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讲,交易商系统化的信息报告制度令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准确性明显提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一举措极大地满足了一级交易商的流动性管理需求,中国银行也得以及时将资金余缺和需求与人民银行充分沟通,使我行对自身资金流量的控制更加具有了前瞻性。

主持人:从2004年5月份开始,央行对一级交易商定期展开公开市场正回购操作,这不仅完善了货币吞吐功能,还为准确度量短期市场利率提供了基准,促进了短期利率曲线的形成。同时,面对市场的发展,央行将非存款类一级交易商引入正回购参与范围之中,参与机构的扩大令公开市场利率更为市场化。你对此有何看法?此外,央行票据的制度化发行对中国银行影响如何?

嘉宾:央行正回购操作,有效地消化了我行临时性富余资金。而我行通过参与公开市场正回购,融出短期富余资金,也有效地控制了超额备付的规模。

至于央行票据的制度化发行,可以说它提高了我行资金的使用效益。去年以来,公开市场将央行票据发行制度化、定期化,使我行可以更好地进行流动性的事先安排,将相对长期的资金均衡投放于3个月至1年的不同期限,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资金收益得到大幅提高。

我认为,参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已经成为中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每次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品种和方向都成为我行进行流动性组合摆布的重要决策依据。

主持人:2004年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不断加强,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明显加大,已经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而货币政策必须通过一级交易商及时传导至其他金融机构和微观主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调控作用,那么,作为一级交易商,中国银行是如何充分利用广泛的交易对手和客户资源,积极引导其他机构间接参与公开市场操作,有效配合央行传导货币政策的?

嘉宾:我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开市场服务方案,在每次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信息公告后,我行都会结合一级市场供给情况、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市场资金面及当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情况,对中标利率区间作出预测,并及时向客户传达,为客户提供投资参考。

此外,为掌握并跟踪客户的需求,我行还建立了公开市场需求数据库,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加以分类。目前,我行已与众多的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等市场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公开市场合作关系,并成功发动了我行大量的丙类代理客户积极投资央行票据。

当然,央行根据市场需要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为我行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自2004年7月开始,人民银行将央行票据起息日和上市流通日统一,变更为“T+1”,有效地解决了客户委托投标票据对一级交易商所造成的资金占用压力,提高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主持人:公开市场定期、持续地发行央行票据,弥补了原先银行间市场1个月以上品种利率难以形成的缺陷,有效地推动了一个完整货币市场的建立。据我所知,中国银行也积极参与了二级市场交易。

嘉宾:是的。从去年起,人民币升息预期增强,债券价格普遍下跌,以央行票据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则为市场成员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场所。

目前央行票据已经成为银行间现券市场成交最为活跃的品种。我行作为市场做市商和甲类成员,积极参与了现券二级市场交易。交易量排名已从2003年的第9位快速上升到2004年的第3位,其中央行票据成交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央行票据的发行也形成了一条非常清晰且客观的短期收益率曲线,成为我行的短期债券定价估值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

主持人:我国银行间市场经过近年的飞速发展,市场深度与广度已得到极大提升,市场流动性也大大加强。但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的资产变现能力仍非常有限,对此你有一些什么建议?有关公开市场发展和变革方面你有何看法?

嘉宾:希望通过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有助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带动银行间市场债券资产的流动性。建议能尽快出台一些鼓励做市商的措施,如融资、融券和隔夜回购机制等,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提供更大的便利。

对于流动性预测报告制度的执行,我认为,这对商业银行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节假日期间的流动性缺口,一般在长假前几个工作日才能有所反映。而目前的流动性预测报告要求提前一个月报告时点的情况,由于市场变化较大,提前一个月预测的流动性情况会与到时的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不能作为央行较为真实的决策参考依据。

因此,我们建议央行对现有流动性预测日报的报告时点进行一定调整,缩短预报提前期限,或者采用渐进式预报方法,对长假期前后的流动性按“提前一周”、“提前一日”等不同时点进行预测,以提高央行信息获得的准确性。

另外,足够的市场透明度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和传导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一级交易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操作。有目共睹的是央行在提高透明度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今年新年之初就公布了2005年度央行票据的发行时间表,这一举措得到了市场成员的普遍认可。而电话汇报制度则使公开市场交易商和央行操作室能够充分沟通,及时了解央行的意图。

不过,我们希望央行能够进一步完善与市场成员的沟通通道,如通过内部刊物,定期解释央行的做法,阐述政策意图,并经常听取市场成员的意见和需求。另外,向一级交易商提供每期票据中标的汇总表,提前公告公开市场回购操作等等,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透明度。

标签:;  ;  ;  ;  ;  ;  ;  ;  ;  ;  

中央银行票据的制度化发行提高银行资本收入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