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_林仁华,李显刚,杨志敏

林仁华 李显刚 杨志敏

(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 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20例于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5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2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10例,其中成功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患者116例;应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出院后均给予1年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随诊。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入组患者中行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其成功率为96.67%,其中有16例并发症出现,其发生率为13.33%,给予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选取介入方案治疗,不仅损伤小、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较低,是疗效可靠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术中和术后加强回访力度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16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许多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开始选取介入治疗,目前介入治疗已成功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受介入治疗适应症、介入器械以及操作者技术等因素产生的并发症的影响会造成治疗的失败,因此必须重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防治[1-2]。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对120例于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20例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5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2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10例;入组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65例和55例;患者年龄在4~55岁,平均(30.5±8.5)岁;体重10~100kg,平均(48.5±7.6)kg。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影像学证据充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组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有超声及X射线引导,操作者为我院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整个操作过程严格遵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应用深圳先建公司和上海记忆合金公司的提供的封堵器和输送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并发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进行观察和记录,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

2.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入组患者行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其成功率为116/120(96.67%),其中总共有16例并发症发生,其发生率为13.33%,给予对症治疗均缓解。(见表1、表2)。

表1 入组患者治疗情况探讨

*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介入治疗不仅疗效可靠,而且损伤小,术后容易恢复,但是介入技术仍处于不断进步和发展中。重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包填塞,其中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好发,这和左心耳损伤密切相关,由于左心耳组织比较脆弱,因此在操作时必须小心谨慎,尤其是封堵器左盘在左心房内近左上肺静脉张开时[3]。此次研究中出现2例心包填塞,均发生于房间隔缺损。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此次研究中部分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激素以及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在此次研究中并未出现,给予对症处理均能改善。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考虑和导丝、封堵器等刺激局部周围组织水肿从而影响传导束。多数的心包填塞和手术操作不当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术者操作技术的培训,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可以强行将导管置入,严禁违规操作。同时术者要借助X线透视机准确掌握导致位置,一旦出现心包填塞,必须立即实施心包穿刺引流并给予补液,病情重的患者需外科手术心包切开引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属于室间隔缺损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这主要是因为缺损的上缘和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相近,封堵器对主动脉瓣产生影响导致[5]。虽然此次研究并未出现,但必须重视该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适应症,根据病变的位置以及缺损和主动脉瓣间的距离采取适宜的封堵器。而且在释放封堵器时必须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升主动脉造影,在确认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器形状以及位置正常后方可释放。主动脉左心房漏好发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晚期,据国外报道显示,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封堵器选择过大造成对主动脉根部摩擦所致[6]。因此要求术者在术前必须严格遵守适应症,并根据病变位置、直径以及和主动脉瓣距离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植入封堵器其必须经过证实未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残余分流方可释放封堵器。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后多发,这和封堵器偏小、病变位置特殊、违规操作等原因有关。对于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尽早给予手术治疗并采取修补术,这就要求术者操作时必须遵照要求,选择适宜的封堵器,必要时可借助心脏彩超判断封堵器的大小,而且封堵器打开后必须确认挂牢并且对上下腔静脉和瓣膜未产生影响[7]。在输送机放置封堵器,严禁旋转输送钢丝,且反复收放封堵器5次后必须将其取出并重新输送,防止封堵器提前脱落。

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中以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最高,这和穿刺后压迫不到位有关,在局部重新实施压迫后多会消失[8]。而动静脉瘘的发生多是由于穿刺针同时刺破动静脉且鞘管一起进入动静脉所致,小的动静脉漏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压迫治疗,而大的动静脉瘘必须采取手术治疗。

总之,应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度高,损伤小,值得推广和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蒋世良.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4):245-246.

[2]徐峥嵘,黄新胜,黄奕高等.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流量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163-1164.

[3]冯远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12-2513.

[4]唐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142-143.

[5]卢昌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在ICU的护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3):169-171.

[6]倪志红,薛小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67-668.

[7]金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回顾与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5):358-363.

[8]王霄芳,金梅,郑可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处理[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3):341-343.

论文作者:林仁华,李显刚,杨志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_林仁华,李显刚,杨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